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击
名家散文名家小说名家诗歌签约作家作家档案文坛资讯
散文天地
生活美文往事回忆亲情友情博文选登东方散文西部散文
生活随笔
情感驿站生活空间人在旅途灯下漫笔报告文学百家悦读心灵鸡汤征文选登文学赛事
诗歌星空
现代诗歌古韵新声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诗歌赏析谈诗论道散文诗页原创歌词
小说方阵
国外小说现代小说都市言情微型小说故事新编讽刺小说
文学评论
小说评论散文评论诗歌评论新书快递文化时评作家访谈
文艺荟萃
网络文学文化遗产作家信札书画世界美术周刊人文关注文娱生活文史博览
校园文学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蒲公英文学大学作文

王晓春:我的知青岁月

发表时间:2019-09-24  热度:

  知青,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衍生的一个专用名词,它在时光的流年中留下了一段难以淹没的记忆。在七、八十年代,知青生活对于我们这群油二代来说,也是人生旅途的开始。不一样的知青经历和不一样的生活,让知青岁月成为我们永恒的青春回忆,让我们感受着阳光,经受着锤炼,在艰苦岁月中留下了一段难忘的里程碑。
  说起我们八0届高中毕业生,与往届不同的是,那一年教育部门没有安排初、高中技校的招生计划,我们按时完成了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后毕业。当时,如果谁想考大学,就留校继续学习,一年后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不打算高考的学生,则直接进入企业知青点参加劳动锻炼。就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来说,大庆城市建设初期还是一个城乡结合部,市政府刚刚成立,学校还归企业管理。油田在建设时期需要用人的单位很多,作为油田的子女,可优先分配到国企参加工作。当时,我们正处在十六、七岁青春最萌动的时期,选择油田就业是最好的去处。1980年7月,我们统一参加高中考试后毕业。二十多名同学留校继续深造,其它同学集体进入企业的知青点参加劳动锻炼,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没过多久,留校的同学也陆续地进入知青点,只剩下几个人继续学习了。
  当时,油建指挥部成立了一个知青大队,下设好几个知青点。隶属油建指挥部管理的几所学校,应届毕业生有八百多人。9月份,按着统一分配,我们奋斗中学的学生,以家长单位为划分点,大部份同学被分到了矿建队知青点,有一少部分同学被分到了一大队、八大队和建材指挥部土木预制厂知青点。就这样,我们这些青年学生裸露着青涩和炽热的情怀,走进企业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
  油建指挥部下属的矿建队知青点,位于油田中三路的北侧。东边是油田的中四变电所,南邻铁路医院、家属平房区,西边是七路公交线、油建五大队和七大队;北邻油建六大队驻地及家属平房区。在大庆会战中期,生活条件还是很艰苦的,知青点的住宿条件很差,一个很大的长方形四合院由四栋帐篷和三栋板房组成。周围环境虽到处草木丛生,院子里却还很干净。知青点把我们这些来自大庆奋斗中学、大庆第七中学和文化村中学近200名学生,分成两个中队,序号是按整个知青大队排列的。其它两所学校的学生编成七中队,队长姓刘,知青人数相对少些。奋斗中学来的100多名学生整体编入八中队,队长姓王,是一位瘦瘦的,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年龄稍大一点的副队长姓刘,后期因工作调离,换了一位姓齐的年青队长,指导员是一位非常严肃的韩姓女干部。
  记得当时,我们中队共分了七个班。其中,四个男生班,三个女生班。两栋大帐篷里住着男生,每栋帐篷里住两个班四十人。女生班人数相对少些,五班和六班住一栋板房,每个班十五人共三十人。七班女生近二十人,住在东头小一点的帐篷里。帐篷和板房一样,一进门就看见两排相对的,用木板搭建起来的长长的大通铺。板房相对条件好些,光线顺着窗户照进来,还算明亮。而帐篷就没那么舒服了,不但光线暗,面积大,人也多,空气不太流通。
  当时正值初秋季节,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田野里的庄稼氤氲着一片金黄。在静谧的微风中,我们100多名学生,站在四合院的中央接受队里的常规教育。队长神情激昂,用高亢的男高音向我们传达知青点的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和安全注意事项。刚离开家的我们,没有了老师和父母的约束,有几位淘气的男生躲在后边悄悄地打闹着,不时地招来女生们的白眼,同时也被队长行告诫,常规教育在严肃的氛围中结束。会后,队里为我们发放了工作服和劳保日用品,带领我们去大队的后勤兑换餐证和钱票,每人一个月可兑换十二元钱和30天的餐证,并向我们介绍了青年点周边的环境,主要生活区的分布情况等。涉世不深的我们,不知道在这里我们将经历些什么?要学习些什么?要干些什么?脸上写满了自信和对人生的憧憬。
  说起在板房里住的三十位女生,大多数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有个别的女生在高中的最后一个学期,从平房区搬进了楼房后转来的。晚上吃完饭,喜欢热闹的女生们就围坐在大通铺上叽叽喳喳的打扑克,时不时地为你出牌慢了,他出牌快了而争辩着。喜欢安静的同学把家里带来的黄瓜、柿子还有瓜子等小零食,拿出来和大家一边吃一边聊着。更有一些爱动的女生,屋里屋外嘻嘻哈哈不停的打闹着。对面男生的帐篷里更是歌声、喊声一阵高过一阵,笑声、口哨声源源不断。一时间,整个大院里充满了热闹和欢乐的场面,知青们沉浸在忘我的喜悦之中,直到后来在队里值班人员的多次警告下才安静下来。
  夜里,我静静的躺在铺上,顺着窗外挤进来的月光,环视着周围的环境思绪翻腾不能入眠。耳畔传来的阵阵蛙叫和蝉鸣,仿佛置身于空旷的田野,让人浮想联翩。人生,就是这样奇妙,从咿呀学语的幼年到懵懵懂懂的童年,从朴实无华的少年到求知奋进的青年,我们经历了人生最宝贵的十七、八年。转眼,我们长大了,成人了,可以不让父母为我们操心了,可以按自己的想法生活了,可以让生命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用心来雕琢我们美好的明天。我们能不开心,能不兴奋得睡不着觉啊。
  矿建队是从事油田基本建设的单位,工人多为瓦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等强体力工种。我们进入知青点后,很快就跟工人师傅们一起参加劳动。早上起床后,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间段。姑娘们手里的脸盆和水桶的撞击声,牙缸牙刷上下飞舞的敲击声,你呼我叫的催促声,如同清晨的交响曲,在紧张而又欢乐地弹奏着。吃完早饭,各班的班长去队部接受队里安排当天的生产任务。一天繁忙而紧张的工作就开始了。也就是从这时起,这群青年男女,告别了学生时代,成为社会上的一员。
  记得小时候,居民区里到处都是平房,房子都是油田住矿企业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自己搭建的。住在平房区的我们,常常看到大人们在空地里挖土方打地基盖房子,还没等工人们在沟里铺地基石,淘气的孩子们就跑到刚挖好的坑道里上串下跳的捉迷藏玩,经常是弄得满身满脸都是泥,回到家里被家长们责骂。而到了我们当主力的时候,才知道人工挖土方是多么的辛苦啊。
  挖土方,顾名思义,就是把盖房子的地基,按尺寸规格挖平整,沟体要横平竖直。如遇到沙土地还好挖些,要是有碎头瓦块的地方就很难挖了。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年青气盛的男知青们,干活都有一股子猛劲,特别是在女生面前,会彰显男子汉的气概,脏活重活都抢在前头,干什么活都有模有样的。挖土方原本就是力气活,男生们会一股作气先把自己的工作干完,再帮助女生们完成任务。刚走出校门的我们,同学情是一种依靠,是一份亲情,是一份友谊。我们在友爱中增进了情感,磨炼了意志,得到了锻炼,又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
  记得前期,我们常在厂区配合瓦工师傅盖房子。说起这泥瓦匠的活,我们都有过经历。那还是刚上五年级时,学校里没有院墙,老师就带领我们高年级的学生,自己捡砖头,自己挖土和泥,在学校的外围一块砖一块砖的砌起了一道围墙,虽然不如工人师傅砌的好,但却让我们从小养成爱学校,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我们自信有那么点小经验,不把这活计放在眼里,和工人师傅们抢着干。女生们常常是一次就搬六、七块砖,男生们一次能搬十块砖甚至更多,干累了就两个人用土蓝子抬着走。为了赶在上冻之前把泥瓦工活干完,我们和队里的工人师傅们一起加班加点抢进度。
  有一次,我们几名同学跟着师傅们在工地加夜班。秋季的夜晚,昼夜温差很大,白天还是艳阳高照,可到了晚上,特别是正在施工的工地上,空气阴冷得让人直打寒颤,远处透着微弱的灯光让人感到害怕。我们在悬挂着水银灯的房子里,用喂得罗(胶制的小水桶)一桶一桶地帮工人师傅们传送搅拌好的水泥砂浆,又累又困又冷让人很想打瞌睡。实在困得不行就轮流去迷一会儿。在水银灯的照射下,老鳖和蝲蝲蛄在灯光下不停的劈了啪啦舞动着,可怕的蚊子也赶来凑热闹。随着它在你的耳旁嗡嗡作响,不多时,脸上、手上、脖子上就被咬了很多的大包,让人痒得难受。
  在队里,让我们最畏惧的工作,是用玻璃丝布包暖气管线。这样的活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可那个时候,却是一项很常见的工作。有一次,女知青被分配到工地上做保温,我们带上了很多的防护用品,大家先用工作服把自己包裹起来,用绳子扎上袖口,再戴上头巾、口罩和手套。就这样也不能阻挡那在阳光下泛着银光,长长细细的玻璃丝随风漫舞,一个不小心,就会弄得满头满身都是玻璃丝,很难清理干净。我们痒的难受,常常把手和脸抓的又红又肿。
  最重的活计,要数拉红砖、白灰和水泥了。那时候盖房子都是用红砖,不仅外型美观,而且结实耐用。队里虽然男知青很多,但工作忙时女知青一样冲锋在前。拉砖的车是一辆长长的大托车,能装很多的砖。为了减轻工作量,我们就一组人去砖厂装砖,另一组人就在工地上卸砖。装卸红砖是重体力劳动,女生们倾注全力拼命的干,谁也不想让别人说不行。随着尘土飞扬,我们经常被砖上的粉尘迷的睁不开眼睛。常有女生不会使用铁夹子而把手指碰伤流血,痛得哎哟哎哟的直掉眼泪。那时的医疗条件没有现在方便,只能用随身的小手帕把伤口包起来,还要坚持把工作做完。
  最脏的活要数拉白灰和水泥了,我们把两个口罩戴在一起,也阻挡不了灰尘的吸入。一袋水泥有二十五公斤重,运输过程中,时常会有袋子破损,弄得白灰水泥如烟雾弹一般,把整个现场都被包围其中。对于初入社会的我们来说,这又脏又累的活可是第一次经历。一群帅哥和貌美如花的姑娘们每次都被弄得灰头土脸,只剩下两只大眼睛在那一闪闪,脸上的口罩与头发浑为一体分不出个来。朴实的我们是一群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从小就听毛主席的话的好孩子。是一群受过党的理想教育,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好青年,是传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要做革命的锣丝钉”中长大的一代新人。受过三观教育的我们,从骨子里散发出勤劳和善良的品质,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再苦再累也不怕。
  在知青点,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参加劳动锻炼,基本上没有业余生活可言。有时白天不太累,到了晚饭后,大家就仨一帮、俩一伙的在知青点的周边去散步,或几个要好的同学在一起侃大山。都沉浸在独立、自我,无拘无束的兴奋和自在之中。按作息时间规定,晚上九点就要关灯休息。所以,好多知青白天劳动一天,晚上就在帐蓬里休息。六班有个女生,人虽长的单薄,担不起重担,却喜欢唱歌跳舞,还会吹口琴。每当我们劳动回来,累得趴在床上不想动的时候,她就会拿出口琴坐在铺位上,轻轻的为大家吹一段当时的流行歌曲。有喜欢唱歌的人,也会随着高歌一曲为大家助兴。记得有当时最盛行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太阳岛上》、《金梭和银梭》、《青青啊青春》等一些电影歌曲。是音乐让我们放松了心情,缓解了劳动的辛苦,在精神上给予了些许的慰籍。
  记得我们这届学生,从上小学开始就很封建,男女生都画三八线隔着不说话。来到知青点,我们好像一下子都长大了,男生们就像大哥哥一样呵护着女生,出工时能在劳动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看到女生有困难就会主动帮忙,他们永远是走在女生前面的人。十七岁的年少狂野,从简单到不简单;十七岁的年少温婉,从婀娜走向铿锵。几个月下来,让不少人结交了一生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和深厚的同学友谊。那时候因为文化生活还比较封闭,我们不太懂谈情说爱的真实含义,谈情回避,说爱变色,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谁也不会坦露心菲,把自己的青春萌动主动表露出来。但据说在知青点里有一小部分人悄悄地谈恋爱,我们是后来才知道的。多少年后,同学们聚会,还会常常聊起当年的这些趣事。
  在知青点的日子里,还赶上了八月十五仲秋节,也是我们在知青点过的第一个节日。那时候还不实行休大礼拜,队里规定我们周六下午回家,周日晚上返回。记得过节时正赶上我周未值班,因过节不能回家过,就没吃上月饼,便在食堂随便吃了点东西。周日下午六班的班长返回时,从家里带了好几块大大的月饼,一块月饼有两块月饼那么大,就像工艺品一样好看。当她知道我没回家就送给我一块大月饼,那是咬一口唇齿留香的记忆。那时候的月饼真好吃啊,不像现在的月饼虽然花样繁多,却少了老味道的滋味。
  在东北,秋天储存冬菜是一件大事。那时,每个单位都要为食堂的伙食准备几个大大的菜窖,储备一些秋菜留冬天吃。菜窖,它的外型有点像碉堡,墙体一半在地面,一半在地下。据说,这样搭建是为了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一上秋,我们女生班在队里的工人师傅带领下,几个人分成一组开始劳动。汗水,在你追我赶的劳动中,缀满了姑娘们红扑扑的脸颊。一筐筐土豆、白菜、大萝卜,在姑娘们的手中不停的抬到地窖里。白菜上架,土豆和大萝卜就堆放在空地上按类摆好。到了冬天,地窖里空气潮湿,菜会腐烂,我们再把地窖里的秋菜进行分捡。有一次,我们五班十多个女生被分配到菜窖里倒白菜,我们摸着黑走进湿漉漉的菜窖,在昏暗的灯光下把架子上的白菜一颗颗的倒下来,扒掉腐烂的叶子后,再重新把菜摆上去,最后再把菜窖里的烂叶子打扫干净,抬出去扔掉。看似简单的工作虽不是很重,但钻进阴暗潮湿的菜窖里,腐烂的菜叶,难闻的气味,常常把我们熏的头痛,连饭都不想吃。其实,生活就是这样,你的经历越多,积累的经验也就越多。生命里的激情,在岁月的长河里,轻轻地画上了这一抹重彩。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一个回眸,岁月就成了风景。
  那时候,为了庆祝元旦新年,企业都会在年底为职工改善一下伙食,组织全队职工大会餐,我们有幸也赶上了一回。听说会餐,食堂里挤满了队里的职工和家属,我们知青也夹在其中,五六个卖饭窗口挤满了人,吵杂的声音充刺着耳鼓,不时的会有人因为加塞而被后面的人喊话。食堂准备了十多个菜肴,但规定每个人最多可以打四个菜,最受欢迎的要数排骨、溜肉段和木须柿子了。为了能多买几道菜,有的人就会重复排队再去买菜。好多女生都是把平时省下来的钱票,打上好几个菜,带给家里人吃。
  三个多月后,我们赶上了企业年底要招一批工人,知青大队从学校聘请了几名教师为知青们辅导文化课,让大家加班加点的学习。第二年一月份我们在队里的组织下,集体参加了管理局的招工考试并在期待中等待结果。
  人生中最艰苦的四个月知青生活告一段落了,我们即将奔赴油田的各个工作岗位。有去一线采油厂的、有留在后线参加油田基本建设的,还有很多女生分在了服务行业,大家都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为油田的产能建设付出了青春年华。但我们谁也不会忘记,在那激情燃烧的日子里,那段为我们人生磨炼出坚强意志的起点——知青岁月。
  ——写在高中毕业四十年的日子里 

  作者简介: 王晓春,女,黑龙江省大庆市人。笔名:水墨禅心,大庆油田退休职工,大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在线作家签约作家。希望用心感受世界,用文字传递爱的感悟,抒情于自娱自乐之中。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temp.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