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知与理解之间,我认为认知在前,理解在后,只有对事物先认知,才会有对事物的理解。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都有自己内心的标准,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内心的标准是真理,而每个人内心对事物的理解其实是不一样的,这种理解完全来源于对事物的认知。“夏虫不可语于冰”,是孔子对认知给予弟子最好的解释。
父母人到中年才有我,宝贝似的宠着。母亲为我取了小名,不外乎从我出生时的体貌特征,加上对我的疼爱,综合到一起而得之。中年得女的父亲,在给我取学名上费了一番思索,他说:做人应该讷于言,而敏于行;在语言上沉默些,在行动上利落些。因此给我落户口时取名——云默,寄托了他对女儿做人的要求,也剔透了他做人的格局。
到了入学的时候,我发现小伙伴们的名字都特别的好听。那个年代,小伙伴们的名字基本都是宋丹丹小品里提到过的:珍儿、玲儿、凤儿的,我的名字在其中显得那么的突兀不合群,每次老师点名,听着小伙伴们一个个花朵一样的名字,我都不愿意提起自己的名字,甚至问过父亲是不是喜欢男孩不喜欢我,不然为什么没把我的名字也取的跟花儿似的。
在我意识到自己的名字并不好听的时候,决定自己重新换一个。父亲教我读书很早,五岁半入学那年,我已经读过格林童话选。我能为自己取个什么名字呢?什么样的名字一听起来就美丽呢?想了将近一周时间,我终于想出来并确定了——锦阁——美丽的房子。或许是我太喜欢童话里欧洲那种梦幻式的房子了,也或许是我想自己的名字美丽的同时,也区别于小伙伴们名字的美丽,总之逃不过几岁孩子的水平。我拿着自己的“大作”去找父亲,坐在他腿上央求他去派出所给我改户口上的名字。父亲看着我的举动,边好笑边哄着我:名字是不能改的。记忆里最经典的一句就是父亲笑着对我说:
“两个选择你自己选一个吧,要么不改,要么改叫狗剩”
我知道说什么父亲也不会答应了,赌气怼了父亲一句:
“狗剩就狗剩,总比狗不剩强”。
改名字的事在我哭闹一顿饭的功夫里,就这样宣告失败了。
在我的认知里,这个不被我喜欢的名字伴着读完了小学。上了中学,女孩子们很多喜欢看琼瑶小说,喜欢书里面的古诗词,喜欢主人公诗一样的名字,更有几个好学的小伙伴学着写诗。渐渐的我发现同学们特别喜欢我的名字,喜欢父亲为我取名字的含义,反而是从前那些花朵一样名字的同学要改名,要我跟父亲说也帮她们取名,我的名字倒成了同学群里与众不同、独特诗意的代称。我也从越读越多的书中,理解到父亲当年为我取名字时的寄托和苦心。只是与父亲再说起孩童趣事时,说起那句“狗剩就狗剩,总比狗不剩强”时,我们父女俩都会哈哈大笑。认知与理解,就这么在不经意间各自融汇了时间的洪沟。
爱读书,让我比周围同龄人早一点懂得更多的道理,明白博古识今来增加做人的修为,纸上谈兵的我一度以为自己的认知即是真理,年少的我哪里懂得人性里的复杂,哪里懂得生活里的无奈。
母亲的忽然过世对我是个重大的打击,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承受爱的坍塌,我几近崩溃,却不知道,其实刚刚退休的父亲何尝不是同我一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承受生活的坍塌,也几近崩溃。那些日子里,我搬回了娘家住,侍候陪伴父亲,我以为,我对父亲的孝顺会让父亲心里的家是完整的,我以为父亲从此会跟我住在一起生活一辈子。我努力的孝顺着父亲,却发现父亲并没有快乐起来,在这个熟悉的环境里,父亲时时都能想起母亲在世时的点点滴滴,而我却无能为力。我建议父亲出去散散心,去外地的姑姑家住一段时间。几个月后,姑姑电话对我说:
“你爸爸一个人太孤单了,生活里不能总一个人,家乡让他触景伤情,你也有自己的小家了,生活也很幸福,让你爸也考虑一下自己的幸福吧,在我们这个城市再成个家吧。……”
这一天还是到来了,我内心的滋味无法言表,在读书的道理中,我明白我不能、也没有权利阻止,可是我心里是痛苦的,我强迫着自己隐藏着痛苦,去做一个懂事的女儿应该做的所有。父亲带着阿姨回来了,我知道,父亲从此后不再仅仅是我的父亲了,他也是阿姨的丈夫,而阿姨跟我没有一点关系;父亲的爱从此后不再单单属于我一个人了,会分一半给一个与我毫不相干的女人。我热情的接待着阿姨,在亲戚朋友的聚会里寒暄着,在酒桌上温婉而大气的肯定着父亲的再婚,博得了所有的夸赞。在道理的应该上与内心真实情感上,我惊讶自己是一个无师自通的演员,却在回家后的洗手间里吐得一塌糊涂。从那一天开始,我对父亲和阿姨的孝顺周到备至。他们定居在姑姑所在的城市,每逢过节时分,电话的问候、礼物的邮寄、亲去的团聚,无一不是筹划周全,就连姑姑都说:“孩子懂事啊!”。可是,在众多的周全众多的懂事中,我却用内心的怨,生生划了一道只有我们父女之间才懂得的距离,那种距离看不到,摸不着,说不准,咽不下,吐不出。有时候父亲会深深的看我一眼,眼里有疑问,也有怜惜,我知道,我心里的怨,父亲是懂的。
渐渐地,我感觉到,有阿姨陪伴父亲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阿姨待父亲情深义重,父亲心里不孤单了,两个人的生活里充满了和谐和温馨,这不就是我想要父亲的晚年生活吗?为什么我还要有怨?在我一次次让父亲懂得只有我们父女之间才懂得的距离后,是我一次次矛盾后的哭泣,那是我的亲生父亲啊,我怎么可能不爱他!是我怕听到落后小镇上茶余饭后的八卦,是自己内心的自私,导致了情感的扭曲失衡。父亲从来不多说,对我的关心我却能真实的体会到。慢慢的我不再固执了,从内心接受了父亲的再婚,父亲幸福我就幸福,从前的怨反正父亲也从来不提,那就都过去吧。
生活中的很多事都会始料不及,父亲知道我单身了那一刻开始,对我格外关心。他在生活里从来不是一个心细的人,却对我从生活的细节上惦念,从工作细微处叮嘱关心,从心情的舒缓上教我坚强,从压力的排解上给予我关爱,从爱好上督促我坚持,从方向上时时给我指引,父亲用他所能给予我的全部的爱,陪我走过了那段黑暗的日子。也是在那段日子里,我深刻的体会到人在内心孤独时的滋味,明白了孤独对一个人来说的可怕,懂得了人性里绝望时候的悲凉,是父亲的理解让我重新阳光的生活。然而,每当回想起父亲在最需要我理解时,我对父亲的残忍,自责就像虫子一样撕咬我的内心,虽然父亲或许早忘了,也或许没当回事,可是我却无法原谅自己。在经过思想的斗争之后,我决定向父亲坦白自己曾经的无知。父亲年龄大了,倘若有一天我来不及向他坦白和认错,那种遗憾的自责,我想我更会承受不住。
在一个阳光明媚适合的时间里,我向父亲坦白了自己曾经心里的怨,曾经的幼稚和无知。父亲可能有的回答我预想了千百种,在我预先料想的答案里却没有父亲的话。让我的清晰记忆再上演一次父亲的回答吧:
“你妈妈走了,我内心充满了孤独。我知道你那个时候并不理解我,可是你那个年纪,从小没经过波折,对生活的理解程度怎么可能理解得了我那时的决定?你能做到当时那样已经很不错了,可是我相信你终会长大的,终会理解的。血浓于水,亲情是割不断的,我又何必急于要求你当时就理解呢!”
父亲的话让我潸然泪下,有自责,有羞愧,有无知的自惭,有坦然的放松。从我的无知到怨恨,从我的认知到理解,这一路父亲是看在眼里的,也是懂得的,一直默然是在等待他女儿的长大,是相信他的女儿终会从认知到理解上有一个质的飞跃。庆幸,我终于长大了,在没留下遗憾的时候长大了……
认知与理解,常常会在复杂的情况下轻松就化解了,它随着成长而成长,随着轻松而轻松。认知是一个过程,而非最后的结果,理解才是最终的结果。当我们生活里忽然发现自己曾经的认知是那样的幼稚时,希望我们都能有成长后的理解,都能有坦然去理解的勇气。当勇气与遗憾二者只能选其一时,我相信,善良的人都会选择前者。
作者简介:王云默 女,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现从业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哈尔滨市分行。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黑龙江省金融作协会员,黑龙江省金融作协骨干作家,黑龙江金融书法协会会员,哈尔滨市诗词协会会员,哈尔滨市青山诗社会员,哈尔滨市书法协会会员。散文、古诗词多次获奖并散见国内报刊和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