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包法利夫人》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愚蠢的女人左一次右一次地做傻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当她的思想踏出围城的那一刻便已经注定了她的可悲下场,社会的伦理的等早已确立了的道德便已经宣判了——她的所有言行都被注上可耻的标签,不论她是出于何种用意,而她的用意确实也不高大上,纯粹是爱慕虚荣,不切实际地追求资产阶级金醉纸迷的生活,不顾一切地追求理想中的激情,与爱情的情字似乎也关系不大;她的行为好像犯了花痴的病人。)。当然,她不仅是一个虚荣到疯狂的女人,也是一个自私到无以复加的女人,更是一个愚蠢透顶的女人。注定要在任性妄为的疯狂中自我毁灭。
这是一个可悲又可耻的女人。可悲是她疯狂追求的东西只是一个虚幻的泡影,她所谓的爱人只是把她当成一个工具和玩物,不爱她也不尊重她;可耻是她不仅背着她丈夫一次又一次地和人私通,且最后弄得倾家荡产。这是一种丧失理智、自己认不清自己不顾一切后果追求虚幻的爱情(她几次出轨都是被骗,或者说是她自欺欺人)卑微无知的病态人格——没有现实感,没有自重自尊,没有羞耻感。
包法利夫人身上有每个人的影子,她的悲剧提醒人们要克制自己的虚荣心和贪婪的欲望。
造成这样悲剧与她老实平庸的丈夫也有关系。但是,包法利这样的男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很普遍的,他们虽然平庸,但也有能力养家糊口,他们大多数都娶了个安分守己能持家懂得知足常乐的女人,平平常常地过了一辈子。
同样悲剧的还有《安娜卡列尼娜》,安娜的形象比包法利夫人的形象要高贵一些,有理智有智慧有气质有修养,敢爱敢恨,心地坦荡,敢于跳出感觉不到幸福的婚姻束缚,追求自己想要的。她与偓伦斯基起初的恋爱也可以算是一种爱情,可她爱情的基础是沙子,偓伦斯基本身是个花花公子,更加上在功名利禄、虚假道德大于一切的社会里,即使高贵如安娜的爱情也是不堪一击的虚弱,她与包法利夫人一样,不幸也早就预定,最终也以自杀来解脱。
爱情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红楼梦里贾母得知黛玉病重,说,你如果得的是那种病,我也疼不得你了。言下之意黛玉如果得的是男女之间伤风败俗的爱情相思病,只有任凭黛玉死了,她也不愿再疼她了,疼她就是自愿沾染到不知廉耻。
现代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离婚后再婚的也有很多,像安娜这样的悲剧不常有了。
我读《安娜卡列尼娜》是在我未婚前二十多岁时,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候中国大量引进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我记得安娜也被拍成了电影,那时候,我的思想还处于不成熟懵懂无知的阶段,那时候,我接触到的安娜好像是被当成一种正面的形象来赞颂的,记得当时赞她的词是敢于叛逆敢于革命,他的丈夫被当成反动的陈腐派来批判的……安娜卡列尼娜的那种敢于自主独立精神这当时是被大肆渲染的。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中国的戏曲和电影的许多内容都是在大肆宣传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抛弃名利金钱等脱离现实的精神恋爱,当然前提是对方必须品行端正,具有一定的才能。),如《西厢记》《牡丹亭》《牛郎织女》《庐山恋》……把男女之间的感情上升到了一个非常非常神圣的高度,反对传统封建思想,解放人们的思想,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毋容置疑,这在当时的历史状态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让许多青年男女在沉闷的封建旧思想(视爱情是一种羞辱)中呼吸到了新鲜空气,让个人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解放,向现代文明(特别是尊重个人,重视个体的思想)跨进了一大步。
许多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七八十年代那种疯狂的批判抛弃一切传统思想、宣扬爱情至上、自由至上的过程中,也是泥沙俱下,打开了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进来了。对于当时年轻懵懂的我,读过了安娜以后,我的思想里都被注进去了些什么?现在想想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不切实际的一面。
那时候,我看书,习惯性的都把书中的主角当作正面的英雄一样的人物来崇拜(记得小时候的连环画小人书里都把正面人物形象画得威风凛凛、相貌最美好,而把坏蛋反动人物画得歪瓜裂枣。以至于后来现实生活中许多单单以貌取人的人都经常上当受骗。),往往把主角的所有思想、言行、外表都当成正确的在潜意识里模仿。
婚后,在漫长而又平淡的婚姻生活里,我也出现疲惫情绪(据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说这种现象极为普遍。曾经看过一篇小小说内容是许多人都为一对金婚的夫妇庆祝并羡慕,可在人后,晚上这对夫妇却是互相厌弃的。当然,这代表不了所有的夫妇。互相厌弃却委委屈屈凑合过一辈子的有,相亲相爱互相珍惜快快乐乐过一辈子的也有。),值得庆幸的是,我身上破坏性的能量极为稀少;我知道生活的本质是什么,且心理敏感又脆弱,对社会现实的残酷性还算是有点清醒的认识,听到身边某好友离婚了,我都胆战心惊,害怕她也遭遇到无情的毁灭。
年轻时,我并没有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来读,读安娜纯粹是一种机缘巧合。
包法利夫人是我几年前自己选来读的,因为她的名字出现在好多人的文章里,读只是解一下我的好奇心。
包法利夫人是贫农人家的女儿,却又在修道院里接受了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她变得疯狂,她与安娜真实坦荡是不同的,两个女人相同之处都是把情欲放在高于一切的错误地位。
现代婚姻家庭里的男女,离婚率一直在增长,离婚的原因也可能并不是因为感情问题,而是仅仅是自己厌倦了婚姻生活,比如《我的体育老师》里面的田野,她选择离婚仅仅是因为她在平淡的婚姻里渐渐迷失了自我,于是,她想独立生活。可是,她重新认识到自己,重新认识了她与前夫的感情以后,再想回头已经不可能了,前夫已经再婚。
现在的文艺作品里,男女主角不再像以前那样一辈子只死死地爱着一个人,也不再动不动为了失去爱而寻死覓活,她(他)们失去一个人的爱以后,还可以重新选择值得自己爱的人,也一样可以得到幸福。而社会的伦理的等道德家们也没有谁再站出来谴责讨伐。
从古至今,感情一直是一件私密的事情,从前,纯粹个人的利益、思想是得不到认可的,除非是为了服务于大多数人的。古代爱情为什么会得到残酷的压制,我的能力有限,我在这里也说不清楚,大概是与禁欲主义有关吧,把人的天性欲望划分为可耻的洪水猛兽,把爱情等同于身体的肉欲。
值得庆幸的是,在现代个人自由主义——个人意愿和利益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恋爱自由不再是问题,如果婚姻中一方不想再维持下去了,离婚应该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当然,万一离婚了,想回头是千难万难的。当然,即使现在社会里仍然有新旧思想两种思想的斗争,离婚,一直或多或少有社会舆论的压力。(在我的认识的人中有男子离婚重组家庭后的生活还是不错的,但是,有女子离异后,我还没有看到她们得到幸福的例子,或许有,但我没看到。任何社会,即使现代,女人付出的代价都要比男子大的多。)
现代不再提倡那种从一而终的观念,把爱情放到一个正常的普通的地位上(即使在爱情中,我们也不能把人性中的善不切实际地夸张放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更不能忽视甚至理想化地抹去人性中的恶所造成的伤害。),而把个人担当、职责、生存能力、仁爱大爱等观念不断加强,我想这样才是个理性的避免悲剧的社会学、伦理学思想。
如果包法利夫人是生活在现代,她那样不顾一切后果只追求虚荣,追求情欲的疯狂,她的结局是不会改变的;如果安娜生活在现代,社会舆论不会再打击摧残她,她认清了屋伦斯基的花花公子本性后,失去了这种爱,我想她不会去自杀,她的自杀不是因为还爱着那样的人,而是,她的爱幻灭后暴露的丑陋令她羞愧绝望才选择自杀。如果安娜是现代女人,她不会把爱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她就不会自杀,她是一个值得许多男人爱的女人,她会得到幸福。
两个女人都是小资阶级,出轨几率大于普通女人。在现代经济社会离婚的也多是经济上能够独立的男女,一般人还是玩不起。对于手停口停的社会底层,离婚率一直很低。
家庭是社会最小单元,而婚姻是它的纽带。对于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下来的伦理道德,我们都要心存敬畏之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正确的,不应该莽撞地不问青红皂白,一棒打死。只不过在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思想越来越多元的今天,婚姻,越来越多的有了精神追求,譬如爱情。所以,婚前自由恋爱,是幸福婚姻必要的前提。千万不要把婚姻当成一种利益的交换,曾经有谁说过,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未婚的年轻男女一定要选择自己所爱的人进入婚姻。
真正有担当有良心的人,爱有责任,不爱也有责任。现代社会出现那么多翻脸无情无义的人和毫无羞耻心的嚣张的小三,说明我们社会的伦理道德已经出现了问题。
每个社会都必须要建立一种游戏规则,建立一种伦理道德体系,来保护大多数人的正当利益,不然,人的良知就会泯灭,社会就会混乱。
作者简介 司奋 宿迁市作家协会会员,近两年在《诗潮》《诗歌月刊》《法制日报》《扬子晚报。诗风》、《江苏新诗年选》《楚苑》《短小说》《江南时报》《宿迁日报》《嘉峪关日报》《石榴》《无锡百草园》《江苏杂文》等纸质和网络等媒体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六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