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老人言,“吃得干净相如观音,吃得垃堆长似菩萨”。其实,随着岁月的不断翻新与命运的轮番验证,“吃得好长得高,吃得精长得灵”现象确实存在,但未必人人如此也。当然,一个人的“吃相”与其“长相”的确有着千丝万缕之关联。
在“计生”国策闻世之前,谁家倘若拥有“独生子”,那是不得了的事。当时邻村三百多户人家就出了个独生子,全村唯一。对此,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对待家中“独苗”百般呵护,独苗尽管张口吃来伸手拿来,可谓生来吃得精细,时常穿得新颖,想要啥供他啥,哪怕要天上星星也会尽力采摘,那独子待遇着实胜似熊猫。因而小独苗自幼长势喜人,几乎比同龄小伙强健与灵活好几倍。由于受时代环境、传统教条等诸多因素影响,独苗总是左右父母如胶似漆不想脱离,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直至护老送终仍守旧如初。眼下,老独苗天命已定,自己虽七十高龄子孙绕膝,但依然春耕秋收守家护院,默默历尽一辈子使命。
尽管这位独生子顺风顺水渡过一生,而结局是非常令人痛惜的。相反,同样的年代,一些多兄多妹之家就截然不同。虽然自古存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之社会现象,但在教育环境和生存环境不同的情况下,人生结局就大相径庭。
有户普通农家,三兄弟俩姐妹相继出世,老大和老六相隔也不过十年,这五胞兄妹情同手足,自幼简直同吃一口碗,同穿一条裤,同居一张床,与父母相依为命,共享喜忧。一段时期全家人常吃糠果、喝野菜汤,日子过得非常清贫,“吃得差长得傻”,五兄妹个个体弱清秀。随着父母的长期勤劳养家,孩子们潜移默化具备抗争能力;加之父母的一直艰辛节俭和平日良性开导,孩子们渐渐懂得苦中取乐,领悟以俭养德,生活不易。后来孩子们一个个长大,老大有幸参军当了兵后成转业军人,老二老三远接连离家打工相继成了主管,老四学业有成担职教师,老五进了一家企业当会计。五个孩子似乎人人有出息,全家上下最终苦尽甘来,过上了美好时光。
纵观独生子和五兄妹之命运,已然告诉后人,仅凭吃得精穿得新,那只是养育一个人的表面现象。换句话辩释,想吃得精穿得新去实现美好愿望,单靠吃穿是不可能成功的。事实胜于雄辩,每个人先天补充强体营养固然重要,但缺乏后天教育营养那是既可怕又可惨的。
显然,作为一家之长,为孩子创造一个春风化雨教育环境,筑厚优良家教土壤,提供涵养清正家风,帮孩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所有这些大事小节均是义不容辞,是极其关键的,也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