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射阳县城沿329省道一路向西,越过陈家洋,跨过沈海高速,眨眼功夫就踏上海河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海河本是黄海滩涂上经射阳河分岔而来的一条自然流淌的沟河,当绸缎一样光滑的射阳河水流经阜宁沟墩时,射阳河就像一条破了洞的水管,翡翠般晶莹斑斓的河水映着蓝天白云,和着两岸绿色,像一条碧绿的玉带,在地毯般的射阳大地上缓缓向东飘过。这就是海河。
海河又称小关子。大约在清乾隆年间,因为射阳河迂回曲折,排水不畅,当地官府因势而上,投资开辟海河,上至沟墩,经串场河,过陈家洋,由通洋再经射阳河入海。
海河因此成为黄海滩涂上通向下游一条重要的黄金水道,地理位置十分显要。清政府为了维护地方统治,专派哨船在此巡视,并增关设卡,收取税赋。
所谓关卡,就好比今天的公路收费站,在河两边打桩,中间用木头拦着,所有过往船只需交纳路费方可放行。当时的官府在海河的上游设大关,下游设小关,大小关口上下互动巡查,再小的船也插翅难过。
在关口下游海边滩涂上以晒盐、植棉、砍柴、取鱼等为生的人们返还时,小关口是必经之地,于是小关子成为人们下海谋生的聚集地,一时间车水马龙,八方来客络绎不绝,居民逐渐增多,至民国初年已沿河形成数条几里长的街道,商贾云集,商铺林立,市场日趋繁荣。
小关子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名人荟萃,在这块肥沃秀美的土地上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能人志士。清朝光绪武进士、紫禁城三品带刀侍卫陈为倚;在上海主编《爱国者》、《爱国晚报》、《爱国日报》、《爱国月报》,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孙中山题书赞许的同盟会员顾锡九;江阴要塞起义策动者,新世纪后才魂归故里的“红色特工”戴龙等,无数海河儿女满怀报国热情,奔赴在全国各地。
海河是个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这里英雄辈出,英烈无数,特别是抗日战争以来,海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融入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历史洪流,在海河大地一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印记。
在海河北岸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烈士纪念碑,记录着十八烈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故事。那是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九日的黄昏,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十团消灭伪东海海防司令陈浩天部后,开赴淮阴执行新的任务。夜里赶到海河陡港过河后,寄居在老百姓家中。拂晓时候,后方担任警卫任务的某排发现海河上游小关子方向有三艘日军汽艇沿河顺流而下,迅速组织迎敌。
当时,战士们正准备吃早饭,听说敌情后,立即丢下碗筷投入战斗。在激烈的战斗中,其中一艘敌艇迂回西侧,几十个鬼子上岸绕到我军背后,致使我军腹背受敌,从凌晨五点战斗到中午十二点,欲血奋战七小时,击沉击伤两艘敌艇,打死鬼子四十多人,但我军有十八位勇士壮烈牺牲。
战斗结束后,乡亲们含泪淹埋了十八位无名烈士的遗体。解放后,县委、县政府把烈士牺牲的村命名为烈士村,在烈士牺牲地方建起一座十八烈士墓,每年烈士牺牲的那天,四乡八邻的人们纷纷前来凭吊赡仰。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朴实的海河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苦干实干,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阔步行走在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
小关子雄风仍然,传承着繁华与辉煌的不老神话,一条条现代繁华热闹宣嚣的集市街道,一幢幢错落有致风格独特的住宅小区,一座座飞速运转不断推陈出新的企业厂房,似山花烂漫如雨后春笋,海河大地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
2011年底,经省政府批准,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的小关子再次扩容增面,调整后的海河方圆面积250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11万人口,成为盐城地区的重点大镇之一。
新海河展示着新面貌,境内水网密布,地肥水美,生态环境幽静自然。国家级万亩无公害果疏基地花香四溢,苍翠欲滴。成匡成片的精养鱼池波光粼粼,平滑如镜。盛满丰收希望的农田沿着网格化的乡村道路,风吹麦浪,涟波荡漾。小桥流水,绿树成荫间一幢独具特色的农家小院,似一幅乡村油画纯朴自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仍然充满着“住在古关旁,一河串两洋”的无限自豪。
小关子的老街似古城墙般凸显历史的沧桑,新海河彰显着物阜民丰的时代魅力,这块充满传奇的土地上正涌动着全民创业的激情。处于沈海高速道口的海河,似一颗光彩夺目的璨灿明珠嵌镶在黄海之滨的沿海大动脉上,纵穿全境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盐靖高铁,已经释放资源与区位的巨大潜能,热情豪放的海河人民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走向未来,继续演绎小关子往昔的动人故事。
我有辛成为海河的一员,从踏上海河大地的那天起,我已深深的热恋着这片多情的土地,我将尽快融入海河火热的生产生活当中,竭尽微薄之力,把智慧和力量毫不保留的奉献给这里的人民,为新海河增光添彩。
作者简介:许如亮,1970年生,大专文化,曾任村书记、乡镇报道员、党委秘书、政法委员、人武部长,现任江苏省射阳县海河镇副镇长。1989年开始新闻创作,出版新闻作品集《乡村彩虹》,2000年创作文学小说、散文、评论等,作品散见于全国各类媒体。感受文字的灵动,分享写字的快乐,手指在键盘起舞,书写最美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