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早春时节,在南方海边,意外接到老诗人贺敬之先生打来的电话,相互问好之后贺老说是有记者采访关于他二十年前回延安的一些情况,因为当时我是全程陪同,并且写过散文《“回延安”的诗人回来了》,贺老希望我也能同记者谈谈。我欣喜地感觉到年近百岁的老人家,还同从前一样思维敏捷,口齿清晰。感觉他的身体还同几年前见面时一样精神。这使我在惊叹之余,眼前呈现出一丛盛开的山丹丹花。
时值三四月间,南国的三角梅开得正艳,我联想到了北方夏季盛开的山丹丹花。在我心目中,诗人贺敬之和他的大量诗作,就是永不凋谢的山丹丹花。
众所周知,美丽的山丹丹是陕北山野随处可见的一种火红艳丽的花。它开放在夏季背阴的坡坬上,火红火红的一片,远望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山丹丹的花朵很精致,是对称分列的六瓣,花蕊是金黄色的,犹如金红色的礼花怦然绽放,热烈而激情似火。“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咱陕北有个好延安……”歌声一下就把你带入到峥嵘岁月中的革命圣地。正因为山丹丹花开美丽绝伦,且花期很长,她更像当年延安培养的革命战士,能够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经受住考验。无论是寒风席卷、烈日曝晒还是大雨冲刷,它总是娇美宜人、卓而不群。虽是草本植物,却更具有松柏的品格、杨柳之柔情。宛如贺老那美丽奇特的诗象,令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陶醉。难怪这山丹丹花不言而喻地早已成为革命圣地延安的形象代言,更成为了人们心中诸多美好事物的标志与象征。著名的诗人、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的“人民艺术家”、百岁老人贺敬之先生,就是我心中一丛永开不败的山丹丹花。诗人是抗日战争爆发由故乡山东枣庄辗转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解放战争开始后,又从延安走出去的战士诗人。他那经历半个多世纪仍然脍炙人口的信天游体新诗《回延安》和经典歌词《南泥湾》,还有歌剧《白毛女》中的大量名曲,《北风吹》《红头绳》等等,更像是盛开在社会主义文艺园地里的一丛丛诱人的山丹丹花。带着陕北山地的泥土芳香和晶莹露珠,足以代表整整一个大时代的文艺高峰和人们的精神风貌与情感取向。贺敬之老前辈的诗作与歌词、歌剧,崇高而妙曼,足以提升人们的审美境界,净化青少年的灵魂。是几代人心中盛开不败的山丹丹花,且日久弥香,经霜益浓,令人百赏不厌、难以忘怀。那些朴素新奇的美好诗境与崇高意象,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也滋养着百岁老人的本体人生。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每次回到延安,耳边都会响起《回延安》的配乐朗诵和经典歌曲《南泥湾》的动人旋律。特别令人震撼的是,今年春节,网上看到九十多岁高龄的电影艺术家田华女士深情朗诵《回延安》。那声情并茂的朗诵,配之以大型交响乐团的娴熟演奏《延安颂》,共同把线上线下的亿万听众带入当年的革命熔炉。听着这大师级的深情朗诵红色经典,我就想那些自命不凡的“自闭症诗人”呀,劝你们不要再闭目塞听啦。睁开你们被滚滚红尘蒙垢的双眼,竖起你们被西方哗闹和市井喧嚣充斥的耳朵吧。看看什么是经典演义,听听什么是有生命的新诗朗诵。《回延安》这首历经75年,仍然感天动地的经典诗歌的魅力丝毫不减当年。田华声情并茂的朗诵,感动了老延安,也感动了新一辈。呵盛夏里开放的一束山丹丹,仍然能够使人闻之灵魂震颤、泪湿青衫。《回延安》创作于革命圣地延安。二十年前笔者在延安工作,恰逢贺老回到延安。《回延安》的诗人回来啦!人们奔走相告。我有幸陪着贺老,从鲁艺旧址桥儿沟到了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杨家岭,从延安中学到了延安大学,又由杨家岭到了枣园。78岁的老诗人不顾车马劳顿,还兴致勃勃登上宝塔山和清凉山。此后还去了诗人朝思暮想的南泥湾。最后我们来到当年的延安交际宾馆,回忆那个难忘的夜晚,诗人创作《回延安》的点点滴滴。那是1959年3月,全国青年植树造林大会在延安举行。诗人应邀参会,并欣然为大会献诗。新中国欣欣向荣,诗人风华正茂。全中国人民都沉浸在迎接新中国十年大庆的喜悦之中。为大会联欢会所需,《回延安》应运而生。那一历史节点:天时、地利、人和齐备。一首发自年轻诗人肺腑的新诗诞生了。信天游体诗歌《回延安》很快成为家喻户晓、风靡全国的名篇。“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捂在胸口上……”这是诗人的真情流露,更是千万中国人梦中的共同心声。一首诗歌,亿万人吟诵。文字如此的朴素,却在亿万人的情感之海掀起了滔天波澜。这是新诗影响力的最高记录,更是古往今来许多诗人求之不得、望尘莫及的。石破惊天的《回延安》,的确就像一束阳光里绽放的山丹丹花。她不仅代表了大批老延安的心声,也抒发了全国无数青少年的共同祈愿。《回延安》不仅是老延安的情愫,更代表着亿万人向往革命圣地延安的感情。直至今日,六十多年过去了,《回延安》仍然回响在祖国大地,成为人们朗诵的保留经典。这首新诗,曾经一度被有些人从中小学课本中删除,但却无法把她从人们心中抹去。新诗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实属罕见。
如此想着的时候,我正又一次回延安走下飞机。在通道里,耳边又响起熟悉亲切的《南泥湾》的旋律。“我们走向前,献花送模范。”这显然是当年延安劳模颁奖大会上的一首歌,竟然成了老歌中的经典。从郭兰英开始,一代又一代的歌唱家和老年、青年、少年,大家久唱不衰,终成一丛永不凋谢的山丹丹花。我为百岁诗人贺敬之点赞,更为中国新诗创作有这样的收获自豪。我情不自禁吟出两句诗:山丹丹开花红又红,贺敬之永在咱心中。山高水长隔不断,老诗人梦中回延安。
2024年6月于北京義耕堂
作者简介:忽培元,祖籍陕西大荔,1955年生于延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传记文学创作与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16年5月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主要作品有文学传记:《苍生三部曲——群山、长河、浩海》《耕耘者——修军评传》《百年糊涂——郑板桥传》《难忘的历程——延安岁月回访》《刘志丹将军》《谢子长评传》《阎红彦将军传》等;长篇小说《雪祭》《神湖》《老腔》《乡村第一书记》;中篇小说集《青春纪事》《家风》,中短篇小说集《土炕情话》;散文集《延安记忆》《人生感悟》《毛头柳记》《大庆赋·铁人铭》《地耳集》《生命藤》《京密河札记》《秦柏风骨》《山秀珍》《义耕堂笔记》;长诗《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和诗集《北斗》《开悟集》《守望大庆》等。
《群山》《耕耘者——修军评传》分获第一届、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长篇);长诗《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获中华铁人文学奖。作品被译成英文、俄文在国外出版。
反映当代生活的长篇小说力作《乡村第一书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改编成电视剧《花开山乡》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