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击
名家散文名家小说名家诗歌签约作家作家档案文坛资讯
散文天地
生活美文往事回忆亲情友情博文选登东方散文西部散文
生活随笔
情感驿站生活空间人在旅途灯下漫笔报告文学百家悦读心灵鸡汤征文选登文学赛事
诗歌星空
现代诗歌古韵新声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诗歌赏析谈诗论道散文诗页原创歌词
小说方阵
国外小说现代小说都市言情微型小说故事新编讽刺小说
文学评论
小说评论散文评论诗歌评论新书快递文化时评作家访谈
文艺荟萃
网络文学文化遗产作家信札书画世界美术周刊人文关注文娱生活文史博览
校园文学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蒲公英文学大学作文

陆春祥:为伊折枝

发表时间:2019-02-27  热度:

 

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为长者折枝,是不为也。大部分时候,我们帮助人,只是折枝而已。

1

读完《庄子》,感觉庄周什么事都讲理,说寓言给你听,讲笑话给你听,是一个不太会生气的智者。但有一次,他却为饥饿生了气,生了很大的气。

马上揭不开锅了,为一家老小计,庄周厚起脸皮,去往他做漆园吏时认识的老朋友监河侯那里借点粮吧。监河侯却找了个理由搪塞:好的,老兄,待我租地上的租金收齐,借你三百两如何?庄周赶了两天的路,眼冒金星腿脚乏力,自然生气了,不过呢,哲学家依旧斯文,著名的成语“涸澈之鲋”诞生了:昨天早上,我来的路上,听到了微弱的呼救声,仔细寻找,发现车辙辗出的小沟中躺着一条鲫鱼。我很惊讶地问:鲫鱼呀,你从哪里来呢?它对我说:我是东海神的臣子,请给一升水让我活命吧。我立即答应了它:好的好的,东海臣,我将往南去游说吴王、越王,再说动他们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这样可以吗?东海臣向我大发脾气:我只要一点点水就可以活命,您却这样调侃我,那不如直接去鱼干店找我吧!

小学老师在给孩子们讲这个成语的时候,谆谆告诫:少说空话,多办实事。还要顺带贬一下不讲情义的吝啬的监河侯。

对监河侯来说,庄周只需要几升粮食就可以渡过难关,那大量的银子,庄周眼前并不需要。而且庄周说得很清楚,是借,不是白要。

救眼前急,帮助人的最常见方式之一。不吃嗟来之食,是谓帮助的底线。

2

再来看孔子帮助人的方式。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论语》乡党第十)

因为家道中落,或者,子孙不肖,无人料理后事,孔子说:我来负责这位朋友的丧葬。

但孔子帮助人,有他自己的原则。

孔子最中意的学生颜回死了,孔老师悲伤之至:这是老天要亡我呀,这是老天要亡我呀!见孔老师哭得如此伤心,跟随在旁的学生劝道:老师,您过度伤心了!孔老师对他们的劝理也不理:我不为这样的人过度伤心,又要为谁过度伤心呢?

这时,颜爸爸向孔老师寻求帮助来了:孔老师,我葬儿子,您的专车,能否借一下,用作运棺的礼车。孔子抹抹眼泪,却摇头不借:不行。去年,我的儿子孔鲤去世,也是只有棺而没有礼车,颜回和孔鲤都是士,依礼,出殡是不得用礼车的。而且,我将车借你做礼车,我自己就要步行送葬,我曾经做过大夫,依礼是不可以步行送葬的。

同学们要为颜回举行隆重的葬礼,孔老师也加以阻止。但这一次,同学们没有听老师的话,孔子于是感叹:颜回呀,你把我看做像父亲一样,我却不能把你看做像儿子一样。同学们做的这件不合礼的事,不是我的主意啊!

也就是说,那个时代,家贫,也不应厚葬,否则就有违礼之嫌。

从理想上帮人确定,从行动上帮人矫正,一切都围绕着“仁”和“礼”两字,这是孔子认为一个理想社会中,完善人格的标配,如果有任何越界行为,都视为需要帮助和教育。

在帮助人时设置一些原则,孔子应该开了先河。

3

雅典城里,有一个人很著名,狮子鼻,厚嘴唇,暴眼睛,矮个子,他就是容貌平凡的苏格拉底,他一直自由自在地生活,白天上街聊天演说,海阔天空,东南西北,身后常常跟一大群人,青年柏拉图,每天上街,就是寻找苏格拉底。

有一天,和苏格拉底居住在不同社区的梅勒托,一纸诉状将苏告了:

梅勒托的儿子梅勒托(住于庇托斯区),控告苏福罗尼斯库的儿子苏格拉底(住阿罗珀克区)。他发誓确证以下事实。苏格拉底的罪过是:(1)不崇拜本城邦所崇拜的神,而是介绍新的和不熟悉的宗教实践;(2)更有甚者,他腐蚀青年。本起诉人要求给以死刑处罚。([]A.E.泰勒《苏格拉底传》)

苏格拉底可以选择自愿流亡,或者交一笔数额的罚款,也有无数个机会逃跑,但他什么都不做,而是静静地等候审判。在监狱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探望他的人连续不断,甚至有不少外国人,他每天都和这些人在谈话中度过,他甚至还第一次写了一首诗来自娱。

公元前399年的一个残酷日子,十一人的审判委员会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立即执行。日落前,苏格拉底静静地接过狱卒递过来的一杯钩吻叶芹汁,神色镇定,一饮而尽。送行围观的朋友一片哭哭啼啼,有的甚至哭得歇斯底里。双脚开始沉重,苏格拉底躺倒在草席上,并用草荐盖上了头,一阵静默之后,苏格拉底掀开头上的草荐,说了最后一句话:克里托,我们还欠阿斯库勒庇乌斯神庙一只公鸡呢,不要忘记还这个愿。

哲学家苏格拉底对死亡一定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死对一个好人来说,就是一场戏的开幕,灵魂会进入到更自由的王国。更重要的是,他不越狱,不申辩,只是想用自己的死,来维护雅典法律的权威,并帮助唤醒沉睡之中的雅典民众。

果然,雅典人终于明白并懊悔了,他们处死了梅勒托,他们还为苏格拉底立了一座雕像。

以鲜活的生命来换取民众的觉悟和觉醒,苏格拉底用死帮助了雅典民众,也成就了自己。

4

我读南宋林洪的笔记《山家清供》,里面有一则《真君粥》,说是一道菜,其实是一种粥,但此粥却因董真君帮助人而来。

“真君粥”制作方法极简单:将杏子煮烂,去核,等到粥熟了,再放进去一起煮。但此粥的来历却不简单。

真君姓董,原名董奉,三国时期名医,他和张仲景、华佗齐名。林洪说,他去庐山游玩,听说董真君还没有成仙时,种了很多杏树,丰收之年,他则用杏子换谷子,如果收成不好,就将谷便宜卖掉,灾荒之年,他救活的人很多。后来,董真君白日里升仙,当地有诗流传:“争似莲花峰下客,栽成红杏上青天”。林洪感叹:难道一定要专门炼丹服气追求成仙吗?如果有功德于众人,即便没有死,他的名字也已经进入仙簿了,因此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种粥。

这个董真君,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救活病人无数。

其实,我在读葛洪的《神仙传》时,已经知道董奉升仙的原因,但细节和林洪记叙的略有不同:董奉在庐山时,为人治病,不收钱物,但也有要求:病重治愈者,病人要在其门前栽五棵杏树,病轻治愈者,种一棵就可以。董奉妙手回春,数年之后,居然有十几万棵杏树种下,等杏子大熟之季,他便以杏换谷,然后用换来的谷子救济贫穷人家,庐山附近的许多穷人都是他救活的。

以种杏树代替药费,类似于政府实行的以工代赈,但董奉的个人行为,意义显然更高一层。以工代赈,毕竟是一种等价交换,而董奉想的全是施与,且这种帮助人的方式,患者举手之劳便可完成,用杏换谷救济穷人,种杏者也积下了功德,真是一举数得。

喝着真君粥,看着杏花林,杏林春暖,大地和人间,都充满了爱意。

5

家境贫寒的普鲁士青年费希特,迷上了哲学和神学。1791年,他向哲学家康德寻求帮助。康老师颇爱才,他对费希特说:借你钱,到时候你还不出,这有损于你的道德和人格。这样吧,你写一本书,我帮你出版,你就可以拿到报酬了。费希特基于对康德批判哲学的研究,并结合康德哲学和神学领域之间联系,很快写下了长文《试评一切天启》。康老师一看,真有水平,高兴坏了,但他又想到,费希特没什么名气,随便出版一本书,影响不会大,于是他将费希特的名字隐去,匿名出版。

此前,康德的“三大批判”已经在德国非常著名,而费希特的这本书,也带着浓厚的批判色彩,读者以为,这是康先生又一次推出的大作,于是大卖。一个适当的时候,康德亲自撰文,澄清事实并公开赞扬了费希特的著作,这样,费希特在哲学界的地位,一下子就树立起来了。

我以前写过康德,这位安静的哲学家,内心多强大,一辈子没走出过他生活的镇子,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散步,以至于镇上的人们将其当作时间来看待:哟,康老师出来散步了,是下午的几点几分,分秒不差。而他对费希特的帮助,就是一种阔大胸怀的显现。康德大费希特三十八岁,他始终相信,年轻人的成长,合适的机会极其重要,他不仅帮助费希特出书,还推荐费到大学任教。现在,我们在看费希特成就的时候,一定会看到,康德老师对他的影响。

培植土壤,给其阳光,像对待植物一样,让其有足够的成长空间。

这样的方式帮助人,颇似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推手,尽管力量是微弱的,但会产生楷模效应,积弱成强。

6 1919年夏,24岁的林语堂,已经任教清华,他申请到了去美国哈佛大学留学的一半奖学金,80美元。那个时候,大名鼎鼎的胡适,风头正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在北京大学英文部教授会做主任,不过,这是个虚职,没什么实权。他听说林语堂的事情后,鼓励林:如果你毕业后肯到北大来教书,我们每月可以补助你40美元。但这只是胡适的口头承诺,并没有书面合同。

林语堂自然开心,高高兴兴带着夫人一起去美国留学。但那一半奖学金,再加夫人的陪嫁银元,也经不起食宿、疾病等的折腾。青黄不接时,林同学一个紧急电报打给胡适,胡适立即汇款500美元。林同学读完哈佛,又去德国莱比锡大学读博士,而此时,清华的那一半奖学金也停发了,林又一个电报给胡适,请求北京大学支援,不久1000美元就到了林的手中。

1923年,林博士带着满满的信心,回到国内,前往北京大学英文部做教师。自然,他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胡适当面致谢。不巧的是,胡适正请假在南方养病,林于是找到蒋梦麟校长,感谢北大这么多年来对他的照顾,他这次是回来报答的。蒋校长一听情况,大吃一惊:我们北大没有这样的奖学金计划,这一定是胡适本人资助你的。

无法描述林语堂当时吃惊的表情,不过,这位日后写了极好的传记《苏东坡传》的大作家,善于描写人物的内心,而他此时的内心一定五味杂陈难以描绘。

我对胡适的认识,在读了一些他的传记后,逐渐清晰起来,撇开他所有的学问,仅做人一项,就让许多人难以望其项背。

以虚拟奖学金的方式,帮助林语堂安心完成学业,而且胡适没有在任何场合张扬过这件事,即便在自己的日记中,也都没有写过。这件事的披露,还是四十多年后,晚年的林语堂,在胡适的墓前悼念,自己说出来的。他说,虽然他最后将钱还给了胡适,但这份帮助,他一辈子铭记。

胡适还帮助过顾颉刚,帮助过陈寅恪,帮助过季羡林,帮助过李敖,虽然帮助的内容不同,但方式都和林语堂的一样,有物质的,有精神的,不求回报,从不张扬。

“我的朋友胡适之”,站在对方的角度,将对方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设身处地,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帮助。他是真正的朋友。

7

任何人都需要帮助,物质的,精神的,只是,程度和方式不同而已。

即便在大自然,一树一木,一花一草,也都离不开风雨和阳光的帮助。如动植物界的寄生现象,就是一种典型的互相帮助。

推而广之,整个世界,也是由一个帮助的循环结构组成的,极似卯榫,架构严密。你帮我,我帮你,他帮他,它帮它,一脱离,结构就散了。

 

雪中送炭,胜造七级浮屠。润物无声,春风三次化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泉映人心,天地同谐。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temp.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