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击
名家散文名家小说名家诗歌签约作家作家档案文坛资讯
散文天地
生活美文往事回忆亲情友情博文选登东方散文西部散文
生活随笔
情感驿站生活空间人在旅途灯下漫笔报告文学百家悦读时事要闻征文选登文学采风
诗歌星空
现代诗歌古韵新声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诗歌赏析谈诗论道散文诗页原创歌词
小说方阵
国外小说现代小说都市言情微型小说故事新编讽刺小说
文学评论
小说评论散文评论诗歌评论新书快递文化时评作家访谈
文艺荟萃
网络文学文化遗产作家信札书画世界美术周刊人文关注时事要闻文史博览
校园文学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蒲公英文学大学作文

韩惠民:在两难选择中迸出火花

发表时间:2019-07-11  热度:

说起唐代诗坛,名师大家灿若群星,风格流派精彩纷呈,此言倒也不虚不过。若要论及谁能锐意从中异军突起,独创新格,窃以为非晚唐诗人杜牧莫属了。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所处的晚唐时代,虽然是时危治乱的多事之秋,但诗坛依然十分活跃。早些年,“诗到元和体变新”(白居易《重寄微之诗》),元白体“自有篇章以来,未有流传如是之广者”(元稹《白氏长庆集序》);稍后的李商隐,师从大家令狐楚,诗文相辅,以瑰丽幽深之风诗名盖世。几乎相处于同一时段,作为出身于世敦儒家、父亲杜郁官从六品、祖父杜佑三朝为相的杜牧,会不会自甘寂寞,亦或跟风从流呢?且听他的诤诤誓言:“某苦心为诗,惟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献诗启》)。显然,杜牧这里振振有词,是要跟白居易、元稹和李商隐叫板了。他主张诗文创作应“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坚持把内容放在首位,形式为内容服务,为事而作,绝不无病呻吟。这就为他的诗歌创作和风格取向,定下了基调。为此,他年如一日饱读诗书,博采众长,“经书括根本,史书阅兴亡。高摘屈宋艳,浓熏班马香。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矢志效法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这些大家,饱蓄浩然正气,关注社会民生,志在立意奇辟,追求题材的广阔多样及风格的别样变幻。事实表明,杜牧正是将这些主张、目标一以贯之,其诗歌创作不仅佳作迭出举世瞩目,而且风格独特世人称奇。

综其诗作,无论政治抒情、咏史记怀,还是疾俗感伤、寄情山水,无不散发豪爽阔旷之气,又饱含俊逸缠绵之情。在体裁方面,无论古诗还是近体,律诗亦或绝句,杜牧均有涉猎且建树卓绝。尤其是他的七绝,视觉之独特,结构之精妙,语言之精炼,意境之融彻,可与李白、杜甫比肩。世人之所以将他和李商隐誉为“小李杜”,恐怕绝非溢美之词。

那么,杜牧其人其作,究竟有哪些奇特独到之处呢?

 

抱负蓄就豪健气

 

出身官宦世家,在杜牧早年幼小的心灵里,就深深植下了济世报国、建功立业的种子。安史之乱以后,目睹宦官擅权、官宦争斗、牛李党争、藩镇崛起,种种国运日下的怪象,给他心里投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他在饱读诗书的同时,对社会现状寄予密切深入的关注和思考,并逐渐确立了人生志向追求。他的最高理想就是力挽颓势,恢复大唐帝国的繁荣与昌盛。他坦言“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和湟”(《郡斋独酌》)。曾几何时,他心怀杜甫“致君尧舜上”的耿耿真情,写出《罪言》、《论战》、《用兵书》等篇章,为朝廷治理社会动乱和外族入侵造成的祸害建言献策。他重视研究军事用兵之道,专注《孙子》十三篇,喜考“兴亡治乱之道,财赋兵甲之事……敢希指顾,一罄肝胆……”(《上李中丞书》)。这些人生抱负,体现在他的诗作上,立志高远而极富想象,治乱务实又不致险怪奇倔。字里行间,无不透出豪放刚健的气概和爽朗俊逸的格调。试看这首《题木兰庙》: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诗作紧扣“木兰是女郎”这一视角,充分发挥了绝句“以小见大”地反映生活的特长。歌颂了木兰弯弓作战的英雄气概,又切贴梦里画眉的女儿情怀。既有对几度思归的心理刻划,又有向昭君祝愿祈祷的行为宣示,从而充分揭示了木兰以昭君自励和尽心为国的崇高境界。诗作通篇洋溢着阳光明快的气息。无疑也折射出诗人跃跃欲试的心态:国难当头,女子尚能如此;作为铮铮汉子,自己岂能置身度外!再看《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诗人别出心裁,从反面立论,敢于打破项羽必败的一般定论。认为项羽若能懂得“胜败乃兵家常事”,而忍辱包羞,卧薪尝胆,徐图而谋,其东山再起并非没有可能。这的确是“独标一格”的定论。诗中想象丰富,议论精警,气势挺拔,抒发的乃是一种百折不饶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寄情朝廷将士,平藩拒虏终求一胜的殷殷苦心,以及自身对建功立业的切切向往。

此外,诸如“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九日齐山登高》)、“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等名作佳句,都将诗人珍惜人生时光、抒发悲壮情怀、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气雄心,表现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忧思难尽愤世情

 

杜牧勤奋聪颖,早年成名。23岁时便以讥讽朝政而又才华横溢的《阿房宫赋》名扬天下,26岁即高中进士。然而他却是高开低走,仕途总是历经坎坷。进士及第后,先后授任校书郎、编撰等虚位闲职。这对一个满腔热血、渴望建功立业的有志青年,无异于雄鹰被缚住了双翅。为一展拳脚,他应招赴淮南节度使牛僧儒幕府任职,尽管深得赏识与关照,殊知却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此后在李德裕居相的朝廷,尽管恪尽职守,官职也做到了膳部、比部员外郎的任上,但期间深受党争的胁迫,仍处处受到猜忌、排挤乃至碾压。此时的杜牧,自持清高但身不由己,哀叹命运不公而又无能为力。忧国忧民,愤世嫉俗,抚今追昔,咏史抒怀,便成了诗歌创作的主调。试看《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不仅从反面立论,还心机独到地描绘出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以此来强化作品的穿透力。试想,如果不是东风助阵,周瑜势必一败涂地。大乔、二乔皆为敌军所掳,更不用说国土凋敝、生灵涂炭了!他认为,赤壁一战的侥幸成功,不能反映战争的普遍规律和将帅的真实才干。由此不难看出,他对巧借天公之助的周瑜颇露微辞,似有“世无英雄,竖子成名”之慨,同时也流露出作者郁郁不得志的难言之隐。该诗不仅以议论入诗,而且为议论赋予了形象性和哲理味。诗中语调谐谑,富于情趣。“春深”二字真乃点化严肃战争话题的调笑妙语,更显得议论韵味隽永,情趣横生。再如《题商山四皓庙》:

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雠。

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

这里没有借助客体形象,完全靠新颖、独到的见解发人思考,带有鲜明的史论色彩。诗作摒弃传统之见,不谈四老辅佐幼主的良苦用心,而是拨冗察著,指出烂泥不涂墙、安刘是灭刘的要害所在。一针见血地揭示出皇位继承应该唯贤是任,扩而广之,官吏人才的擢拔任用也必须唯才是举,而不能秉持偏见,乃至结党营私。可见作者心犹未甘,还欲借此一吐心中久积的不平和怨愤。再看《过华清宫绝句》(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描写直露,以动作推进情节,直奔主题。不发议论,而是寓议论于形象之中,在形象的千转百回中使主题昭然凸显。末句“舞破中原始下来”力重千钧。一个“破”字,风骨峥嵘,一矢中的。“中原”所以“破”是由于“舞”,是因为帝王纵情声色,荒淫无度。这种对前朝的反思,其矛头直指当朝的社会现实:帝王昏庸疏于朝政,或沉溺酒色,纵欲无度;或炼丹求仙,滑于荒诞。而朝廷官宦,无不贪赃枉法,骄奢淫逸,致使李唐大厦危机四伏行将倾复。全诗语虽直达,但构思奇巧,形象鲜明深刻,使人在回味中顿悟,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

 

情怀蕴育诗意美

 

杜牧胸怀豁达大度,为人刚直率真,生性乐观自信,素有雅士之风。尽管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但并不妨碍他有一个完美的人格,成为一位多彩的诗人。这从他《上李中丞书》的自述中足见一斑。某“嗜酒好睡,其癖已痼,往往闭户便经旬日”;“虽为远宦,适足自宽”;“某世业儒家……家风不坠,少小孜孜,至今不息”。可以断定,杜牧虽然天性散漫,不拘小节,但有原则有底线,不趋炎附势,不阿谀奉迎,一切率性由心。至于谪贬外派,一切经历都是财富,倒不在乎。关键是世敦儒业之家风,要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此乃传家之宝、精神之源、为人之基!也就是说,在官场在仕途,人可以屈从可以臣服;但在精神世界里在诗文王国里,我就是主宰就是天子,就要心之所欲、情之所至,率性而为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绚丽世界!

这就是杜牧,一个诗人的情怀。事实表明,他的信心,他的动力基于兹源于兹;他的精力和心血,他的忧思和喜乐,也都倾于斯用于斯。他的诗歌创作,源于真实,发自真情;立意奇辟,独创新格;竭尽心血,臻成精品,为自己营造了立世丰碑,也为世人奉献出精神饕餮。《清明》、《山行》诸多篇章,乡老妇幼都能出口成诵。“千里莺啼绿映红”(《江南春》)、“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谁家红袖凭江楼”(《南陵道中》)、“卧看牵牛织女星”(《秋思》)等等名诗佳句,使得多少文人骚客竞相吮吸,为之痴狂。这里看看《赠别》(其二)吧: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诗人将从扬州回长安,与友人、歌妓作别。写别情不用“悲”和“愁”,却只见“惟”和“笑”,看似有违常情,却是心机深藏。须知,情同知己了,言何多情?把酒告别,惟一能做的就是暗自将悲痛强压心底。这里,“惟”和“笑”,真乃神笔钦点,是诗人反笔见妙的高招。这种看似矛盾的笔触,却能够将离别时友人间复杂微妙的感情,得以宛曲而精到的传递,藉深而含蓄,具有特殊的审美效果。诗作还将蜡烛拟人化,烛流泪,可见情之深;到天明,足显情之长。如此烘托渲染,使人思丝不断,欲罢不能,显示出强烈而隽永的艺术魅力!再看《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幅秦淮版的“清明上河图”,被古今名家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七绝中的“绝唱”。首句中两个“笼”字,言尽环境、景色的朦胧凄迷,给全诗定下基调。你看,水寒而月白,这月夜里的秦淮河是何等的寂渺凄凉。随后,因“近”而闻得酒家的歌声,乃知犹唱后庭,乃生亡国怨恨。这里,情节的推进是何等的自然,景色情境与相伴而生的哀怨愁思是何等的胶融。人们不禁要问,商女浅斟低唱,只为生计,何罪之有?而点歌的官吏,筹觥交错醉生梦死,谁来问责?这里,既将惨淡的情境与忧伤的愁思联系在一起,也将六朝历史的回放与对现实的讽刺鞭挞统一在一起。手法高妙,蕴含深邃,足以憾人心肺!

行文至此,理应收笔。但想到前边提及“小李杜”,不妨再作“添足”。事实是,尽管早已诗名盖世,尽管深知对自己颇有微辞,但对这位长他十岁的亦师亦友,李商隐对杜牧始终心怀崇敬和倾慕。对此,他特意赋诗述怀:“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杜司勋》)。为之倾倒,自愧不如!当是李商隐发自肺腑的由衷之言。

 

 

者简介:韩惠民,陕西西安人,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曾在海军后勤部及秦皇岛、西安部队服役计26年,后转业陕西金融系统工作。现己退休。喜爱文学,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报》、《人民海軍》、《北京青年》及《陕西日报》多篇。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temp.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