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击
名家散文名家小说名家诗歌签约作家作家档案文坛资讯
散文天地
生活美文往事回忆亲情友情博文选登东方散文西部散文
生活随笔
情感驿站生活空间人在旅途灯下漫笔报告文学百家悦读心灵鸡汤征文选登文学赛事
诗歌星空
现代诗歌古韵新声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诗歌赏析谈诗论道散文诗页原创歌词
小说方阵
国外小说现代小说都市言情微型小说故事新编讽刺小说
文学评论
小说评论散文评论诗歌评论新书快递文化时评作家访谈
文艺荟萃
网络文学文化遗产作家信札书画世界美术周刊人文关注文娱生活文史博览
校园文学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蒲公英文学大学作文

于菊花:灯火的温情

发表时间:2018-05-02  热度:

  靠在沙发上一边看书,一边监督儿子写作业,忽然停电了,屋子里一片漆黑。

妈妈,作业还没写完,怎么办?儿子的声音在黑暗里有些惊慌。
坐着别动,妈妈找手电筒。怕儿子摔倒,我赶紧起身,借着窗户里透进的淡淡星光,去摸索柜子里的手电筒。几分钟后,一束灿烂的光束照亮了屋子。
下楼,我们去买蜡烛。平时晚上很少有停电的时候,我一向懒散大意,未曾备下蜡烛。
  拿着手电筒出了楼道,原本灯火阑珊的街道漆黑一片,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鸣着尖锐的喇叭,耀眼的车灯在马路上投下一道道刺目的光柱。平素彻夜明亮的路灯,静悄悄地立在街道旁,沉默不语,没有灯光的城市,瞬间就被黑暗淹没吞噬了。
  位于楼侧的超市里透出橘黄色的昏暗的灯光,有人从超市出来,手里也拿着蜡烛。城市里很少停电,尤其是夜晚,若不是哪里的电路出了故障,断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人们习惯了家里灯火通明,很少有人未雨绸缪,在家里预备下蜡烛,这突然的断电,倒给超市招揽了生意。
  买了两根蜡烛回来,把蜡烛点起来,让儿子做作业。橘黄色的烛光一闪一闪的,映着儿子红扑扑的脸颊。我出神地看着儿子低头写字的样子,突然就想起小时候的自己,想起那些已经泛黄的岁月,被煤油灯蜡烛燃烧过的旧时光。
  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点的都是煤油灯。晚上,哥哥趴在小炕桌上做功课,妈妈坐在炕头上,哧溜哧溜地纳鞋底。煤油灯的光线很暗,为了省油,妈妈还把灯芯剪得很短,那点昏黄如豆的灯光,只够哥哥一个人享用,妈妈借着那点弱弱的光线,把鞋底子一次次凑到眼睛跟前,半天才能扎下一个针眼。煤油灯还会冒出一股股黑黑的浓烟,屋子里总有一股呛人的味道。哥哥离灯火近,鼻孔里每天晚上都被熏得黑乎乎的,脸上似乎也被涂上了一层黑烟。

煤油灯点久了,灯芯上就会结出一个圆圆的灯花,灯光就暗下来了。妈妈拿起剪刀,把灯花轻轻剪下来,一边逗我和妹妹:看,今晚结个灯花儿,明天来个客人哩。
  重新又亮起来的火苗跳跃着,妈妈粗糙黝黑的面容被灯光镀上一层红色。我和妹妹并排趴在被窝里,用一根细绳子玩结绳的游戏,听到妈妈说要来客人,妹妹顿时欢呼雀跃起来,尖着嗓子喊:奥,我家要来客人了,是舅舅吗?我明天去院门外等!
  妈妈笑眯眯地看着我们,眼神里是满满的温情,就像那摇曳的灯光,温暖,温馨。爸爸常年在外,很少回家,记忆里,只有妈妈和那盏不断冒着黑烟的煤油灯,伴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漆黑的夜晚。
  哥哥做完功课,我们就得赶紧熄灯睡觉了。虽然煤油的价格不是很贵,可在那个年代,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哪有宽余的钱买灯油,家里的花销,都是妈妈养几只老母鸡,下的鸡蛋舍不得给我们吃,换点钱买油盐酱醋,生活必需品,而煤油对我们来说,比吃的清油更重要,事实上,我们小时候的饭菜里,也没漂过几个油花花。
  上学后,我每天晚上和哥哥一起,一人趴在小炕桌的一头做功课,煤油灯放在桌子的中间。现在的孩子们,可能想象不出煤油灯的样子,在我们小时候,它可是每个家庭里最宝贵的东西。放煤油灯的灯柱底下是一块小方砖,砖头上插一根黑乎乎的铁丝支架,顶部做分成弯曲的四根,围成个小框,用一个大小适中的玻璃瓶倒上煤油,用棉花捻一根灯芯,浸透油,穿在一个细铁管里,上面盖一个中间开小孔的圆铁片,穿好灯芯的铁管从小孔插进瓶里,就是油灯了。油灯放在灯柱上,发出的亮光就能远一些,多照亮点地方。我们写字的时候不小心把头往前伸,刺啦一声,头发就被燎成黄卷,有时候连眉毛和眼睫毛都不能幸免。妈妈依然坐在炕头上,手里拿着干不完的针线活,一针一线为我们缝补着贫困的生活,一年一年,鬓角就落满了秋霜。
  几年后,农村里开始架设线路,我们结束了昏暗的点煤油灯的生活,用上了电灯。记得第一次通电的时候,全村都沸腾了,大人小孩,老老少少,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比太阳的光芒还灿烂的笑容和喜悦。白发苍苍的大爷颤巍巍地拄着拐杖,望着那个亮晶晶的玻璃灯泡,无限感慨地说:活到这把年纪,居然还能像城里人一样用上电灯,这日子,能和神仙比了!那天晚上,村子里的欢声笑语远远胜过了过年,一向黑咕隆咚的村庄,被一盏盏耀眼的灯光照得金灿灿的,家家户户除了在屋子里装上灯泡,还在屋檐下也装上一百瓦的大灯泡,它的光明盖过了星星月亮,足以照亮院子里每一个阴暗的角落。
  有了电的村庄,空前地快乐,村子里夜夜灯火通明,每个院落里的灯光,都彻夜明亮。初次用电的人们,沉浸在一片光明的喜悦里,全然不知道电费是多么昂贵。
  几个月后,供电所的人员进村来收电费,村长一核算,均摊到各家,那纸条上的天文数字,顿时让村民们目瞪口呆,敢情这一个月的电费,比点一年的煤油灯的钱还多好几倍啊!那时候土地刚刚承包到户,农副业和出外打工都才露头角,谁家有那么多钱来交电费啊,有些村民甚至大喊上当了。村长为了收电费,一次次召开村民会议,村民则是义愤填膺,全然忘了当初通电时的喜悦兴奋。可事情总得解决,大家即使再有意见,也没有人愿意把家里的电线掐了,再回到那烟熏火燎的煤油灯时代去。
  最后,电力局采取了措施,给村民们各家各户都装上电表,按实际的用电量收取电费,废除大锅饭、公摊给村民造成的负担。其实,人都是有私心的,一旦责任分派到自己头上,谁都会自律。大灯泡换成了小灯泡,院子里的照明灯也只有晚上出去起夜才拉开一会。村里亮如白昼的璀璨灯火又被夜色吞没,但小屋里,那盏十五瓦的灯泡散发出的柔和光亮,比起煤油灯,也是天上人间了。
  上五年级的时候,家里买了台电视机,十四英寸,黑白的,图像和声音自然无法和现在的大彩电比,但对当时的我们来说,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大喜事。每天晚上做完功课,我们一个个一字排开,趴在大大的土炕上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爸爸爱听戏,他若回家的时候,我们只能跟着他一起看戏剧。妈妈喜欢看电影,哥哥迷恋武侠片,我和妹妹青睐琼瑶的言情剧。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好转,几年里村里人家几乎都添置了电视,村民们晚上有了消遣,精神食粮比物质生活更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村子里也会经常停电,没电的夜晚,我们只能再次点灯照明。但煤油却在不知不觉中淡出了我们的世界,再也没有商店里可以买到,代替它的,则成了或白或红的蜡烛。我晚上依然会趴在写字台上点着蜡烛学习,妈妈身旁也还放着她那个磨得发亮的针线笸箩,继续为我们穿针引线,串缀着清简的生活。
  记忆里的灯光,闪着红红的火苗,燃烧着流逝的岁月,也消磨着爸爸妈妈的光阴。直到有一天,爸爸累了,悄然合上了眼睛;妈妈的生命也燃烧殆尽,只剩下记忆里的那份温情,闪耀在我心底深处,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哇,来电了!
  儿子的欢呼打断了我的思绪,屋顶的水晶灯亮了,屋子里一片光明。儿子伸伸懒腰,把作业本往我面前一推:妈妈,都做完了,检查,签字,我看会动画片。
  我把桌子上蜡烛熄灭,放到抽屉里,给儿子检查作业。儿子躺到沙发上,开心地看着动画片,咯咯咯地笑个不停,温馨的气息溢满屋子。
  生活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延续,传承。有光明的地方,就是爱的家园。

 



作者简介:于菊花,笔名红尘有爱,甘肃省作协会员,金昌市作协会员,《望月文学》特约作家,编委。在各大文学网站发表文学作品三百多篇,一百多万字,网站上架电子书四部,出版个人文集《人在旅途》、《穿过记忆的河》。写作范围广泛,作品有散文、小说、诗歌,文章在各省市报刊杂志都有发表,多次在各类征文中获奖。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temp.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