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击
名家散文名家小说名家诗歌签约作家作家档案文坛资讯
散文天地
生活美文往事回忆亲情友情博文选登东方散文西部散文
生活随笔
情感驿站生活空间人在旅途灯下漫笔报告文学百家悦读心灵鸡汤征文选登文学赛事
诗歌星空
现代诗歌古韵新声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诗歌赏析谈诗论道散文诗页原创歌词
小说方阵
国外小说现代小说都市言情微型小说故事新编讽刺小说
文学评论
小说评论散文评论诗歌评论新书快递文化时评作家访谈
文艺荟萃
网络文学文化遗产作家信札书画世界美术周刊人文关注文娱生活文史博览
校园文学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蒲公英文学大学作文

张继炼:岁月与人生的馨香 ——读张娉散文集《月光怀想》

发表时间:2018-06-07  热度:

  

中国汉字的魅力和美丽在于她的象形,一个个汉字本身就是活着的艺术,活着的景物,活着的事物,活着的人物,活着的内在和外在的释义。

最美的文章也美不过方块汉字本身。

方块汉字的美丽和魅力体现的主要是“个体美”、“独特美”,因为每个汉字都有着独特的、个体的、完美的释义。

一个个美丽而魅力的文字排成行,就是“排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也就是“排字人”想说的话;一行行短话连成长话,就成了句子;一个句子一个句子连了起来,就成了文章;把一个个文字变成一行,变成短话,变成句子,变成文章的过程就是写文章,就是作文,就是写作;而写文章、作文、写作的“人”就是作者,写得多了,成了写匠,写得多了好了就有可能成为了作家。

1.基本问题

当作者把许多文字“排成了行”,把许多文字组合在了一起,所表达的意思就超过了文字本身,文字就有了新的涵义。一次次把许多文字组合在一起,每个作者有着不同的方法,这就会产生“这一组文字”同“那一组文字”有可能“重复”的问题,就会产生“这一组句子”同“那一组句子”;“这一段落”同“那一段落”;“这篇文章”同“那篇文章”有可能“重复”的问题。

“这篇文章”同“那篇文章”有可能“重复”的问题,多发生在把许多单篇文章集合在一起,也就是结集出版的时候,同一个事、物、景、人,甚至同一情感、同一情绪、同一叙述方式、同一表达形式的“重复”问题。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基层的,初写作者更容易犯这样的“重复”错误,或者说屡见不鲜。这个问题比较普遍的原因多是出版社责任不到位,责任编辑责任不到位,而对于作者而言,“责任”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这样的意识,二是没有这样的水平。

这个应该不是问题的问题,我在南昌一个大型的作品研讨会上讲过,在广东东莞的一次文学座谈会上讲过。

所以,当我在连云港著名景区“花果山”上接到张娉的电话说她要出书时,也不管她当时忙闲,一口气就讲了三个必须注意,必须解决好的基本问题

除了上述讲到的“重复”问题,许多作品收集在一起结集,还要处理好“写作具体时间”的释义和说明。文章写的是“前年……”书是2017年出版的,读者误以为这篇文章是2015年左右写的,看完内容才知是十年前的事,增加了阅读障碍,影响了阅读快感,降低了赏析层次。

第三个基本问题就是“脉压差”问题。作品在媒体发表,特别是在报刊发表时,负责任的编辑要进行必要的修改,特别是要根据类别、版面、刊物风格等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调整。文章发表后反响不错,后来出书时,由于篇幅的不受限,或觉得编辑修改有误而将原稿收入集子,结果,此文章非彼文章,水平相差较大。再就是出版第一本集子时,往往由于年代跨度大,作品的水平参差不齐,而影响读者阅读情绪和阅读效果,降低作者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作者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往往不是作者最好的作品,往往是作者写的最差的作品。

当时,我那么认真严肃,也没有多想别的。

拿到《月光怀想》的书稿,总有些担心。大夫担心病人不按时吃药,花卉担心不按时浇水,书稿读多了就担心出那些不应该的基本错误。

叙述语言、过渡语言要比抒情语言容易“重复”。写自己意外车祸这件事,《冬青花开在戈壁》里基本上是详写,而《留住阳光》里是“一过性”叙述,角度、事件、情感均无重复感。这个话题还出现在好几篇文章里,都没有出现“重复”问题;“胡杨”几乎涉及到十次,“巴丹吉林”、“雪”“读书”“树叶”等,也是“不厌其烦”写到,没有发现角度、叙述、语言等的重复。啥原因呢?仔细一想,想起了张娉的另一个重要身份:编辑,且资深编辑。明白了,她编《阿拉善日报》(居延海)文学副刊多年,星期六接到她的电话,多数是先笑,得了,肯定是约稿。“这一期头条有些弱”“这一期抒情散文差点”“这一期……”报纸是“公”家的,“公”家的事都那么认真、细致、敬业、奉献,何况“自己”的事呢。

约稿的张娉和张娉的约稿,至今都留在阿拉善文学人的口碑里。其实,这一点很重要,“精神”是永恒的,“留恋”是难忘的,“记忆”是思念与美好的。

2.风俗画家

内蒙古跨越东北、华北、西北,太阳需要走两个小时,地域文化差异较大。

地域文化是文学作品的根基和灵魂。

张娉是包头人,来阿拉善多年,阿拉善的山、水、林、木、草、湖、沙、人、事、心、情感都有不凡的描写,连“国民党军官留下的姨太太——一袭长裙的女子,独自站在黄昏的荒野中眺望,没有云的天空,显得难以寂静”能出现在《与青春有关的记忆》里,你能不说她就是一位阿拉善本土文化的风俗画家?

《月光怀想》等一批抒情散文作品的情感真实,语境优美,叙述流畅,表达贴切,语言丰富,文风细腻,属于优秀散文之列,每每读来,打动人心,激动魂灵,激发思考,搅动想象,挥动记忆,回味无穷而使阅读快感、阅读情绪、阅读赏析、阅读感叹、阅读效果由畅快、惬意、温暖到化入心灵而精神、灵魂。正如:

“胡杨举风迎秋实,

红柳依偎叙友情,

居延长歌伤别离,

弱水轻吟思月圆。”

——《等你,在胡杨树下》.

 

3.阅读化心

一位专家建议,小学三年级到初中的语文老师,特别是讲作文的老师一定要写作,只有创作文学作品的老师才能教好作文。

阅读是创作的前提,提倡全民阅读,也应该提倡全民写作。

《芬芳书香润我心》《父亲留给我的财富——知足者常乐》《死如秋叶之静美——重读“穆斯林的葬礼”》等作品是写和阅读有关的文章。

“……拥有生命,便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如果有人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就可以看一看《穆斯林的葬礼》,它唯一可以教会我们的,就是那一份纯真的感动……

作者给全书设置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读来着实让人心动。每一章的名字都很特别,全是两个字,“月”、“玉”交替出现,发出一种淡淡的的光,朦朦胧胧,如雾如烟,如云如纱。

——《死如秋叶之静美——重读“穆斯林的葬礼”》

即使读一本书的感受也写得美丽、忧伤、动人、流畅,让你欲读此书之愿望油然而生,寻书问声,寻声问书。

从张娉的文字里,还读到了她的阅读量:名著里的文学人物、名家的闪光格言、名言、名句。《用心守住最后一片叶子》里有“在给自己找了许多坚强的理由后,终于想起用欧亨利这篇《最后的藤叶》自勉。”

“父亲喜欢读书。从小就喜欢听父亲讲故事,小时候家里有很多书,藏在一个柜子里,有马克吐温,有契诃夫,有鲁迅……父亲的故事也都是从那些书中得来的。父亲爱读书,让我从小接触了很多书籍。记得小时候母亲差我们帮忙做家务,只要我在看书,不管什么书,父亲都会出面不要打扰我。芬芳书香浸润了我的心,也使我在工作中受益无穷。”

——《父亲留给我的财富——知足者常乐》

“经常都要抽时间读点中国古典文化的书籍,为的是能在喧嚣的生活中守望一片精神净土。特别是在夜深人静时,坐在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里,孤灯下,轻轻地打开心仪已久的书,看前庭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浓郁的书香伴随着“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扑面而来。我细细品味着醉人的书香,愉悦的心情也为之升腾。”

——《芬芳书香润我心》

因而,张娉的“阅读”可见一斑,阅读成灵魂,阅读成心境,阅读成精神……

4.纯度和密度。

所谓“纯度”,就是指文章要纯粹,纯净,纯洁,利索。作品要最大限度地做到少杂质或无杂质;要求作品的思想、语言及修辞要像金子一般纯粹,每一篇作品都需反复打磨和提炼。

所谓“密度”,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让有限的文字和篇什展现更多更充分的精华的东西。密度也是创作的容积率,是文字或篇什的分量。密要有度,过密,容量多,就会没有张力,读起来不美;密度不够,就显得节奏太慢,缺乏韵律。

一些作家不注意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文章,特别是散文的“纯度”和“密度”问题,使作品读起来有“障碍”,不流畅,不美。

这是一个作家的成熟度问题。

编辑出身的张娉这两个问题处理的或是解决的是到位的,值得包括我自己在内的阿拉善本土作家,以及那些许多还走在成熟路上的作者们学习。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temp.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