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击
名家散文名家小说名家诗歌签约作家作家档案文坛资讯
散文天地
生活美文往事回忆亲情友情博文选登东方散文西部散文
生活随笔
情感驿站生活空间人在旅途灯下漫笔报告文学百家悦读时事要闻征文选登文学采风
诗歌星空
现代诗歌古韵新声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诗歌赏析谈诗论道散文诗页原创歌词
小说方阵
国外小说现代小说都市言情微型小说故事新编讽刺小说
文学评论
小说评论散文评论诗歌评论新书快递文化时评作家访谈
文艺荟萃
网络文学文化遗产作家信札书画世界美术周刊人文关注时事要闻文史博览
校园文学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蒲公英文学大学作文

冯三四:文字里的真心英雄

发表时间:2023-02-21  热度:

 

   1676698625822.png  

冯三四,本名冯诗斌,作家、诗人、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音乐家协会会员,南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南宁市青秀区作协副主席。广西博白人,汉族,研究生学历。曾获自治区级“百姓学习之星”称号、南宁市“优秀作家”、“青秀诗人”等荣誉称号。创办壮府艺术村文学创作基地、壮府文艺创作室、冯三四工作室。作品散见于《中华辞赋》《诗歌月刊》《作家文摘》《红豆》《金田》等刊物。出版专著有:诗歌集《去年的风花雪月》、散文集《行走与回眸》《推开昨日的柴门》《借我半生风月》等。发表音乐作品有:歌曲《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故乡》《悠悠邕江水》《向六万大山表白》《命运》《锣鼓响起来》《等你来》《感恩》《永安在我心间》《老水鸣的时光》(作词)等数百首。居住广西南宁市。

   

 

        冯三四:文字里的真心英雄 

     文 / 李宗文 

 

  在南宁的很多文化活动场合都可以看到冯三四。“如果这个时候冯三四不出现有点不正常。”冯三四是个爱学习的人,经常会找作家们聊天。“今天不和冯三四聊几句,似乎有点不对劲。”这些话是段子,也是事实。 

  事实上,冯三四是个总能给人惊喜的人。仅一年的准备时间,推出了诗集;又过一年,散文集出版面世。他在跟时间赛跑,更是和自己较劲。冯三四的散文中有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 有一种责任担当意识,更有一份自己对人生的领悟。

微信图片_20230218132452.jpg


  冯三四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他看到的这个世界。这又有什么呢?他的喜怒哀乐,他的隐忍,他的洒脱全部在文字里。不见得高深,想想也对,又不是写给哲学家看的。虽然,他有时候长叹 一声。叹息之后,他觉得自己该做些什么。于是,他默默地走进书房。尽管这时候已是深夜时分。 

  冯三四是个精力充沛的人,这保证了他有充足的时间结交朋友。在饭桌上,他朗诵自己的诗歌或者散文。在善意的笑声中, 他坚持念完,其实坚持又何尝不是一种胜利。更何况,他的到来,他的邀约,给太多人带来了欢乐。而事实上,给人带来欢乐,在这个时代实在太需要。 

  表面上憨憨的冯三四有着很深的家园情怀。比如,他写他的父亲,他写他的家乡。其实,我从没见过他的父亲。每次去三四兄家里,都不能见到老人家。我想老人应该是身体不好吧。偶尔会见到冯母,一个开朗、爱说话还懂识谱唱歌的老人。她乐观, 会唱好多歌曲。我想,陪伴这么可爱的老太太度过一生的老人, 一定是个幸福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好人。 

      直到有一天,冯父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好人离开美好的世界,必定有好的结局。老人走的那天,首府不少知名文化人都到场相送。 

  老人累了一生,要回到一个叫大车坪的地方。这个地方正是冯三四的故乡。因为去过大车坪,我能领略他对家乡的那份情感。就算回来后,我脑子里依然是关于冯三四父亲,关于大车坪的记忆。冯三四的父亲生活在大车坪这片土地上,直到1998年离开这里到南宁居住……

 

微信图片_20230218132432.jpg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们依稀看见,冯三四的父亲骑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后座驮过生病的冯母,还驮过五个上学或者赶集的子女。这辆自行车哦,驮过早起的薄雾,驮过袅袅的炊烟,还驮过浓浓的斜阳,直到把自己的身影驮成一道越来越模糊的影子,与老宅后的狮子头山苍茫的夜色融为一体……

  拾阶走上冯氏老宅六十九级台阶,可以看到大车坪小学的方向。可以想象光阴演绎的各种故事,可以想象的一幕是:当年作为生产队长的冯父,白天带领村民在大车坪的每一寸土地上洒下汗水 ;晚上,在分农具的时候,等大家都分完所有的东西,冯父默默地取走了最后一份大家不要的……

  冯父放好农具,来到台阶上,默默地抽起水烟,目光凝视着孩子们读书的地方。

  冯父再也不会看到的是:冯三四每年都会回到大车坪好多趟,每一次在小学的操场上,鲜红的国旗迎风舞动,冯三四和他捐助的孩子们一道安静地站着,回望父亲曾经蹲过的台阶的方向…… 

微信图片_20230218132412.jpg


  在中国的大地上,有多少个大车坪,又有多少这样的父亲? 

  又有多少冯三四这样的汉子在自己的命运轨迹上不认命地奔跑,为了自己的文学之路狂奔不已?

  冯三四在《推开昨日的柴门》中叙述的是中国几亿人共同的生活和命运。他们的成长和成功史,浓缩了一代人的悲欢离合。村头的老树见证过,晚霞中的红蜻蜓见证过,都市里的灯红酒绿见证过,朋友的肝胆相照见证过。 

  冯三四在文字里记录这一切,记录这个时代的滚滚向前。他很欣慰,所有的朋友一 起和自己分享。白纸黑字,真情表诉。字里行间,淋漓尽致。 

  有时候觉得生活缺谁都不能缺他。他就是冯三四,不仅给你笑声,给你思考,更给你人生的一股暖意。

  在这暖意中,我们相互依偎,互相取暖,都努力去成为文字里各自小小的真心英雄。 

 

文学的微风细雨

文 / 冯三四

微信图片_20230218140127.jpg

  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故乡是博白县永安镇大车坪。大车坪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村庄,距离县城36公里。村庄已有180 多年的历史,是清末著名抗法民族英雄冯子材年轻时流浪生活过的地方。去年自治区党委原书记为该村庄赠送“大车坪”“大车坪文化广场”等题字。我童年在这里度过。我的人生从这里出发。

  我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走出乡关到南宁上大学。上世纪9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我择业进入广西建工集团二建公司负责行政后勤管理工作。我从小养成了勤奋学习的好习惯,进入社会后,仍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后来在广西民族大学读在职研究生毕业。由于勤奋努力,责任心强,我很快得到领导赏识和重用,先后任科员、主任、副处长、物业管理公司总经理等职务,技术职称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到高级经济师。期间在全国期刊上发表过企业文化建设和技术管理方面的论文若干。

 

微信图片_20230218142520.jpg


  在张艺谋导演的《幸福时光》等电影里知道作家(编剧)鬼子、李冯,后来知道广西民族大学著名的驻校作家东西,三人合称为“广西三剑客”,从此我开始对文学怀有敬意。

  我真正喜欢上文学,应该在2004年底。我创办的公司有幸承接广西民族大学的业务,并结识容本镇老师(时任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现为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因工作关系,我常常行走在民大的相思湖边,摘玫瑰,看水草,观荷花,觅相思红豆,赏落日余晖,吟唐诗宋词。我也因此知道民大有蜚声文坛的相思湖作家群,还有民大驻校作家凡一平。

  缘分就是这么奇妙。

  于是,我开始尝试写作,实际上只能叫练笔。十几年来,陆陆续续写了一些东西,但自觉登不上大雅之堂,便将这些东西藏在电脑里。

  后来,我在文学圈里接触了更多的名作家、文人雅士,得到他们的鼓励,便决定对过去写的不成熟的东西反复修改,查缺补漏。时常深夜伏案,偶尔厕所冥思。有些事,做着做着,也感无聊空虚,甚至寂寞,竟不由衷地,时而仰望夜空,时而看月圆月缺,时而对天长叹,时而低头思故土人情,回想起来真可笑。

  我喜欢旅行,喜欢到祖国的名山大川走走,喜欢到国外呼吸新鲜空气。我特别想把走过的一些景点都写一篇游记散文或随笔,哪怕是一首短诗,也是人生走过的一份美好回忆。

  可喜的是,在老师和文友们的鼓励下,我文学的胆子越来越大,竟敢陆陆续续向报刊杂志社投稿了。

  文学路上,只要用汗水浇灌,便会盛开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鲜花。成功会照顾不畏艰辛和不断努力的人。不知不觉中,我的散文、诗歌、评论,已有几十篇发表于省市级文学刊物上。

 

微信图片_20230218132425.jpg


  每当收到的刊物里,出现我那散发着墨香的文章,我第一反应不是兴奋,不是惊喜,而常常总是立刻陷入沉思,思索文学的人生,思考下一步的路走向何方。文学的道路上,惠风和畅,细雨绵长。不管走在哪里,看到的都是风景,听到的都是天籁,感受到的都是浓浓的情意。2018年3月,我有幸和“广西三剑客” 之一的鬼子老师一起,到青海参加西部散文学会举办的笔会活动。西部各省区的名家悉数到场,我与他们面对面交流,颇有收获。他们谈论的是中国文化事业,书写的是喜怒哀乐,他们开阔的心胸和宽广的视野,深深地影响了我。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我的文学高度也得以提升。我想,我也可以用我的拙笔,写出感人的作品,传递思想,感染和滋养更多的灵魂。

  不久,收到山西文友的邀请,到当地采风。后又到四川成都,去杜甫草堂,瞻仰诗圣,虔诚叩拜,心中默念他流传千年的佳句。我多想拥有他的才情,多想像他一样吟咏出千古文章。我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更加深了一层。

  最难忘的是,2018年9月22日晚第四届南宁市青秀区“中秋诗会”上,我被授予2017-2018年度“青秀诗人”荣誉称号。站在领奖台上,手捧着奖杯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异常激动。我深知自己的作品还有待提升,但对文学的热爱与虔诚,是值得我用一生去培育和呵护的。

  文学的魅力,引领着我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乘着文学的翅膀,一路感受微风细雨,穿过一片片密林,抵达一座座花园,翻越一座座山丘,时刻保持出发的姿态,一路上有艰难险阻,也有鲜花和掌声。

  对我来说,每一场文学交流,都是一次心灵的旅行;每一次获得的赞许和荣誉,都是一场滋润心田的及时雨;每一步的成长和前进,都是文学行走中的一个里程碑。

  文学,永远在路上。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文学的土壤上,在微风细雨般的滋养和浇灌下,我收获了快乐,收获了友谊,收获了荣誉,也收获了不一样的人生。

(责任编辑  尚书)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temp.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