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击
名家散文名家小说名家诗歌签约作家作家档案文坛资讯
散文天地
生活美文往事回忆亲情友情博文选登东方散文西部散文
生活随笔
情感驿站生活空间人在旅途灯下漫笔报告文学百家悦读心灵鸡汤征文选登文学赛事
诗歌星空
现代诗歌古韵新声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诗歌赏析谈诗论道散文诗页原创歌词
小说方阵
国外小说现代小说都市言情微型小说故事新编讽刺小说
文学评论
小说评论散文评论诗歌评论新书快递文化时评作家访谈
文艺荟萃
网络文学文化遗产作家信札书画世界美术周刊人文关注文娱生活文史博览
校园文学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蒲公英文学大学作文

胡 烟:一粒风雅的种子

发表时间:2020-12-21  热度:

 

文徵明最拿手的功夫,是在时光里酿酒。他一点也不急。

当历史的翅膀震动,无数尘埃随之而起,震动、飘浮、飞舞,而后,顺势缓缓落下,再也不会回到原点。

文徵明便是左顺门案的一粒尘埃。

1

明武宗由于沉溺酒色,过早地丢了性命,没有留下子嗣。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即位,时年十五岁,年号嘉靖。朱厚熜继承皇位是有条件的,按规矩,他必须先过继给明孝宗为子,以保持传承的正统。而此时,朱厚熜的亲生父亲已死,知道自己要过继给伯父当儿子,内心十分不悦。他要尊自己的亲生父母为先皇帝皇后。

此举遭到群臣强烈反对,并演变为激烈的政治斗争。以大学士杨廷和为首的朝臣们团结起来,二百多人围聚在左顺门外跪伏哭谏,甚至把孝宗皇帝的名号抬出来示威。小皇帝震怒,“下一百三十四人锦衣卫狱,杖于廷,死者十有六人”,左顺门前血迹斑斑。而另一派,新进士张璁迎合朱厚熜的想法,大讲孝的重要性。小皇帝很高兴,召进京,提拔其为翰林学士,并竭力打压张璁的反对者。

“怎么称呼自己的伯伯和爸爸”,本是皇帝的家务事,但这无关紧要的“礼仪之争”,却在新君老臣之间,从口水仗直打到血肉横飞,拉拉杂杂持续三年。死者、遭流放者不计其数。

文徵明一直在场。这期间,他任翰林院待诏。这个职务对文徵明来说,实在是太珍贵了。因为此前,他已经应试了十次,均名落孙山。直到1523年,文徵明54岁了,熬白了头,才迎来了人生转折——工部尚书李充嗣将其举荐入朝。

在京任职的文徵明,心情并不舒畅。因为自己毕竟不是进士出身,非正规渠道入仕。官职又低,与他著名江南才子的身份并不相符。加上性情耿直,他得罪了不少人。“我衙中不是画院,乃容画匠处此焉?”官场里的冷言冷语,深深刺伤了他。

最致命一击,还是左顺门案发。眼看着与自己交好的朋友被贬谪,文徵明感到脊背发凉。深得圣宠的张璁,是他在第九次应试的时候结识的,曾几次拉拢文徵明,示意要提拔他。文徵明如临深渊。他目睹政治的残酷和荒唐,归去之心日甚。

终于,官居满三年,文徵明本该赴吏部,登上渴仰多年的政治舞台一展拳脚,但他却做出了相反的决定——上疏乞归。

获准归去的文徵明如释重负。如同笼中鸟归于山林,网罟之鱼回归江海,积郁的不悦情绪,一扫而光。

南下还家的路上,河水冰冻不能行船,文徵明一点也不恼怒,与同行的朋友“旦夕过从,相与唱和,殊甚欢洽”,一路随缘赏玩,不亦乐乎。次年春,河水解冻,回到熟悉的吴中故乡。他在房舍东面筑室,名玉磬山房。又在庭院内手植两株梧桐,“月徘徊啸咏其中,人望之若神仙焉”。从此翰墨自娱,不问世事。

2

官场失意,前半生孜孜以求的理想化为乌有,并没在文徵明心里留下疮疤,这得益于他累年修心的功夫。

对外在发生的,他能做到了然不动心,专注按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绝不含糊,像金刚般坚固。比如,他拒绝接受朝廷给他父亲的巨额抚恤金,因为父亲生前是清官。比如,他五十岁后断房欲,一生与妻子相濡以沫,别无他想。他性格谦和、少怒、宽厚。平民求画,几乎有求必应,而拒绝给这三类人画画:宗藩、中贵、外国。有人仿造他的画作,他便以真迹跟人调换,减少买画人的损失。

他认为,当以勤业俟命,不可困忧失志,每日坚持临《千字文》。八十寿辰,凡远方来贺寿的朋友,每人一本小楷《千字文》作为酬谢。耄耋高龄,他把小楷写得铮铮有骨,古意芬芳。

文徵明的这种个性,近乎刻板了。他本该是个没有故事的人,却在唐寅、祝允明等风流才子的反衬下,有了许多故事。流传最广的,是他拒绝狎妓。

《六如居士外集》中记,由于文徵明从不肯狎妓,唐寅和朋友们便想试探捉弄他一番。那天,几位朋友乘船游石湖,行至湖中,突然把藏在船里的妓女招呼出来,上前与文徵明暧昧,文徵明左躲右闪。《四友斋丛说》里的前半段与上文相仿,男二号换成了钱同爱。在船上,文徵明为了逃避与歌妓应酬,直接将自己的臭袜子脱下来,扔在钱的脸上。钱同爱其人,洁癖程度堪比米芾倪云林,对这一举动最不能堪忍,赶紧命令停船,把文徵明放上了岸。

说到底,文徵明严于律己,却宽以待人。作为“吴中四才子”,虽然与唐寅、徐祯卿、祝允眀等人性格相迥,却很交好。行为方式不同,却有着相同的灵魂内核——艺术上惺惺相惜,空有一腔政治抱负,却不得志,选择不同的形式排遣罢了。这又是古来文人的共同命运。

文徵明和唐寅同龄,订交早,感情深。谨慎持重的文徵明早熟,他眼看着天赋异禀的唐寅一路光环闪耀、如日中天,多次表示为他的前途担忧。果然,经历了科场舞弊案的唐寅,一蹶不振。他常在街头买醉,狂笑命运的无常,又耽于花街柳巷。文徵明作为修身典范,苦口婆心,像老父亲似的反复规劝。唠叨得有点厌烦,两人差点翻了脸。但唐寅终归有清醒的时候,他在写给文徵明的信中如是说——

自己常常以言辞忤逆权贵,又好喝酒,沉迷声色。而你却相反,“遇贵介也,饮酒也,声色也,花鸟也,泊乎其无心,虽万变于前而有不可动”。对这些俗事了不动心,实在是很牛。你这样的人,不用开口,即使共处一室,也可以达到“消镕其渣滓之心”的效果。可见,文徵明修心的功力之深。

“人有过,未尝面加质责,然见之者辄惶愧汗下。绝口不谈道学,而谨言洁行,未尝一置身于有过之地。”了解文徵明的人都认为,文徵明一点过失也没有,堪称完人。

回到画。文徵明最拿手的功夫,是在时光里酿酒。他一点也不急。不急着成功,不急着展示自己。据说,文徵明“生而少慧”,11岁才开口说话,诗文天赋也远不及唐寅等人。起点低,却成就高。作为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的学生,他显得比老师还要精细缜密,极富耐力。这样的心性,是“才华”二字所不能及的。

3

文徵明既修心,又随心。随心,即是不纠结,忠于内心深处的快乐。那种快乐,是怡养心性的,像春风拂于面颊,像秋风沁人心神。这种无功利的清赏,正是“风雅”的真容。

文徵明很喜欢参加雅集,类似于郊游。知己二三人,幽林深涧中,赏画、清谈、听琴、煮茶,那种场面气息,很浅淡,很优雅。融于山水,天人合一,仿佛人间再无忧虑。

雅集的美好场景,在文徵明脑海里挥之不去,越想越美,俨然画境。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清明时节,无锡惠山脚下一片葳蕤。飞鸟衔着花蕾,悠然飞过。山泉水回环在山路中,依稀鸣响。文徵明和好友蔡羽、王守、王宠、汤珍等人,在二泉亭下聚会。他们“注泉于王氏鼎,三沸而三啜之”,品茶畅谈、吟诗唱和。

文徵明作《惠山茶会图》,描绘雅集情境。整个创作的过程很慢,五日一山,十日一水,却是拉长了幸福的过程。画中,三组人物散落于山林中。茶桌置于草地,桌上摆放着精致茶具。有人正备茶。有人拱手而立,招呼其他人过来饮茶。二泉亭下的井栏边,两位对坐的文士,一展卷玩赏,一凝神觅诗。亭下那口井,正是唐代“茶圣”陆羽口中的“天下第二泉”。右边山径上,赏景散步的两人正闻声回返,边走边谈……

画中意境,气息恬淡,清雅隽永。文徵明式的江南生活图景,随之流传下来,供后人模仿。惠山,成为雅集打卡地。此后的惠山茶会,文人谈论陆羽,也谈论文徵明,追忆他的雅韵情致,像一枚果实发出对种子的纪念。

《溪亭客话图》《山堂访友图》《木泾幽居图》《空林觅句图》《绿荫草堂图》《松下观泉图》……文徵明画自己的慢生活,亦或是理想生活。他时而在山间冥想,时而在松林里坐听山泉,在草堂中喝茶对谈。俗世乎?仙界乎?他心静如水,沁出闲适的微甜。

他画得很松弛。前半生,望眼欲穿“功名”二字,无非是在儒家思想中浸润多年,人云亦云罢了。而眼下,历经磨砺,放弃了济世为民的志向,“田园晚岁松菊存”的生活,让他感到幸福。

文徵明的小青绿山水,没有元人离群索居的隐逸之冷,也没有宋代山水的刻意工整。他是愉悦的,宁静的。有人质疑,他在卖弄贵族小资情调,但细推敲,画中人物,多是落第的秀才,并非达官显贵。雅韵之中有“清”气。致力于修心的文徵明始终朴素,高雅。高,是品行之高洁,而非身处高位。

4

擅长静默的文徵明,在艺术史上发出巨响。一方面,他诗、文、书、画皆精,人称“四绝全才”,技艺伴随着他的高寿而日益精湛。另一方面,他子嗣、弟子众多,致力于传承文氏衣钵,使他的艺术全面开枝散叶。

文徵明的长子文彭“少承家学,尤工古隶”,在绘画上建树不高,却在治印方面开文人篆刻流派的先河。次子文嘉“其书不能如兄,而画得待诏一体”。文嘉鉴古临古的功夫承续家风,远近闻名。侄子文伯仁也是名家,他的细笔山水受叔父影响,并向更为繁复精密的方向发展。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眼下,《长物志》仍是文人雅士的枕边书。作者文震亨,是文徵明曾孙。显然,他对“雅”的追求,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又从文氏家族的画作里提炼了不少雅趣,融进文字,具体地指导后人如何过上风雅生活。

苏州拙政园,文徵明的气息一直在。眼下,游人趋之若鹜,欲与文徵明手植的紫藤亲密接触,沾沾“文”气。

时间回到1533年,文徵明六十四岁。这一年,至交王宠离世,年仅四十;前十年间,好友唐寅、祝允明也都相继去世——风流一时的“吴中四才子”,仅余文徵明一人。

好在,有王献臣。王献臣是拙政园最初的主人,后成为文徵明惺惺相惜的挚友。他与文徵明至交大半生。文特别为王献臣绘《拙政园三十一景册》,并写下《王氏拙政园记》。他写得很用心,在这篇千字小记里,将拙政园三十一景细细写来,又道出“拙政”的真意。

“拙政”一词,是王献臣从晋代潘岳的《闲居赋》里觅得的灵感:“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园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竢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这正是政治失意的王献臣所向往的生活。“筑室种树”“灌园鬻蔬”,就是他今后的“政事”。与文徵明心意相合。

那株紫藤,便是文徵明当年为王献臣亲手种下的,全称“文衡山先生手植藤”,人送雅号——“文藤”。

一棵树,在天地间存活,艺术生命长青。花开,如烟。五百年风雨,亦如烟。花落,老藤褪出古意,风云沧桑满怀。世人瞻仰,究其根由,是膜拜文徵明的品格和风雅。

去年中秋,我到苏州。居住的地方,正是拙政园南侧,叫做“园林里”的小区——园林里6号,园林里7号,名字娴静美好。家家户户,白墙上点缀秀丽的凌霄花,又有石榴树果实累累地红着脸颊,掩在灰瓦的墙头。漫步,似行于画中。

据说,每年紫藤种子成熟的时节,苏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会到拙政园里采集“文藤”种荚,剥出晒干。再挑选大约3000粒优质种,精致包装。这成为苏州博物馆最受欢迎的文创之一——三粒一盒,每年流通1000盒。

这些种子的消息,一下子牵住了我的想象。我想知道,在这世上,究竟行走着多少手握种子的人。手握一粒“文藤”种子,便有资格沿着“文”脉,行走在文徵明的画里,做一个风雅的人。某日,梦里出席青绿色的雅集,洗涤俗世的烦忧。某日,天清气朗,随手撒下一粒种子。雨一来,萌芽的,是整个诗意江南。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temp.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