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击
名家散文名家小说名家诗歌签约作家作家档案文坛资讯
散文天地
生活美文往事回忆亲情友情博文选登东方散文西部散文
生活随笔
情感驿站生活空间人在旅途灯下漫笔报告文学百家悦读时事要闻征文选登文学采风
诗歌星空
现代诗歌古韵新声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诗歌赏析谈诗论道散文诗页原创歌词
小说方阵
国外小说现代小说都市言情微型小说故事新编讽刺小说
文学评论
小说评论散文评论诗歌评论新书快递文化时评作家访谈
文艺荟萃
网络文学文化遗产作家信札书画世界美术周刊人文关注时事要闻文史博览
校园文学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蒲公英文学大学作文

李时平: 词帝的宿命

发表时间:2023-06-06  热度:

 

有人说宋词是粉墙里的秋千,是河堤上的杨柳,是谁喝谁醉的美酒。我说,这千年酿的头曲,就是凄婉唯美的李煜

李煜是在父皇的丧礼哀乐声中被推上王位的,开宝八年11975年),城破,南唐灭,后人称之为南唐后主。

若论文治武功,李煜是无甚功名誉留青史的。但他又确负盛名,只不过并非因为他的皇帝身份,而是赖于开一代词宗的文学成就。

不过得说句实话,李煜能为后世千年传颂,恰是他文词高峰的成就和南唐后主悲情身份的融合统一,两者缺一不可,称他是千古词帝,既准确无争的表述,又是他久负盛名的脚注。抛开词绚烂的宋代当朝不说,在词兴起的五代十国和没落的明清,能与李煜词作水平相较高下的,大概只有清代的大词人纳兰性德。若论词作本身修辞雕琢,纳兰不输李煜,但他俩的历史影响和文学地位,却有天壤之别,因为,纳兰仅仅是一品文臣明珠大学士的公子,虽也贵胄,却无法比肩天下独尊的天选之子;纳兰的词作也传唱甚广,传世久远,但却没有李煜开婉约词派的高光,甚至连一个集大成者的荣誉也愧不堪当。这就注定了李煜词能够惊绝千古,艳传天下,而纳兰词只能传抄于文人的案头和佳丽的闺房。可见,徒有文笔附丽而少经验资历的文字,纵使再豪放、再婉约、再惊艳,毕竟还是缺少灵魂的磨砺和精神的浸润。李煜的悲绪是关照家国的大情怀,纳兰的愁怨是关切个人的小情绪,差别就在于两者的格局和层次。

李煜把一生身处高位又跌落谷底,出身富贵又沦落到被俘囚禁,曾经拥有国家又失去家国那些波澜壮阔的血泪体验,尽皆融入到自己的诗词里,用他大才子的笔触,把那些悲欢离合的情绪铺陈展示给后人,启迪后人世事沧桑。因此,李煜词的热和纳兰词的冷,便是宿命的使然。 

李煜的一生,不过短短的四十二年光景,他在宋京汴梁作囚也只有不到三年的时间,可痛苦的日子,度日如年总是那么漫长;快乐的时光,匆匆即逝又总如白驹过隙。公元976年正月,李煜肉袒出降,臣。从,那个风光一时的南唐主死了,了亡国之下之,那个满心凄苦的古词帝了;从此,李煜的词花雪的柔情,多了破家亡的壮,充了物是人凉:"南江北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今冷,广陵台殿荒凉。三年,对李煜来说,是痛苦的,屈辱的,但对宋词来说,又是何其幸运,若没有李煜的三载囹圄,哪会有三百年宋词的凄婉前奏。 

 

0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此句出自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全文如是: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用丝比喻思念,自古有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用丝比喻愁,是别致的,"丝"与"思"谐音。

李煜用丝比喻思念,更显巧妙,因为他把"丝长可以剪短,丝乱可以理顺",但思念却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对比,讲得鞭辟入里,深入人心。曾经的王子国主,一朝遭遇劫难,更是痛彻心扉。时过境迁,他备受精神屈辱,遍历灵魂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恨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绪。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李煜只能把那些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于痛哭流涕和呼天抢地。

人生在世,有些烦恼是注定无解的。人这一生,很多事情是不能自主的,悲欢离合,潮起潮落尽是缘,不求皆如意,但求半称心。所以,李煜的离愁像是一团乱麻,剪也不断,理却还乱,很难不让后人共情同心。

 

02.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此句出自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全文如是: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的国家治江南,都江宁,史称南唐。国破家亡后,他被虏至宋朝的汴京,至死也没有机会再瞥一眼曾经的国,曾经的家。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得到与失去、相守与离别。世间好物不牢固,彩云易散琉璃脆。可古今诗词大家,唯有李煜把离别,把失去写得如此真实,如此荡气回肠,不免让读者共情同心,既心心相印,又心心相惜。

我们普通人来说,虽然也深知曾经少年的旧时光,渐渐老去的父辈亲情,从来都不可能永垂不朽,但也只有面临失去时的无奈和无助,才能真正理解成长的代价或许就是被迫告别曾经的拥有和美好,必须经历和承受时光的流逝和世事、世势的更迭,而后悲凉地感怀:只要不关切到生死,其他都是擦伤。此时的人们,看似坚强、倔强,但心中仍不免追忆着逝去的缘分,珍惜仍在流淌的时光,否则李煜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就不会如此越千年仍扎心后世今人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情出一理,情同此心。

 

03.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此句出自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全文如是: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早在南唐还没有完全国破的时候,为了苟且江南一隅,李煜曾谴己弟李从善去大宋朝贡,可是胸怀天下一统的赵匡胤岂容南唐割据偏安,就将李从善扣留在汴京。李煜虽曾几多求赦于宋太祖,让他弟弟南渡回朝,但均遭坚拒。这首《清平乐·别来春半》表现的就是李煜在应是好景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客居异乡亲人的情景。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这两句词,饱含了李煜对弟弟的思念和担心。想来也是,伴随着自己国家的式微羸弱,时时处处受制于人的那种悲凉痛心,怎不教人伤春感怀,睹物思人?世间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明知曾经的、包括眼前的美好,终会逝去,这又是何等的残忍?而往往只有当这一切彻底消失殆尽的时候,人们才会后知后觉愰然顿悟,才会痛彻心扉、撕心裂肺地追忆珍视。如果我们能早点在这平常似不变似永恒之中,发现悄然的变,必然的变,那又将是什么样的情形呢?我也从不先知先觉,不敢妄想。

 

04.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此句出自李煜的《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全文如是: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在这首词里,李煜放下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不再诉说家国悲情,强压了堆积心头的愤懑,反而表现出一派向往世外桃源的归隐情愫:一头扎向沙堆,深埋下去,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这两句诗,重复使用"一"字,颇有一叹三咏,一步三回首的强烈珍视的画面感。而《渔父》词恰是《春江钓叟图》的题画诗。春风中泛舟,一边畅饮,一边垂钓。落英缤纷,铺满了江心小岛,美酒飘香,斟满了手中的杯盏。我在万顷碧波中获得了无尽的自由。船桨划不动了,不是因为春水的阻滞,而是春风的盛情挽留。小舟在明媚的春风里徜徉着,只可惜呀,世事弄人,这一棹春风一叶舟,最终还是驶向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漩涡湍流里。如果有一个隐居遁世的地方,该有多好呀?只可惜,李煜和他身前的陶渊明,身后的苏轼,都是一样,桃花源只不过是一种短暂精神寄托和灵魂慰藉,经历短暂麻醉后,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独自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逃不脱,躲不掉,即便种豆南山下,抑或黄州食猪肉、惠州啖荔枝、儋州烤生蠔,都并非人生始志宏愿,不得已的苟且罢了。

 

0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此句出自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全文如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岁岁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时候是个尽头,何时才能了结呀?这一问,像是饱经风霜多愁善感的落魄文人,更像是紧锁双眉充满智慧的先贤圣哲。

无疑,"春花秋月何时了?"应是李煜笔下最悲凉的词句了。此时的李煜,已经被俘遭囚,早已失去了一切,包括南国江宁的春花秋月。此时此地的春花秋月,属于胜利之人,这和他这个活着本身就是错的亡国之君,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所以他才说,如果问我心中的愁思有多少,我只能说,就像这滔滔不绝的江水一样,源源不断。

是这一着宋太宗御赐的一杯毒让千年词帝李煜从此住寿。 

我絮叨现在,仅仅在前的段章稍稍摆脱了些许的烦闷愁绪,不论《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文后潜藏着的是深深的愁苦,抑或淡淡的忧伤,但"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文面中的李煜,起码还洋溢着明显的喜悦吧。只是李煜的身份,注定了他摆不脱悲惨的命运,李煜的心境,也脱不离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他为文的高潮,最终还是落笔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上上顶牛的扛鼎大作上,他的情绪,最终还是回归到悲愁苦恨的主线上。“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七月七日,乞巧节。可天下哪有这巧的事,七夕,是他的生日,也是他的忌日;而且这个祭又像是李煜刻意求来。国破成囚已经三年,他时无刻不在思念他的故国旧,于是令从乐唱奏《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应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唱词击中了赵光义,患,宋宗以一杯酒彻底斩断了李煜“重整旧山河春秋梦。其实,时的李煜已成灰,哪再起的复梦想,就像初他也没有君天下的雄壮志一样,刻的李煜,经绝望到哀婉求死的境地。“春花秋月何时了就这样成了他生命的哀歌,也他一生的绝唱。这就是造化弄人,是他作文的宿命,更是他做人的宿命。更加巧合和讽刺的是,是灭南唐、诛后主的大宋天朝,素有主艺术家美誉的徽宗赵佶,也是国亡被俘,饱受靖康之耻,终被折磨致死,后世评之为“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那么一块乐园,那里驻留着自认为最灿烂的光景,或想象中最美妙的好时光。而李煜在生命尽头,还会流连那些老时光吗?不得而知。但他大抵不会再对任何新时光哪怕有一丝一毫的憧憬了。因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在问尽头,也是在等尽头;那杯毒酒,与说是宋太宗御赐的,还不如是李煜求的。

王国维先生曾在《人间词话》中评价"后主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李煜的这些词,关乎沉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不假修饰的,是用类似于白描的手法写画在词章之中,直面最悲凉的人生底色,也正因为这样,他的哀伤和痛苦,才会传递延绵给后世所有读他的人,跨越千年,彼此仍然产生情感共鸣,因为,这些诗句本身就是跨越千年的情感连接,不需要星链,不需要5G,不需要ChatGPT,只须弹灰于一指间,就能走进那些尘封的章里,共读李 

2023.04.23于全民读书日

 640 (2).jpg

作者简介:李时平,《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安徽省舒城县人,爱好文学,百余篇散文诗词作品散见省市纸媒及各类微刊,主张自修自度便自得,自慬自在乃自安。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temp.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