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女儿喜欢读书。小时候就表现出极高的语言天赋,她愿意听故事,看故事,更愿意讲故事。我给她买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世界十大童话选》,她都反复看,我翻到哪一篇,她都能把这个故事讲下来。稍大一点儿,就看了很多中外文学名著,《家》《春》《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嘉莉妹妹》《简爱》等,尤其是《哈利波特》七卷本,她能把每一个细节都讲得身临其境,好像她就是其中的一个魔法师。
记得上高二的时候,面临高考,她依然看小说,我心里很着急,但又不能一味责备。记得她喜欢一部反映吸血鬼的长篇小说《暮光之城》,总共四卷本,一百多万字。她要我给她买,我答应她,但口头达成一个协议,我说你不能耽误学习文化课,不能看得太快,看完一部再买下一部,结果头一部看得比较慢,第二部很快就看完了,我没办法,干脆两部一起买。她很快都看完了,并且对高中生贝拉和青春帅气的吸血鬼爱德华研究得很透彻。
上大学后,她读了很多哲学的美学的文学的书,书架上摆得满满的。她向我推荐王安忆的《长恨歌》,还有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小说。她对阿来的《尘埃落定》《格萨尔王》有极高的评价。她进步很快,原来我可以指导她,现在我只能和她一起研讨,渐渐的,我觉得自己的文学知识更新太慢,很多事情只能给一点指导性意见。文友们开玩笑说,你的女儿比你厉害了,问我,长江后浪推前浪,你被拍在沙滩上,是什么滋味,我说,这是幸福的浪,心甘情愿被拍在沙滩上。欣慰她的广泛阅读,多读书,让她的心里装满了故事!
2
女儿善于思考。小时候,去学英语,我接她,走在路上,就像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大手牵小手,走路不怕滑一样。一路上我们开始故事接龙。我随便说,一只小鸭子从窗户跳了出去,她就接着这个故事讲,讲了一会儿,我再接她的故事讲,她再接我的故事讲,就这样,一路上洒满了故事。也有时我们对对联儿,实在没什么对的,就把看到的楼房、大树、街上的羊肉串店,都拿来做对联,只要上下对仗就可以。有时我在学生中开辩论会,让她参与,教她怎样准备辩论资料。她在树梁中学上初一时,为了激发她的想象力和锻炼她的口才,春天花开之际,在市政府门前的院子里,我让女儿面对镜头,即兴解说周围的景物,女儿讲解天空的蓝像一块晶莹的蓝宝石,白云像奔驰的骏马在草原上飘荡,阿姨们踢的毽子像树上盛开的一朵朵鲜花。她在学校的演讲也获得了好成绩。科学证明人脑思维是有差异的,女儿对数学不感兴趣,她妈妈陪她补习,听得津津有味,她却溜号。她妈妈曾经说,你有没有仇人?有仇人就让他教邹臾含数学,可见女儿偏科有多严重。我曾说,考大学对你就像瓶颈,一旦考上了,你就会发现,你会是大学里非常优秀的学生,长处就会得到充分发挥。我认为中学有的课程除了搞专业外,基本用不上,但高考体制就是这样,苹果必须一般大的才行,各科都得平均。前几年的特招也变了质,结果推荐的都是靠自身学习也能考上好大学的孩子。
还是初一时,她看我给同学们讲作文课,和我商量,也要给同学们讲一课,我当时是抱着怀疑的态度,认为她还是一个孩子,怎么可能上课?但是她一次又一次地和我商量,我说,那你就做准备吧,准备好了告诉我。她真的开始备课了,一周左右,对我说,可以讲了。我给她安排了时间,她就给跟她年龄几乎差不多上下的同学讲了一课。她讲的是怎么构思童话故事,其中讲一个大老虎的故事,有三种故事结尾,每个结尾都打破了我的常规思维,让我大吃一惊。她又给孩子们批作文,启发大家怎样编故事。由于她也是一个小孩,走路的时候还左右蹭着桌子,蹦蹦哒哒的,十足的孩子气。我当过语文老师、教导处主任,对教学有自己的看法,此刻,坐在下面听课,不由得不佩服了,女儿的思维实在是奇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必然精彩。
大学寒暑假, 女儿回家,我早早地用书法写了一副字或者一首诗,张贴在门上或者墙上,作为这个假期的格言和目标,勉励她多做事情,不虚度光阴。记得,第一个暑假,我正练书法,写道“热烈欢迎邹臾含回家!”女儿一进门看到非常兴奋,用手机拍了张照片传给了同学们,孩子们纷纷留言说,你爸太有爱了。
她在学校过生日还没起床,我早早给她写了一首诗发过去,表示祝贺,回顾她成长的历程,勉励她继续进步。 我和她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在文化广场,我们租一辆自行车,一边骑一边聊,半个小时聊不够,就再交钱接着聊,我发现她思考问题越来越深刻。
3
女儿爱好写作。刚上小学,还没认识多少字,她口述诗歌让我记录。小学三年级时,她陆陆续续写了30多篇童话在《校园文化》发表。我给市青少年作家协会小作家辅导班讲作文时,她在课堂上和我商量,写小说可不可以?我说可以,下课后,交给我一篇小说《风铃的干扰》,第二次又交了一篇《猫的婚礼》,后来发表在《小小说大世界》上,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她创作的积极性。她光写废的小说,就有好多,几乎都是宏大的构思,仿佛每一个故事都要试图写出像《哈利波特》一样。作为孩子还不具备这个能力,我劝她写点短篇小说,但她仍把写中长篇作为追求的目标。女儿写小说比做数学题更快乐。记得一次元旦在家,我说你要不想做题,就写小说吧,一个小时必须写完一篇。我其实也有难为她的意思,让她知难而退。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到一个小时就交了一篇小小说,塑造了一个问题少女形象。我心里暗暗想,这是小说家的料啊。
小学五年级的暑假,女儿要写一篇小说,她不会用电脑,让我给她打字。她盘腿坐在一个破旧的转椅上,一边轻轻地转着,一边一句一句地说,竟口述了一篇几千字的故事。上初中一年级了,一天,女儿背着手走到我的书房说,爸爸,我告诉你一件事儿,但你不能说我。我说什么事,你说吧,我不说你。她把手从身后伸到胸前,手里捧着一个本子,递给我,说她写了一篇小说。我看厚厚的一本,封面写着《月下华尔兹》,里面还画了几个美少女的插图。我一口气把这篇1万多字的小说看完了。故事是玄幻的,刚读时都是故事中的人物陆续出场,中间展开一个母女相遇和别离的故事,读到结尾时,竟然被母女真情感动了。女儿的写作才能,使我陷入了矛盾之中,是鼓励还是反对,不让写,我怕她的才能像火花一样,闪瞬即逝。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虽然少年早慧,但不好好培养,一事无成。让她写,又怕她这样偏科,高考怎么办?毕竟不是过去钱钟书数学打零分还可以进清华的年代,竞争多么激励啊,所以说做一个中国好爸爸也很难的。女儿的小说《月下华尔兹》在《雪花》杂志发表了,得了260元稿费,女儿很是高兴,非要用自己的稿费,给我买一双鞋。然后给她姥姥姥爷买了礼物。后来一发而不可收,她的小说《左东右西》,被我省文学杂志《小说林》看中发表,给了400元的稿费,女儿为了表达孝心,还给我买了一件夹克衫。紧接着,又写了中篇小说《闭上眼,默念三遍》《叛逆》等等。
高中一年级时,她和同届女同学杨凯迪非常要好,俩人经常到我家来玩。女儿做什么事情,也喜欢和大家一起做。她构思了一个故事,背着我和凯迪共同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梧桐街》,故事反映两个少女的友谊和成长,语言很有年代感,采用的方法新颖,用两个女孩的视角进行第一人称交叉叙述,她说,她和凯迪每人都接着对方的故事写,性格有差异,文笔不同,就塑造了两个不同性格的孩子。这个小说写了五六万字,就放弃了,因为高考到来了。上大学半年后的寒假,女儿也没有把这个故事写完的意思,我认为非常可惜,我和她讲孟母断机的故事,如果一件事做不完,就等于拿着剪子把纺织出的布匹剪断,所有先前的付出也都白费。她承认这个道理,但是放弃了这么久,故事也早已忘记,再写下去确实很困难,并且她说凯迪没有时间,她妈妈让她看仓库每月可挣500元。我心里暗暗着急,凯迪很优秀,文笔好,去看仓库就是人才浪费,于是我给她妈妈打电话,说明要鼓励两个孩子继续把这部长篇小说写下去。凯迪的妈妈通情达理,积极响应我的号召,并且说如果需要出钱,就说一声。我说不用,如果这部书需要出版的话,由我来出资,她只要让凯迪和女儿一起写小说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也和女儿发了脾气,要她克服困难完成。她和凯迪重新把故事构思了一遍,又续写了五六万字。就这样,她们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诞生了。
女儿发表了很多篇小说,我主张结集印刷,她反对,认为小说写得幼稚。后来我说,把这些作品收集在一起也是一个纪念,要不就丢失了,以后很难找到。《我怀念的》出版后,我给她召开了一个研讨会,她也极力表示反对,但是考虑到要做一些宣传,她最终还是同意了。会开得很成功,蒋兴莲大姐、卢伟光、赵月伦、李连荣、张茂颖、鲁雨洲、刘雨馨等文友给她写评论鼓励,新闻媒体也对她进行了采访。女儿在研讨时表示,她要把艺考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出来。但她到了大学之后,一直忙于学校的学生会工作和班级工作,从宣传部长到学生会副主席到团委副书记,班级还兼任团支部书记,还有自身的学业,本来就很忙,由于学校鼓励大学生创业,她报名开办了一个邹臾含摄影设计工作室,生意很不错,友人相帮,接了一些墙体彩绘的活,组织同学施工。给学生拍写生照,赚了一些钱,写作,已经放在脑后了。
本科第三年,也就是2014年8月,在我的鼓励下,她关闭了摄影设计工作室,开始写长篇小说。2015年3月,她写完了。由于写作耽误了赚钱,经济上出现了危机,为了鼓励孩子写作,我说,写20万字给6000元奖励。在她倦怠时,我把钱取出来,故意打成一个扇面,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发过去,告诉她写到规定字数,这笔钱就是她的啦!她妈妈说,写到30万字,承诺再拿4000元奖励。就这样,我们用精神和物质,激励她写完了这部近40万字的长篇小说。她基本是写一章发给我一章,我们看着很痴迷,看完了,就积极评价,然后激励她再写,她也很快就把新的一章发过来。我很吃惊,作为一个二十岁的女孩子来说,能够驾驭庞大的结构确实不容易。当今社会,小说市场并不看好,尤其对没有多少名气的作者来说,想走市场也很难,有的小说直到拍成电视连续剧了才开始火。很多著名作家,包括路遥这样的顶尖大作家最早发表作品的时候,都有多次投稿不中的经历。文学事业和其他事业一样,不付出艰辛的努力,不耐得住寂寞,也很难成功。现在,女儿认为《艺考生》有很多幼稚之处,希望大家不要过高评价,说明她在进步。前年,女儿写了一部中篇小说《沙城》,我读罢,感觉语言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成熟了许多。当时,韩乃寅老师看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向《小说月报》推荐。一个小说家的基本功就得会讲故事、埋伏笔、抖包袱,这样作品才能引人入胜。
4
女儿崇尚奋斗。艺考改变了女儿的人生,她去北京的日子,是她人生历程中的低潮,是心灵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蜕变,具有特别的意义。在文化课较差的情况下崛起,对于别人,可能登的就是一个山丘,而她就是要攀登一座高峰。甚至有的老师也认为到哈尔滨学习,考一个普通院校就很不错了。在抉择时,我问女儿,你要考哪个美院?她说要考天津美院。我说,既然京津是一个画法,我说,那你就到北京去吧。在她同学的召唤下,她提前去了北京,每天从早晨五点画到后半夜一两点,有时画着画着就睡着了,甚至长期静坐得了坐骨神经痛。那年我考重庆公选,路过北京去看女儿,一开始看她画得并不理想,我心里也深深忧虑,等我再去的时候,发现她有了很大的进步,竟在几百名考生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给了我一个惊喜,正如小说中所说的是凤凰涅槃般的新生。专业课的证书下来好几个,但文化课是短板,女儿一脚踏进美院大门,一脚仍在外面,怎么办?只有拼了,她拼命补习,到英桥学习文化课,穿梭在一个补习班到另一个补习班之间,经常学到半夜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二模文化课成绩提高了一百多分,忘记的知识被唤醒了。女儿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所以我理解了女儿小说的封面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了,那溅起的色彩,像太阳爆发的日冕一样,蓬勃而充满力量,冲破人生的黑暗,迎来的必然是光明。
5
女儿渴望激励。文学的成长来自潜移默化,直接或间接的激励。在参加2009年雪花文学杂志举办兴凯湖文学笔会时,聆听了诗刊社常务副主编李小雨的讲座。见到了前来采风的著名作家阿城、李志臣。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诗人李琦,小说家、《小说林》主编何凯旋来鸡西采风,给她辅导等。尤其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黑龙江作协副主席张雅文,2011年来鸡西演讲时,一直鼓励女儿,后来为她的小说集出版写了序言。2015年7月,我带着女儿去北戴河拜见了张雅文老师,她给臾含题词。到北京时见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美女作家,还有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资深编辑,这些作家都对女儿给予激励。我市的滕宗仁教授给臾含讲过文学课,鲁学民总编、蒋兴莲、姜玉敏大姐,高翠萍、李连荣、靳银环、李玉兰、陈焱、李载丰等文友为她写评为她校稿。尤其这次出书,高翠萍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在省萧红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王立群的推荐下,女儿16岁加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是年龄最小的会员。还被吸收为黑龙江青少年写作研究会会员,担任鸡西市青少年作家协会副主席。当她把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集《我怀念的》,赠送给油画《父亲》的作者、时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时,罗院长很惊诧在美院学生中竟然有一个小说家,他高兴地和臾含合影留念。文学是一个既高尚又枯燥的事业,不深入其中,是不知道其中的乐趣和煎熬,但唯有一代又一代人,接力传承文学事业,才能让文学长河,浩荡不息,永不干涸。用文学展示地域的风土人情,内心的感慨感悟,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时代发展的烙印痕迹等,是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臾含是千千万万作家后备力量中的一个,她的年龄和她的文字一起走过了幼苗时期,开始了茁壮成长。
《艺考生》热卖,出乎我的意料。北京、上海、重庆、海南、哈尔滨等十几个城市的读者通过网络联系邮寄,很多家长说,他们的孩子正在艺考,买书是为了激励孩子奋斗。买一本书对于每个人都不是问题,但小爱汇成大爱就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谢谢大家。她的伯伯叔叔阿姨们都说,我们见证了臾含的成长,参加签售会,就是去支持她。我感谢为签售会付出辛苦的每一位朋友,大家用实际行动支持臾含的小说创作,相信激励,会使她写出更多更新更美的作品。
2019.2.6
作者简介:邹本忠,农业推广硕士,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副主任、《鸡西政协之声》编辑部主任。曾在教育、金融、出版、党政机关等部门工作过。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鸡西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被评为2016年中国梦·鸡西最具影响力人物十大德艺双馨文艺名人。主编《黑龙江东部诗群2009》等十几部作品集。出版诗集《大地吟咏》、《守望家园》、《想起我故乡的云朵》、《故乡,诗歌最深的情怀》,散文集《穿越时空的花朵》,散文诗集《春三月》,合著长篇报告文学集《非常之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