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又要来临了。这是中华民族的中秋节,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中秋节。多少年来,以它特有的魅力,成为民间民俗的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我对它的认识是从吃月饼开始的。小的时候,不懂什么中秋节,也不知道过中秋节,只知道吃饱玩好就行,哪一天突然吃到一样没吃过的好东西,就比过个年节都高兴。直到有一天,妈妈手里拿着月饼告诉我们,“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起吃月饼”,我才知道有个吃月饼的节日叫中秋节。
那天晚上,妈妈把家里只有的两块圆圆的黄黄的月饼拿到地桌上,我们全家像平时吃饭一样围坐一圈,她把一块月饼分成六小块端了上来,分给我们每人一块,大家拿着这小块月饼仔细地端详着,谁都舍不得先吃掉。我看清了,这就是块带馅的圆饼,馅里还有些红绿丝,虽然没吃过,但看着就有食欲,就想赶快吃掉。妈妈高兴地看着我们就说,这月饼是什锦馅的,这红的绿的叫青红丝,口味是甜的,很好吃的。说着就带头咬了一小口。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咬了一小口,在嘴里含了一会,满口地香甜,心想这月饼也太好吃了!边想边品味着月饼,不知不觉就在嘴里化了,咽了。这时,我也来不及多想,来不及看别人,直接把手里剩的全部塞进嘴里,慢慢地嚼着,细细地品着,不忍心地咽到肚子里。我多想让它在嘴里多含了一会儿,多想让这种香甜在我的味觉中在长留住!我最后还是没办法,因为肚子着急了,好像它也被这美食吸引了,迫不及待地要得到它。
月饼终于被我吃掉了,但那个诱人的颜色和形状,那个甜甜糯糯好看的馅,还有那在嘴里吃时的浓浓芳香,却全部留在了我的心里,并期盼着能经常吃到它的好日子,期盼下一次的中秋节早点到来……
第一块月饼吃完了,妈妈又把第二块月饼同样分成了六小块,分给了我们,并笑着说,你们看看这是什么馅的?我们又认真地看起来。过了一会儿,我就抢着说,有花生,有瓜子仁,有核桃仁,其它的不知道了。妈妈告诉我们,这是五仁馅的,除了你们说的,还有芝麻和南瓜子仁。尝尝,好吃吗?按照妈妈说的,我找到了像小米粒大的小芝麻和比瓜子仁大的南瓜子仁,然后开始选一种果仁先吃一口,品出这种果仁的滋味,然后开始咬一口再品,果仁和糖调出的馅,咀嚼的厚重和糖组合后浓烈的果仁芳香吸到体内与口鼻溢出的香味,飘在厨房空气中,如同为节日喷洒了淡淡的香水,充满了令人陶醉的香气。
这就是我的1963年中秋节!第一次知道了我们的生活中,有个节日叫中秋节,有一种美食在这个节日吃,叫月饼。
后来,很多年,过中秋节,只有月饼数量上的增加,从两块到五块,从五块到八块,这时就达到了人均一块,实现了既过年又解馋的效果。
到1983年的中秋节,我除了吃月饼以外,才对亲人团圆和思乡情感有了体会,对月亮有了感情。
那年我在部队,驻在熊岳城办高中教员班,我爱人在哈尔滨,父母在绥化。那天晚上,我们没有集体活动,和我同寝室的数学教员老李是1962年毕业的大学生,从一一六师调来的,家在鞍山,没课回家了。我一个人在屋里坐在窗前的写字台前,手里拿着晚餐发的月饼,望着窗外升起的那轮皎洁的圆月,仿佛看到了月亮里的玉兔,陪伴在手捧桂花酒的吴刚,他深情地仰望飘飘欲来的仙女嫦娥。这凄美的爱情故事不知吸引了多少人,多少人将在今天像奔月嫦娥一样踏上回家夫妻团圆,与父母家人团圆的路上,今天又将有多少人又要为爱情和乡情而失眠啊!
此时,我好像陷入了多愁善感的情绪里,难以自拔……
过了一阵儿,我被一缕清风吹醒,想起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和“千里共婵娟”的古人情怀,想起了现代的“天涯望月”和“望着月亮我就想起了你”、”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的现代人浪漫多情的表达,一种博大情怀在告诉我:你的她和父母家人此时也在望月,满满的思念之情向你传递表达。
这时,我从愁绪中走了出来,望着月亮,仿佛听到家人的嘱托,仿佛听到爱人的私语。在亲情的爱抚中,我感谢中秋月,她让我在梦里回趟家,让我安静地睡着啦!
再后来,我从辽宁调回黑龙江,回到了我从小生长的地方,解决了两地分居,不再天各一方了。离绥化的父母也近了,平时有事也能赶回去,中秋节更可以携妻带子回去团圆了。
这时国家经过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很快,国民收入和物资增长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一切都为人民过上好日子提供了有力保障。我的中秋节也得到全方位释放。
这时我和家人过中秋已不在为吃不够月饼而遗憾,也不在为不能团圆而犯愁。此时,月饼除了自己家留点,主要要给双方父母家各送去个礼盒。后来,我身体“三高”,就不能吃“三高”的月饼了,只能像当年分月饼吃时那样,切一点吃,而且我只吃传统做法的五仁月饼,就算过中秋了。
这时期,我的中秋节都是在团圆中度过的。望月已从思念之苦变成赏月之欢。晚饭后,看到圆圆的月亮升起来了,我们再放好餐桌,把不同地域不同馅的月饼切块装盘放到桌中央,四周摆上切好的西瓜,洗过的葡萄,几个苹果和梨,一串新鲜香蕉等。然后家人到阳台上一起欣赏一下这中秋的月亮,对月亮一顿赞美。赞美之词不会像文人骚客那样吟诗风雅,只会说些“真好看”“太漂亮”“美极了”之类的话。话虽直白简单,但也是肺腑之言。接着又回到屋里,围餐桌而坐,放松地吃着月饼和水果,看着电视里的中秋晚会节目,唠起家常嗑……
这场面太温馨了!我们的亲情乡情都浓缩在了这团聚的桌子上,浓缩在房间里,浓缩在每个人的心上!
到此时,我才深刻地感到,老祖宗给我们子孙后代创建的中秋节真的很有意义,她用对满月的欣赏和赞美,赋予了它传递身在异地的亲人彼此的思念,赋予了它希望人们团圆的美好愿望,并给人们创造实现团圆的时间和氛围。我们吃月饼就是为了追求生活甜蜜和团圆,赏月文化不仅愉悦我们身心,而且不断引导我们建立和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凝聚力,让家国情怀永不褪色,大放异彩!
今年中秋节,我们将在北京与女儿一家一起度过!
作者简介:刘继森,男,1955年2月出生于哈尔滨市,大本,汉语言文学专业。下过乡,长期在部队从事过政治工作,后到地方工作。擅长机关公文写作,在国家、省和部队刊物发表文章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