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德海
新时代的散文创作如何才能更有效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答案或有万千,但在滇西就有这样一位喜欢在田间地头、走访在村村寨寨大山深处的白族女作家——职教中心退休教师彭愫英老师。多年来,她一直以质朴坚实的文笔刻画万物和生活的悲喜,用创作实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发掘滇西山野及村村寨寨坚韧向上、刚健沉着的内在力量,以坚实遒劲、深沉厚重的作品汇入生生不息为边地群众书写“每天都在进步、每时都在变化”的史诗,因而彭愫英老师的写作以文立心,自觉参与到滇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发展变化中,更以文铸魂,丰富了边地群众的精神世界,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嘱托“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之所以对她有这样高的评价,是因为我最近再次读过她的散文集《追风逐梦》(云南出版集团、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3年12月第1次印刷)之后,阅读所带来的愉悦心情与感受,可以说是一种最真切的心灵体会。 这本散文集《追风逐梦》所致力于的是在人与人的广泛关系之中观察时代变化,展现人在这一场巨变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也源于彭愫英老师常年行走在高山峡谷之间,生活和写作都在乡村山野和城镇,这使她的创作更易达至“物我合一”之境!所收录到的文章朴素厚重、意趣盎然,可以说是一本构思奇巧的散文集子。我们从书中可以窥见作者的性格,领悟其对人生况味的深邃体验,尤其在这本文集中的字里行间,都可以读到彭愫英老师对文学艺术不屈不挠的意志,对脚下这片云岭大地深沉的爱,也让我们再次通过阅读后感受到文字更有的分量。 来处即归宿。对脚下的这片土地爱得更加深沉,彭愫英老师就是以自己的故土和云岭大地为理想之地、精神之乡,建构起拥有爱、善意、仁厚等内部意义结构的心灵文学之乡。在这本《追风逐梦》散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在构思立意、情感氛围、行文方式上,或是审美标准,价值取向,无不一深深打上作者人格品行的烙印。通过作者坚守内心的那份美好,不停地行走在云岭大地上体验着人生之旅带来的快乐和思索,使读者从文中感受到她看世界、看生活、看人生,或给予赞许,或给予感叹,或给予鞭策,或给予警示,在唯美的散文长廊里给读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来感悟人之本性。更重要的是,彭愫英老师在她的创作中把“知子罗”“丙中洛”等地的景观写得那么的优美,因为她在文字里头饱含了当地白、彝、怒、独龙、傈僳等各民族群众的日常生活劳作,以及逝去的青春、汗水和带来的丰收喜悦,所表达的文风永远都是生机勃勃……由此,我认为这样的文学创作,无疑是对传统散文表现形式的又一次尝试和突破,更是一种坚守与创新。 从散文的发展演变来看,彭愫英老师的这本散文集属于生活化的抒情与纪实相结合的散文,以常年生活在边地泸水、怒江乃至滇西大地所熟知的人文景观为切入点,将行进在大理、丙中洛、元阳、黑井、香格里拉、楚雄、腾冲等地的旅途为背景,吸纳新的美学内涵,文中处处流淌着一股股哲理、沁人心扉的山泉。比如,彭愫英老师在她的散文《月色知子罗》中是这样写到:“夜色来袭,浅黄的云隐藏着无数的手,拉扯。月亮想努力钻出云层,这样的夜景恰恰给人一种粘稠的感觉,怒族山寨知子罗的夜有着说不清楚的粘连。”一瞬间,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夜色、月亮、山寨等等的意象在作家笔下如此的优雅和迷人,彰显了我们美丽乡村的人文景观。此外,她在散文《父亲·小河》一文中写道“岁月催人老,故乡的小河,永远年轻在记忆深处,一河父爱,包容童真”中折射出白族女作家的和善真诚、宽仁厚道;又比如“暮色苍茫,背着摄像包独自走在盐马古道上,我的心灵漫溢苍凉。或许我该放下一种情结,古驿道风雨,老马锅头皱纹,与死神赛跑抢时间……”(《路过温庄》)“窗外,必然有一片园林,草坪青青,孩子嫩嫩的小胖手轻轻触碰蒲公英,一朵一朵小伞在空中自由地飘飞”(《窗》)……诸如此类再次折射出人性的高贵情愫和人生品格,我为作家自下而上体验入微的心灵世界美的独白而感到由衷的敬佩。细读《元阳梯田遐思》、《一位作家的老屋情节》、《大理涂抹》等篇目,其内涵意蕴上的最大特色是将心灵化、伦理化、人性化融入自言景观当中,使文章更具有诗性般的美学意境,尤其是字里行间透发出一种作者对生命、对美的珍爱,字字句句都渗透着对美好人性精神的向往,对梦想的追寻。由此更加显得那么灵巧、质朴,给人以悦读的一种冲动。 纵有艰难与失意,在让生活成为诗歌、散文与小说时,白族女作家彭愫英老师从不会在自己的创作中怨尤哀叹或是尖刻讽刺,而是让泥土和山乡中蕴藏的力和美冲出生活的地表灿烂绽放。感恩生活,感念万物,化解消弭苦难,更笃信吃苦耐劳、坚韧奋斗的意义。在她的这本《追风逐梦》散文集中,我们可以逐一感悟到彭愫英老师的这种文学精神的烛照,她书写滇西大地的丰饶和各族人民群众的奋斗时显得格外真实且极具力量。这种文学精神能医治当前“躺平式”各阶层人们的心灵,消弭戾气,更彰显着自强不息、质朴刚健的新时代气质与时代精神所重构的人文情怀。 每读过彭愫英老师的这本散文集《追风逐梦》,我们不难发现这本集子里的每篇文章,都能体现她对空间美学、女性视角与山乡巨变故事所叙述的巧妙处理。该文集共分四辑,由石镜照心、漂流心瓶、香心一瓣、心洁如荷等四个部分组成,共有80篇文章,给我一个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这些文章同我阅读过的许多散文相比较,意蕴不同,风格不同,有一种较为愉悦的感觉,让我不能想起哪位名家、哪一种流派来。这本文集却以一种潇散淡泊的笔触,使读者在愉悦中不得不以新的眼光,新的角度,新的感受去倾听白族作家彭愫英老师的“内心歌谣”,去云岭大地上欣赏祖国壮美河山和中华美德。整部作品所赋予的人文情怀,给人以信心、力量和鼓舞,这又是“文如其人”的一种真实写照。 再次捧读这本散文集《追风逐梦》,整个阅读的过程都充满了愉悦和惊喜,能充分感觉到这是白族女作家用心体验生活来进行写作的美文作品,它贴切而深具感染力,读来动情动意。她以女性视角构建了一种新的乡村空间美学,以一种家常而又鲜活的语言表达,构建了一幅幅用心灵呵护的“追风逐梦”图景。可以说这部美文作品,无论对我们滇西乡土散文还是白族女性文学发展都有很深的意义。因为从这本集子的所有篇目,我们可以更深刻感受到:白族女作家彭愫英老师在生命的感悟中与自己心灵对话所表现出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她在无数次对自己心灵的解剖与撞击中迸发的清音。面对自己 “追风逐梦”的人生之旅,她用勇气、用灵性、用感悟写就的这本内容厚重、意蕴深远的散文集,读后满口生香、回味悠长。 为什么这本散文集《追风逐梦》深受我的喜爱?重要的原因是,白族作家彭愫英老师在写每一篇散文时都构建了一个个广阔的画面,写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时与势,以及每个人在时势之下心灵感受与变化。比如,彭愫英老师在她的这篇散文《驻足在你的博客里》,是这样写到:“骨子里流淌对文字的痴情和热爱,我像个孩子般对你讷讷盐马古道之旅”,诸如这样唯美的句子有很多,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彭愫英老师她以总体性视野全方位书写下了时代的静水深流之变如何在每个人身上发生,构建了生活在边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新图景。 多年来彭老师她在这片土壤肥沃的云岭大地上笔耕不缀,从大地万物中提炼出顽强而又勇毅的生命力量,令人感奋昂扬,并用自己的笔去歌唱家园的美好及抒发了民族情感,“接地气”的结果。文如其人,受益匪浅。我衷心地期望彭愫英老师能写出更好更多的优秀作品,在喧嚣与浮躁中,为我们读者植一树“绿荫”,为我们写出更好更多的时代山乡巨变之见证书籍。
【作者简介】和德海,男,白族,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云南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业余喜爱文学艺术写作,作品散见中国作家网、《云南日报》《中国民族教育》《春城晚报》《毕节日报(贵州)》《昌吉日报(新疆)》等省内外报刊媒体,散文《秋天的思绪》入编《新时期云南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 白族卷》,散文《炼渡村庄》入编新华社云南分社文学作品集《乡愁大理》等文集,多次获省州文学创作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