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晋祠还是在学生时代,学习梁衡先生的那篇散文《晋祠》。当我和爱人决定来到三晋大地游玩之时,晋祠已经跃然升至攻略置顶的位置了。当脚步踏入晋祠盛地之时,我才深切理解为什么晋祠的门票要比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昂贵20元的价值。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西南部,座落在悬瓮山下,晋水源头。是一处以儒、道、释文化为内涵的奉祀祠庙。晋祠素有“山西小江南”的美称,晋祠是奉祀西周初晋国一代清廉爱民王侯唐叔虞的祠堂,初名为唐叔虞祠。叔虞是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的弟弟。因刚出生时有文在手,故名虞。据《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述亦唯伯仲叔季图之。意思是兄弟排行的次序,叔是兄弟之中的排行序位,故此被称为叔虞。姬虞的封地又在现今的山西省,山西这一带古称唐国,所以称为唐叔虞。
据司马迁《史记•晋世家》中记载了桐叶封弟的故事:周成王平定北方唐国叛乱后的一天,将一片梧桐叶剪成玉圭形状,开玩笑地让弱弟姬虞去做唐国诸侯。史官见之就请周成王择吉日立弟弟姬虞为唐候。成王不以为然地说:“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摄政王周公旦和史官认真地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颂之”。于是周成王正式封弟弟姬虞为唐国诸侯,人们也称他为唐叔虞。
叔虞在唐国执政期间,领导人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使唐国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平安富庶,他也深受黎民百姓的爱戴。唐叔虞死后,人们为纪念他的功绩,就为他建造了祠宇祭祀,称为唐叔虞祠。叔虞之子姬燮继位后,因境内有河名为晋水,便更改国号唐为晋。于是唐叔虞祠也被叫做晋王祠,简称晋祠相沿传颂至今,山西省简称晋也是这样由来的。
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不到晋祠,枉到太原。游历山西之行的序幕就从晋祠开始吧?带着酷暑的热度走进了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树木苍郁的晋祠。目光所及之处尽是集古代劳动人民辛勤血汗智慧的殿、堂、楼、阁、台、桥、榭、池、沼等。这里既有山水博大的旷达,也有小桥流水的田园风情。
晋祠景区主要分为晋祠公园、晋祠揽胜两个部分。一个是公益性质的市民公园,一个是收取参观费用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两者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沿着景区中轴线这条东西走向的风水文脉行走,两侧对称排列的尽是歇山顶,攒尖顶的亭台楼榭。大寺荷风、画阁留音、合涧分流,十字桥广场,园门、主景阁、过厅、龙兴晋阳雕塑、南大厅、博物馆前广场。
晋祠大门为青石基座,是一座由中间高两边低的三道拱形门洞的门楼。门楼正中悬挂着陈毅元帅题写的刚劲有力、飘洒隽逸的晋祠牌匾。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典雅,雕梁画栋的重檐歇山顶的建筑,名为水镜台。迎门方向悬挂杨廷翰书写的三晋名泉牌匾。水镜台从东面看是一座楼,下面的护栏又是殿的建筑特点。从西面看又像一座阁,背面却是演戏用的戏台。一座建筑集聚了楼、殿、阁、台于一体的,在国内众多古建中是很罕见的。戏台正面上悬乾隆年间杨二酉题写的水镜台匾。水镜台、难老、对越匾是晋祠的著名三大名匾。更为有趣的却是杨廷翰与杨二酉竟然是伯侄关系,同门两代人共题匾额于水镜台一前一后、一文一武这也成为晋祠的一段绝美史话。水镜台外观规模宏壮,气象雄巍,正面是殿,背面是戏台的格局让所有游客都将背面误解为正面,这样的建筑理念着实说明古人的聪明智慧。既然是戏台,它的作用就是为演戏而用。古人也在声学上下了很大功夫,为了让台上演员声音传的更远,在没有电子扬声器扩音的古代,古人却巧将八口大瓮砌筑在戏台之下,让声音传播更远。
游览水镜台之后,就到了西智伯渠上的会仙桥。这是通往圣母殿的要道。原本为木桥现为石桥,这里的木桥原来是亦道亦佛的大师明朝状元罗洪先与仙女会见的故事发生地,因罗洪先诗云“世人常说西施美,余视此妇胜西施”。引起仙人大怒烧掉此桥,并告诫罗洪先“官丢位丢宜收敛,秽语满口怎升仙”。晋祠的历史故事厚重真的耐人寻味,罗洪先后来成为云游四海,学佛学道的隐士。太原有“罗洪先瓜皮写字未干,到不了云南也到川”之传说。会仙桥下的流水是从难老泉流出的,清澈见底,冬夏恒温,旱涝量齐而称绝晋祠。
过了会仙桥就是四具铁人的金人台,绕过金人台则是四柱三门、单檐歇山顶式牌楼对越坊。正面悬挂高应元题写的源于《诗经•清庙》中的对越在天的对越匾,但这块被称晋祠三大匾额之一的对越名匾却没有题写者的名款,它己经成为历史上的悬疑。穿过对越牌坊之后,就来到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献殿。献殿初修于金,重修于明代,解放后用原料原样翻修的。献殿的建筑风格是近看是殿,远看似是凉亭,近四十度高温炙烤,站在献殿之内依然凉爽,原因是献殿四周无墙壁八面通风,故此身感凉爽。聆听导游讲解献殿的作用是摆放祭祀物品的地方,故此建筑风格考虑到排放祭品不易腐烂而设计通风良好的格局,古人聪明的智慧在今天也甚为惊叹与佩服。
出献殿继续前行就来到了晋祠三宝之一的鱼沼飞梁,鱼沼飞梁是献殿与圣母殿之间的水塘与桥梁的合称。
沼,水池也。亦称为积水的洼地。上古时期,池和沼都表水池,塘是在中古时期才表示水池。又曰圆形为池,方形为沼。这个方形养着观赏鱼的水池即为鱼沼。飞梁,俗称板桥。晋祠的飞梁是一个十字形的汉白玉板桥飞架在鱼沼之上。飞梁东西走向是通往圣母殿与献殿的主要通道,所以略宽一些,而南北走向是通往难老泉及善利泉方向桥面略窄一些,古人在桥梁建筑上就为今天的主路、副路提供了参观依据。鱼沼飞梁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立交桥,桥上可走东西南北四方,桥下又可八达各处真乃妙哉。造形奇特,别致新颖的十字飞梁在中国现存的古建中为孤品建筑,故此堪称国宝级别,十分珍贵。现代建筑学家梁思成赞: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仅此一例,洵属可贵。
驻足飞梁之上,睹目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内心之中油然而生对古人智慧的敬佩。悬瓮山下树木朗林,山水秀美,建筑宏伟,保存完整,历史厚重令我们发自肺腑的钦佩。遥记在清代时期,一位曾发誓来中国绝不下跪的外国使节,在看到太和殿时却一改初衷虔诚跪地,并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故宫”。 而今天我深深为晋祠这座拥有三千多年厚重历史的伟大建筑而鞠下身躯,回头望鱼沼飞梁后面的圣母殿,高大雄伟,古老壮丽。这是供奉叔虞之母,姜尚(姜子牙)之女邑姜的殿堂,也是今日取代了唐叔祠也为了晋祠的主殿的建筑。
圣母殿前的廊柱上雕有八条木质盘龙,惟妙惟肖,鳞真眼活真是艺术珍品,而取其八条盘龙又是古代社会只有一国之王才可独赢九五之尊。圣殿之上的圣母及侍女四十三尊泥塑像,这些宋代泥塑像端庄秀美,楚楚动人,眉清目秀真是古代塑像中的艺术瑰宝,它也是晋祠三绝之一。
圣母殿正前为鱼沼飞梁一股清泉,左依善利泉,右傍难老泉,八龙腾飞三泉之上,龙跃泉涌,这正是盛景天下秀,晋祠谱华章。
朝圣一样初见晋祠,带着虔诚之心走马观花浏览中华民族的文化圣园,心中有所得,有所获。并取得一瓶难老泉泉水留为纪念,只为人生的这次温暖相遇变成永恒!
游历晋祠拜赏了三千年依然与天地同老,日月同生而长生天地间的周柏,三千岁月沧桑它虽然老干虬枝,侧卧如龙,但它依然苍绿如昨,吟唱生命中最长寿的生灵之歌。它侧卧在一棵立柏之上,有人解释那是夫妻柏,相扶相携白头偕老共渡此生!有人说那是父子柏,老父亲侧卧儿子怀抱中,父子情深意重相融此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利波特,在这株经历三千年岁月沧桑,见证尘世间朝代更迭,战火纷飞,万物生亡的长寿巨星面前,什么样的解释都行得通。其实我们人类不要枉自尊大主宰灵长于世间万物,世界万物,只有融入灵魂,才会不死;世间万物,只要融入灵魂,就会永远不死。面对三千年的一尊长生的树之老者——周柏,我们今日的所有成功都了如世间飘渺的云烟,转瞬即逝。尤记这样的诗句:我来菩提树下,非为打坐,非为参禅,只为纳凉。我也不为品评人生成功与失败,只为滤过往岁月之中温寒饱暖而初心不改,继续前行!
晋祠之中还有多株一千三百余岁的随槐、唐槐,尤以水镜台两侧的兄弟槐为盛,树高十五米,树围五米有余,每年春天槐花如云霞般开放。难怪山西省树是国槐,更何况山西还有“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典籍故事。时至今日人类科技高度发达和DNA技术高度普及,仅凭脚指甲上那点残存伤就认定是大槐树后人的结果是不为科学的。但在京城打拼多年的游历,我也真实看到山西迁民在京之众。俗话说:山西有多少县,大兴就有多少营。北京大兴区号称七十二连营,但我对照地图查过不只是七十二个以营命名的村庄。
人生自是有缘,相逢未必偶然。初见晋祠,未见能够读懂晋祠和中华五千年沉淀积累的文化财富。但我却在游走的脚步中,观察到了五千年中华民族灿烂悠久文化的博大精深,厚重文明!
作者简介:宋瑜琪 哈尔滨市呼兰区人,中国长城学会会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呼兰区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发表于《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喜欢摄影,热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