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击
名家散文名家小说名家诗歌签约作家作家档案文坛资讯
散文天地
生活美文往事回忆亲情友情博文选登东方散文西部散文
生活随笔
情感驿站生活空间人在旅途灯下漫笔报告文学百家悦读心灵鸡汤征文选登文学赛事
诗歌星空
现代诗歌古韵新声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诗歌赏析谈诗论道散文诗页原创歌词
小说方阵
国外小说现代小说都市言情微型小说故事新编讽刺小说
文学评论
小说评论散文评论诗歌评论新书快递文化时评作家访谈
文艺荟萃
网络文学文化遗产作家信札书画世界美术周刊人文关注文娱生活文史博览
校园文学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蒲公英文学大学作文

蒋登科:和诗人洛夫有关的一些记忆

发表时间:2018-07-12  热度:

 

洛夫先生的作品读过很多,上大学的时候就开始断断续续地读,从最初的不太懂,到后来逐渐懂了,再到后来非常喜欢,一直读到现在,估计今后还会继续读下去。可以说,洛夫的每首诗都具有唯一性,而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作品,也都具有不同的艺术个性,一直不会让人出现阅读疲劳的感觉。读他的诗,可以获得很多感受和思考:关于艺术、关于历史、关于人生、关于生命、关于爱情、关于故土……洛夫先生在世的时候,我没有为他和他的作品写过什么文字,因为我觉得写他的人太多了,研究他的专著已经出版过好多本,肯定不差我的一篇小文章。我只顾着读他的诗,在他建构的诗意世界里感受现代诗歌无可替代的魅力。但是,没有想到的是,2018年的319日凌晨,洛夫先生突然去世了,使台湾诗坛甚至整个中国诗坛失去了一位重量级的诗歌前辈。噩耗一传出,整个华语诗界都震惊了,网络、微信中几乎全是关于他的消息,也有很多人重新贴出他的作品。

我与洛夫先生有过多次见面交流的缘分。打开一串保存照片的文件夹,洛夫先生似乎就站在我的面前。回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就想记下来,算是我对洛夫先生的一份纪念和怀念。

我第一次见到洛夫先生是在1993年。当年9月,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举办“93华文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那是新诗研究所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性会议,邀请到很多海内外的著名诗人和学者,其中就有洛夫、叶维廉等。在会议举办之前,《中外诗歌研究》(当时还叫《中外诗歌交流与研究》)要提前编辑出版一期会议论文专号,邹绛先生是主编,但稿件整理和主要的编辑工作是由我完成的。洛夫先生寄来了一篇稿子《超现实主义的诗与禅》,是手稿复印件。文章不长,但他谈到了关于诗歌的一些新话题,这使作为第一个读者的我非常高兴。他们到了学校之后,我主要负责和他们联系,包括食宿安排,甚至在会议间隙陪他们在校园散步。在此之前,我一直有点忧心忡忡,因为他们都是大人物,担心接待不周,给他们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影响会议的和谐。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都非常谦逊,待人温和,而且在多年之后,我和他们回忆起会议期间的一些事情时,大家都还记忆犹新。我当时就在想,真正的大人物可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看透了很多事情,不需要摆什么架子了。而那些喜欢摆架子的人,恐怕还不能算是大人物,最多属于不大不小的人物吧。

大概在1997年秋天的时候,洛夫先生再次应邀访问中国新诗研究所,研究所为此举办了一场题为“因为风的缘故”的诗歌朗诵晚会。举行这样的活动是新诗所的强项,因为学校有著名的五月诗社,研究所有很多年轻的研究生,他们都非常积极,也很能干。198610月举行的全国新时期诗歌研讨会的诗乐晚会、19879月彭邦桢来访时举行的“月之故乡”诗乐晚会等,都给参与其中的诗人、评论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遗憾的是,我当时在苏州大学读书去了,没有参与接待工作,只是从一些报道中了解到那次活动的盛况。

200511月上旬,“新世纪华文诗歌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现代诗年会”在广西玉林师范学院举行,蔡其矫、洛夫、痖弦、谢冕、吴思敬、王光明、陶然、叶橹、卢斯飞、张清华、陈仲义、沈奇、陈敢、陈祖君、孙良好、方明等出席了会议。我在会议期间第二次见到了洛夫先生。我向洛夫先生介绍我自己,十多年过去了,他居然还记得我,说他第一次到重庆的时候,就是我接待了他,陪他在校园散步。由于玉林没有机场,会议结束后,乘坐飞机返程的专家一起到了北海,第二天从北海离开。傍晚时分,大家在北海的银滩漫步,感受海天一色的风景,边走边聊天。洛夫先生是和夫人一起参加活动的,他突然发现夫人不在身边,于是和几个人一起返回寻找。原来,洛夫人与另外一些人一起,在路边的一些小摊上看东西。有人还开玩笑说,大名鼎鼎的洛夫先生怎么像个小孩一样,见不到夫人就失魂落魄。据说,他夫人一直对他照顾有加,两人感情很好。

2011117,我在北京参加完一个会议之后乘飞机到珠海,诗人周野到机场接我并送我到横琴海关出关,到澳门大学参加“叶维廉与汉语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于叶先生在诗歌界、学术界的地位高,影响大,参加此次会议的人很多,按照姓氏音序排列主要有北塔、傅天虹、荒林、黄永健、蒋登科、柯庆明、昆南、刘茉琳、刘毅青、洛夫、施议对、石了英、王家新、王无邪、翁文娴、闫月珍、叶维廉、喻大翔、张冬明、张节末、张万民、张卫东、张英进、张志国、郑蕾、周晓风、朱寿桐等,其中有很多是叶先生诗歌起步时的老朋友和他后来的学生。我曾经听到叶先生多次谈到洛夫、王无邪、崑南等前辈文艺家。在8日举行的讨论会上,我发表了题为《〈赋格〉的诗学价值与文学史意义》的文章,主要谈论了这首诗在现代诗歌发展中的特殊价值,并和荒林主持、评议了一场专题研讨会。洛夫是叶维廉先生在台湾时期最要好的朋友之一,也是诗歌艺术探索上的同道。他在会议上谈到了叶先生的创作经历和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回顾了他们之间长达数十年的深厚情谊,让人动容。9日上午,会议组织大家参观澳门的一些景点,包括妈祖庙、大三巴等,恰遇小雨,大家举着伞边走边聊天,谈到了台湾、香港诗坛的一些趣事,还在一些景点合影留念。对于诗人来说,雨中漫步或许是一种特别的体验,不过,我当时没有想到那居然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洛夫先生。

回想起来,我和洛夫先生的几次交往都是在诗歌方面的会议上。他的话不多,但很智慧,待人温厚,没有架子。虽然被称为“诗魔”,但他的言谈举止却不像有些诗人那样激情飞扬,倒是很内敛,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沉思者。在我的印象中,他每次参加活动都是和夫人同行,他甚至还帮夫人提着小包,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感情很深厚。

除了阅读洛夫先生的作品、和他参加一些诗歌会议,我还参加了一些与洛夫先生有关的其他活动。他本人不在场,但大家都会谈到他,回想起来也挺值得怀念,至少说明他在诗人、读者中的地位很高。

2010年,重庆诗人唐诗在朋友的支持下设立了一个“中国当代诗歌奖”,首次评选时段为20002010期间的作品。这是一个纯民间的奖项,没有奖金。我当时应邀担任了评委,通过提名推荐、网络投票、评委投票等程序,严格按照公布的计分比例计算入围者的各项得分。201110月在重庆荣昌颁发了“中国当代诗歌奖”首届创作奖、评论奖、翻译奖、贡献奖,共20人获奖,其中创作奖获得者是伊沙、洛夫、王家新、华万里、南鸥等5人。应该说,就其贡献和在诗歌界的影响来说,洛夫获得任何诗歌奖项都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洛夫先生没有参加那次颁奖活动,他肯定也不在乎得不得奖,但我有幸在颁奖仪式上代表评委会宣读了创作奖、评论奖的颁奖词,感受到洛夫先生及其作品在读者中的影响。

20154月初,由中国诗歌学会、绵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李白诗歌奖初评工作启动。这是一个奖金很高的奖项,大奖获得者可以得到5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据说是当时全国奖金最高的诗歌奖项。曾凡华代表中国诗歌学会出席初评会议,叶延滨、林雪、高昌、霍俊明、蒋登科等应邀担任评委。组委会共收到各类参赛作品1000多件,经过认真评审,50件作品入围终评。评审结束后,组织评奖的诗人雨田兄私下问我是否愿意继续参加终评。我说事情太多,奔波太累,便推辞了。其实,我主要是觉得入围的诗人太多,尤其是名家太多,其中包括洛夫、杨炼、欧阳江河、西川、王家新、于坚、沈苇、杨克、卢卫平等,每个人都有获奖的条件,评审起来非常困难。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后,我注意到洛夫先生凭借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和申报的《洛夫诗全集》获得了大奖。这应该是对他创作成就的又一次肯定。

我和洛夫先生的一些朋友也比较熟悉,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也时常会谈到洛夫和他的创作。

许世旭先生是著名汉学家,生前是韩国高丽大学教授,也是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的客座教授。他多次到新诗研究所讲学、参加学术会议,有几次在重庆呆的时间差不多都是一个月,我因此和他有过不少交流。上世纪5060年代之交他在台湾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时候,正是洛夫他们在诗歌创作上蒸蒸日上的时候。许先生在1960年认识了叶维廉,并进一步认识了更多的台湾诗人,他们时常在一起交流诗艺,甚至在路边小摊一边喝着很差的白酒,一边谈诗论艺。许世旭和台湾地区的很多诗人都是终生的挚友,其中就包括洛夫。他在和我谈论台湾地区的诗人的时候,多次谈到了纪弦、洛夫、郑愁予、叶维廉等等。每每谈到他们,他就会激动起来,仿佛回到了年轻时激情飞扬的岁月。可以看出,很多台湾诗人在他的人生历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

叶维廉先生比洛夫小近十岁,但他们也是挚友。我是1993年第一次见到叶先生的,后来又多次见面。20012002年,我以富布莱特学者的身份到加州大学圣迭戈校区文学系研修,合作导师就是叶维廉教授。在学校的图书馆,我查到了叶先生介绍台湾诗人的译诗集和一些相关论文,他认为洛夫先生在诗歌创作中非常注意“语言的冒险”,这才有了他在诗歌语言建构方面的不可替代性。关于这一点,无论是洛夫的成名作《石室之死亡》,还是他晚年的代表作《漂木》,甚至一些短章,都可以作为扎实的证据。在那一年中,我几乎每周都要和叶先生聚会一次,一边喝咖啡,一边聊天,其中的重要话题之一就是叶先生在香港、台湾时期的学习、生活、创作情况,听到了很多在以前的文献中没有见到过的信息,无论是政治上、生活上还是艺术探索上,他们都经历过不少曲折。这使我深深觉得,他们那一代诗人取得那样突出的成就实在不容易。我也由此对他们增加了一份敬意。叶先生非常珍视和台湾诗界的友谊,经常回台湾参加诗歌活动,包括《创世纪》诗刊举办的一些纪念活动、朗诵活动,甚至仅仅是朋友聚会。

回想起来,我认识洛夫先生的时候,他已经65岁了。他去世的时候是90岁。就是在这个年龄段,他依然没有停止创作,而且写出了广受好评的《漂木》。这说明他的创造力是惊人的。他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诗歌、散文、评论和翻译作品,有很多作品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名篇。这样的诗人、作家,根本不需要自己高声喧哗,历史和诗歌艺术的发展都会记住他。我以前没有写过关于洛夫先生的评论文章,只是写过一些作品的鉴赏文字。他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诗学启示,为现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很多需要总结和记取的经验,需要长期用心、执着地加以研究才能真正有所揭示。我愿意成为洛夫先生的一个忠实读者,视洛夫及其作品为现代诗歌史上的一座挺拔而丰富的高山,永远以仰望的姿态来对待。

人的自然生命始终是有限的,但渗透着生命意识的诗歌却可以无限延续下去,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也由此延续着诗人的生命。洛夫就是这样的诗人。诗魔,自然具有别样的魔力和魅力,我相信,即使再过很多年,热爱诗歌的读者、文学史和诗歌史写作者,都不会忘记洛夫这个名字和他的具有开创性的诗艺探索,以及别人难以取代的艺术成就。 

(蒋登科,文学博士,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temp.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