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击
名家散文名家小说名家诗歌签约作家作家档案文坛资讯
散文天地
生活美文往事回忆亲情友情博文选登东方散文西部散文
生活随笔
情感驿站生活空间人在旅途灯下漫笔报告文学百家悦读时事要闻征文选登文学采风
诗歌星空
现代诗歌古韵新声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诗歌赏析谈诗论道散文诗页原创歌词
小说方阵
国外小说现代小说都市言情微型小说故事新编讽刺小说
文学评论
小说评论散文评论诗歌评论新书快递文化时评作家访谈
文艺荟萃
网络文学文化遗产作家信札书画世界美术周刊人文关注时事要闻文史博览
校园文学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蒲公英文学大学作文

肖 铜:亮煌煌几页史书 ——想起了淮阴侯韩信

发表时间:2020-08-17  热度:

 

捧读《史记》,尤其爱看《淮阴侯列传》,既被韩信胜战攻取、无一败绩的“略不世出”所折服,更被他功成反累、夷灭三族的“乃谋畔逆”所感喟。从“昌亭之客”“胯下蒲伏”的落魄,到“战无不胜”“十面埋伏”的荣光;从“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雄才,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命运……据说与韩信有关的成语和典故就多达30余个。韩信先后任左丞相、相国、齐王、楚王、淮阴侯,集将、相、王、侯于一身,恐怕自古唯此一人。

“亮煌煌几页史书,乱纷纷万马逐鹿!”那是一个豪杰并起“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乱世,韩信出身没落的贵族家庭,父母早逝,家徒四壁,穷得只剩下大概是祖传的一把宝剑,整天佩戴在身上。韩信生活能力又极差,既不会经商,又不愿务农,到处蹭饭吃。好在韩信还算要脸,南昌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以至晨炊蓐食——老早做好饭,躲在被窝里吃掉。韩信吃了闭门羹就没有再去过。后来,要不是漂母赐饭数月之久,一代名将很可能因饥饿而走上绝路。

少年时的遭际说明了什么?说明韩信的雄才大略不为人知,英雄无用武之地!就像百合花一样,在迎风怒放之前,竟被身边野草讥笑为畸形的另类。韩信似乎没有在意赚钱和糊口这些生活琐事,没有因周围人鄙视的眼光而烦心,甚至市井屠户的胯下之辱,他也没有怀恨在心。后来贵为楚王,衣锦还乡,还任用这位屠户做了中尉。

司马迁为写《淮阴侯列传》,曾专程赴淮阴,还到韩信母亲的墓地进行了探究。坟墓所在地宽敞高耸,旁边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淮阴人告诉太史令,韩信连老母丧葬费都无处筹措,却到处找寻并选择这样的位置,意在富贵后可以安置众人守墓,足见年少时的韩信已经树立了非同寻常的远大志向。

据说,韩信墓前的祠堂有副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说的是韩信走向辉煌和末路都因“一知己”萧何,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再生和被诛都因两位妇人,一个是漂母,一个是吕后。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陈胜和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四面八方的英雄豪杰纷纷响应。这时,韩信家乡同样爆发了起义,项羽和叔叔项梁拉起了一支义军,于是韩信“杖剑从之”——举着自己的宝剑就参军了。然而,屡次给项梁、项羽建言献策都没有被采纳,因此“居麾下未得知名”。后来,汉王刘邦入蜀,韩信脱离楚军归顺了汉王。起初只做了接待宾客的小官,辗转才当上了掌管军粮的治粟都尉。

这时,伯乐出现了,就是对韩信有知遇之恩的萧何。萧何“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形同刘邦的大管家。当时,刘邦屡战屡败,前途暗淡,手下的将士跑了不少,韩信也跟着跑了。萧何因为几次和韩信交流,认为他是“国士无双”的奇才,于是上演了一幕“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大戏。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萧何语重心长地对刘邦说,如果您只甘心称王汉中,那当然用不上韩信;如果想争夺天下,那么除韩信之外,恐怕没有可以商议大计之人。在萧何的力荐之下,韩信登台拜将,进而给刘邦分析了天下大势和对手项羽,指出了项羽“匹夫之勇”“妇人之仁”的性格弱点,提出了举兵东向、夺取三秦的正确决策。作为饱受白眼甚至曾受胯下之辱的草根统帅,作为空负万丈才、长期不被重用的战神,韩信终于有幸被发现而有了出头之日,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挥师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潍水杀龙且,垓下灭项羽,指挥了安邑之战、井陉之战、彭城之战等经典战役,天下莫敢与之相争。确实是“雄纠纠一代名将,野茫茫十面埋伏!”楚汉时人盛赞他“勋冠三杰”“功高无二”,后人奉他为“兵仙”“神帅”。用《资治通鉴》话说:“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

韩信是卓越的军事家,却不是合格的政治家。在楚汉战争胶着之际,谋士蒯通多次劝韩信拥兵自立为王,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连项羽都对这位当年“钻裤裆的小子”摇动橄榄枝。可韩信总念念不忘刘邦给他机会,特别是给他面子。不仅解衣推食,金石之交,而且出人头地,备极殊荣。用他的话说:“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蒯通则以“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为由苦苦相劝,而韩信始终认为“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始终抱着“汉终不负我”的幻想不忍叛汉!

在降服且平定整个齐国后,韩信也曾派人向汉王上书,希望代理齐王,也是在试探刘邦。当时刘邦屡战屡败,正值被项羽围困焦头烂额之际,他打开使者书信一看,勃然大怒,正要发作,张良暗中踩汉王的脚耳语道:“目前汉军处境极其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趁机册立为王,镇守齐国,以防变乱。”汉王不愧是搞政治的,幡然醒悟且故意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张良的暗中一脚,使韩信更加抱定了“虽死不易”之心。等天下渐定,刘邦借故连下韩信齐王、楚王的封号及兵权,巡视云梦后,将韩信押解到洛阳,赦免了罪过,贬为淮阴侯。天下大势越来越好,韩信虽立下“不赏之功”官反而越做越小,“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过上了近乎软禁的生活。

这时,韩信才深切懂得“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故与部将、时任代相陈豨谋反,还没等动手,就招来“钟室之祸”,被吕后与萧何设计杀害于长乐宫悬钟之室。当年当断不断,后来天下已定,既无谋反的资本,部属也没有反叛的动力,韩信甚至想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来抵抗朝廷,又怎么可能成功。难怪当年蒯通说他:“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局躅,不如驽马之安步!……”韩信曾笑项羽部下生病可以流泪,而有了战功,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磨去了棱角,也舍不得赐人,是妇人之仁。殊不知因汉王刘邦给车坐、给衣穿,就把身家姓命托付给一位不靠谱的“政治无赖”,不也是政治上不成熟的妇人之仁嘛!

韩信是一位有人性,同时又有人性弱点的人。韩信对刘邦知恩图报,宁肯舍弃江山,也不愿违背做人的底线,说明他尽管不是合格的政治家,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厚道之人。韩信贵为楚王时,专程到下邳召见曾经分给他饭吃的那位漂母,赐给她黄金千斤,兑现了“吾必有以重报母”的诺言,“一饭千金”恰恰是韩信的可敬和可爱之处。

说韩信有性格上的弱点,就是他居功自傲、伐功矜能。甚至与周勃、灌婴、樊哙这些开国元勋交往,他都感到羞耻,自嘲“生乃与哙等为伍!”好像连刘邦都没放在眼里,刘邦曾问韩信:“像我这样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反问:“你呢?”回答:“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气得刘邦反唇相讥:“您带兵越多越好,咋还被我俘虏了?!”如果自我膨胀到连主子都瞧不上,那真离被炒不远了。为此,司马迁曾感叹,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骄矜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他在汉朝的功勋足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

封建王朝,开国功臣很难逃脱功高盖主的渊薮。试想国家统一、四海升平、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王侯将相各安其位,有谁会无缘无故再生“掀揭天下之心”?只能说君王人性缺陷所致!就像韩信立了不世之功,纵横天下时都没有谋反,猛虎关进了囚笼还怎能又凭借什么来僭越。刘邦就多给他几个“甜枣”又有何妨,韩信这种见不得好的人,怎么可能不自始至终死心塌地地追随你。因此,高祖从平叛陈豨的军中回到京城,见韩信已除,既高兴又怜惜。为什么刘邦心情很复杂,大家可想而知。

韩信的一生像流星一样短暂,从家贫如洗的乞食少年,到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前后不过十几年,至死也不过35岁。韩信的一生更像流星一样耀眼,从无足轻重的马前卒,到一步登天的大将军,逐步展示出经天纬地之才。他不仅在军事实践上亲自指挥了若干大小战役,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而且在兵法和战术研究方面有很多独创的东西。韩信非凡的军事才能从何而来?有人说他师从尉缭先生,有人说得益于谋士广武君李左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韩信是幸而有一、难得有二的旷世奇才,是上天赐予刘邦乃至汉朝的一份厚礼,落得这般下场,确实像清代学者王志湉所云:“气盖世力拔山,见公束手;歌大风思猛士,为之伤怀!”

 微信图片_20200817152224.jpg

作者简介: 肖铜,黑龙江大庆干部学院副院长,中共大庆市委党校副校长,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会员,省委特约专家,省作协会员,省作协创作骨干,市写作协会常务理事,《大庆日报》《大庆晚报》特约记者,全民阅读活动主讲师,全市首批重点智库建设专家。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从事业余创作以来,已在《学习时报》《北方文学》《岁月》《作家在线》《故事大王》《青年作家》《北大荒文学》《青年文学家》《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超千篇,并有30多篇文章发表在人民网、东北网、大庆网首页,曾荣获人民网首届“党员书评”有奖大赛二等奖等奖项。专著没有,力作寥寥,发表“小豆腐块”就“载欣载奔”的年华已然过去,只是每有偶得便“欣然忘食”的创作品质依然故我。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temp.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