名家点击
名家散文名家小说名家诗歌签约作家作家档案文坛资讯
散文天地
生活美文往事回忆亲情友情博文选登东方散文西部散文
生活随笔
情感驿站生活空间人在旅途灯下漫笔报告文学百家悦读时事要闻征文选登文学采风
诗歌星空
现代诗歌古韵新声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诗歌赏析谈诗论道散文诗页原创歌词
小说方阵
国外小说现代小说都市言情微型小说故事新编讽刺小说
文学评论
小说评论散文评论诗歌评论新书快递文化时评作家访谈
文艺荟萃
网络文学文化遗产作家信札书画世界美术周刊人文关注时事要闻文史博览
校园文学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蒲公英文学大学作文

刘国明: 冬夜读书怀古人

发表时间:2022-12-18  热度:

 

冬天夜冷,即使躲在屋里,与外面隔着门窗和围墙,却仍挡不住阵阵寒意。天冷时,被窝是个好去处。

  小时候,我最喜欢趴在被窝里,扯着被角,只把一个头露在外面,然后放一本书,一看就是半宿。有时也把头埋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免得被母亲发现,将书没收了去。手电筒是母亲的嫁妆之一,当时的我年纪尚小,不知道它是靠电池来支撑照明的,有一回没了电,以为是坏掉了,不知如何是好,又不敢同母亲说,想了许久,最后偷偷地将它藏在衣橱里。没有了手电,看书就更加不便了,只得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着,一边侧着耳朵小心翼翼地听着,一旦听到门外有脚步声,就关了灯,假装睡着了。待脚步声去远,起来继续看。如今已过了而立之年,母亲自然也不再管我看闲书了,然而旧时那种读书的滋味却时常在心里来回翻涌。

  冬日白昼短,若是夜晚不能善加利用,整个冬天转瞬即逝。成年后,我一直感谢那段寒冷冬夜偷偷读书的日子,虽然因为读书每晚通常只睡两三个小时,但从未觉得有丝毫疲倦之感。若非晨间邻居路过时,看见我前一夜忘了关掉的灯盏,于我母亲跟前闲话,母亲未必知道我有这般好学。但后来她兴许也是看开了,很少再管我看闲书。

  而我之所以欲罢不能,多半是因为冬夜读书别有一番滋味。书不能温暖人的身体,却能温暖人的心灵。借着字里行间流溢的文思,与古人隔着时空进行交谈,读懂他们的欢乐和痛苦。

  古时候也有很多爱读书的人,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闻鸡起舞、悬梁刺股、焚膏继晷……在我们熟悉的一个个成语里,藏着一个个读书人的故事。成语之外,则有更多。明代有一个抄书而读的人名叫宋濂,为了能够按时归还借来的书籍,他每天晚上打工回来于寒夜里烧水化冰,铺席抄书,手冻僵了,搓一搓,脚站麻了,抖一抖,鼻涕随着漫漫长夜熬成了凉凉的冰碴子——就这样废寝忘食许多年,终成一代学者。在我小时候,宋濂绝对算是我的偶像,而抄书则是我对偶像的致意。可惜我只学了他的形,没有学到他的神。

  现代人有空调有地暖,冬天也不觉得寒冷,但是在古代,并没有这些驱寒的设备,读书的条件也更加艰苦,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于书的喜爱。如果说宋濂破冰抄书是一奇,那么孙康映雪而读则是一异了。因为家贫买不起蜡烛,酷爱读书的孙先生竟裹着破棉絮,蹲在快要散架的木门边上,借雪的反光充当照明的灯光用来读书。门缝里北风嗖嗖地吹着,吹得地面都忍不住龇起了牙,门里的人却是浑然未觉,捧着书孜孜不倦。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好学精神,古人的书如同天上的星月光辉一样,百年千年过去了,其中的文采内涵不曾褪色一分一毫,有很多东西让今人难以企及。

  我曾许多次想象古人读书的画面:有情怀的人家,围着红泥小火炉,交流一日的学与思,火光中映照着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这画面跟我启蒙的时候有几分相像:灶前的火缸里,未烧尽的柴禾拼劲全力发出自身的最后一点光亮,就着点点星火,我以手指作笔,点着纸上的字挨个读去。这情景是多么的相似啊,仿佛火是一个虚拟的屏幕或是一种介质,让我溯着时间的长河穿越回了古代。

  恍惚中,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白发老者和一个正当好年华的青年人,两人坐在暖炉旁,只听老人一边吟诗一边劝勉那个年轻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个老者想必便是放翁吧,而那个年轻人应该就是他最爱的小儿子子聿吧?如是温馨,让寒冷冬夜平添无限暖意。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temp.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