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击
名家散文名家小说名家诗歌签约作家作家档案文坛资讯
散文天地
生活美文往事回忆亲情友情博文选登东方散文西部散文
生活随笔
情感驿站生活空间人在旅途灯下漫笔报告文学百家悦读时事要闻征文选登文学采风
诗歌星空
现代诗歌古韵新声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诗歌赏析谈诗论道散文诗页原创歌词
小说方阵
国外小说现代小说都市言情微型小说故事新编讽刺小说
文学评论
小说评论散文评论诗歌评论新书快递文化时评作家访谈
文艺荟萃
网络文学文化遗产作家信札书画世界美术周刊人文关注时事要闻文史博览
校园文学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蒲公英文学大学作文

王云默:知青博物馆里话知青

发表时间:2021-10-27  热度:

  黑龙江省金融作协下基层送文化活动到了黑河市,在活动结束的当天,我们参观了知青博物馆。
  知青博物馆坐落在黑河市瑷珲镇,在上个世纪那段特殊的岁月里,黑河这座边境城市曾经接纳过数万名全国各地的知青,是当年全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最多的地区之一。一行人跟随导游进行参观,整个博物馆通过生动丰富的形式再现了当年知青们的生活。馆内主要特点是以真人真事为主,所采用的的资料皆来源于公开发表过的文字材料。有当年国务院发的红头文件,有当年批判犯错误知青的案件,有为某种情况牺牲的知青事件,更有当年这片黑土地上生产劳动时用的工具和生活用品。仿佛时空穿越到了那个年代,看着这些资料和物品,我们仿佛跟着当年的祖国共命运,与知青们共呼吸,太多当代的名人曾在这里驻留过。
  上世纪那段特殊的年代指的是什么?知青真正的含义是什么?九零后和零零后们或许真的不知道。知青,从字面理解最简单的解释是:知识青年。可是,我觉得这不是中国知青的含义。知青在中华词典里的解释是:中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对知识青年的简称,特指那时受过中等文化教育,以后又上山下乡参加劳动的青年。可是,我始终觉得解释得不够透彻。
  知青下乡是从1955年开始的,那时共青团开始组织农场,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1962年,开始有人提出要将上山下乡运动全国化地组织起来,1964年中共中央为此特别设立一个领导小组,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高考停止,到1968年为止,许多中学毕业生又无法进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此外,文化大革命的运动使中央领导机构意识到需要寻找一个办法将这批年轻人安置下来,以免情况失去控制。196812月,人民日报发表了《我们也有两只手,不能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1969年许多年轻人因此下乡去农村,全国也开始有组织地将中学生分配到农村去。这就是当年知识青年去农村的历史背景。在博物馆一侧的玻璃罩里,摆放着泛黄的红头文件,是六十年代中央的政策号令——19621122日,中共中央首次把城镇知识青年下乡纳入国家计划,并开始有组织地实施。
  一批批一群群十几岁的城市年轻的孩子们去了农村,中断学习参加劳动,迫使他们插队成为公社的农民,什么时候能回到父母身边没人能知道,这其中也一定有父母不知道在哪里接受批判的知青;什么时候能回到城市更没人知道。当地淳朴的农民接纳了他们,教他们地里的农活。知青也会教给当地人一些文化。我们一行人中有一个大学教授,她告诉我她的姐姐当年下乡就在黑河的一个农村里,竟然教会了一个农村小女孩跳芭蕾舞。余秋雨先生在《流放者的土地》一文中,写过东北的文化源于清末的贬官文化,我不知道今天黑河这座城市对文化的重视和传承,是不是源于知青那段岁月对这片黑土地上知识的带入。
  知青上山下乡了,可是政治运动并没有结束。知青在农村、在边疆接受劳动,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他们。在博物馆的展览知青案件中,一桩桩一件件今天看来极其可笑且已经被平反了的冤假错案,却在当时是那样的被宣扬,被列为革命案件范例。四号事件:一个刚满17岁的黑龙江知青,在满是蒸汽的水房里烧水,顺手把一块胶合板当做锅盖扣在大锅上,可巧被连队干部发现,竟是一块毛主席语录板。于是烟熏火燎、水煮气蒸最高指示的反革命罪名扣在这位小知青头上了。同一连队知青在为领导起草发言稿时,因文中用层层迷雾暗喻当时清队形式,被污为恶毒攻击。知青们在农场被公开批判。手抄本事件:知青回家探亲时见到两个手抄本小说《一只绣花鞋》、《第二次握手》,回来就给同事们讲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团里说他利用讲故事宣传封建资修,被迫一遍遍写检查,一天天接受批判,最后是监督劳动。强奸女知青案件:女知青与当地群众恋爱并结婚,在各种风向有变化各种政治力量纷杂的情况下,当地干部为了捞取政治资本,这名当时被认可的知青和当地青年的结合,被污蔑为破坏上山下乡的敌对分子,最后竟然被定罪为强奸霸占女知青。类似的冤案展览了一墙,也不能说完那个时代的知青走过的艰苦。知青们就像被舍弃的一个群体,被扔到偏远之地任人宰割。年轻的知青们思想单纯,劳动认真,博物馆里的资料真实的记载着知青们为救火牺牲的,为救掉在水里的小孩牺牲的,为大火中抢救公社财产牺牲的……他们都是年轻的孩子,青春、生命都撒在了祖国的土地上。进入馆内赫然入目的那几个大字与共和国共命运,原来竟是这样的沉重。
  1971年开始,知青在农村的许多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同时中共中央开始在城市中将部分工作分配给下放的知识青年。朋友们请注意,是部分工作。知青们哪有不想回城的,正是因为能回城的名额有限,知青们也争相通过各种关系争得回城的机会。人性里的不堪往往就在相争中激活而延伸。为了争取回城的机会,千方百计找关系的、相互污蔑互纠的、出卖自己的,更有领导遏制女知青返城要挟的。著名华裔女作家严歌苓小说《天浴》中那个女知青为了能返城出卖了自己,天浴的清洗难道仅仅是要洗干净这个知青吗?
  1976年,连毛主席都感觉到知青问题的严重性并决定在这个问题上重新做考虑,但到这时为止每年依然有上百万的知青被分配上山下乡,毛主席的逝世使知青问题暂时被搁置。1977年高考被恢复,大多数农村的知青想法设法要回到故乡去。1978年冬天,云南的知青轻以请愿和罢工的形式将他们的要求表达出来,在次使中央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1980 5月,胡耀邦同志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直到10月,中央决定过去下乡的知青可以回故乡城市,至此,结束了将近二十年的知青运动。
  然而,二十年的时间,有些知青已经从青年步入中年。自己是孩子时就去上山下乡,哪个知青不想参加高考,哪个知青不想回到故乡的城市里,哪个知青又愿意割舍种种情分。一部分知青已经人到中年,在下乡的当地成家生子,那个年代户口和粮食关系仍然是人口流动的主关口,知青们又将面临何去何从的艰难选择。有的知青与当地温柔善良的女孩恋爱,也面临是返城还是分手的选择。最终有的知青选择留在农村,有的知青选择放弃妻子和孩子而返城,有的知青被女孩送到村口含泪分手。我们没有权利用今天的道德标准,去评判那个特殊年代的知青们的种种选择,我们只能轻叹一声命运,叹时代的命运,叹人生的命运。
  那个年代高考的终止,知青的被迫下乡插队,导致中国十几年的人才断层。文革后,一些知青回到了城市有了一些成就,但更有一些知青留在了农村。无论是留在农村还是回到了城市的知青,在经过那段时代的无奈后谁又能没有遗憾?每年一批批已经白发的知青去参观博物馆,去寻找当年生活过的地方看看,他们一声声感叹。当年的青春被时代抛弃到了这片黑土地上,在孤独无望的艰苦中,是当地没有文化、不懂政治的农民,让他们感受到最淳朴的温暖。就像歌手李春波唱的那样:谢谢你给我的温柔,伴我渡过那个年代。是啊,那个年代再也不想有了。我们无法计算终止高考驱赶知青上山下乡的损失,我们也无法计算知青在上山下乡当地付出的艰辛,我们无法体会知青曾经走过的路,我们更无法弥补知青失去的青春和心灵的伤害。
  一直想向九零后和零零后们解释知青的真正含义,却无法用最准确的深度说透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知青。在博物馆的拐角处看到这样一排大字:知青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排大字赫然闪亮,我忽然明白了,这正是我们对知青这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名词,想解释却又无法解释透彻时,最轻松的解释。这样的解释里隐藏了太多的无奈,这样的解释给了那个年代无数知青的认同和些许的安慰。
  愿如今年岁已高的当年的知青们,岁岁平安!

作者简介:王云默  女,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现从业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哈尔滨市分行。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中华诗词协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黑龙江省金融作协骨干作家,黑龙江省金融书法协会会员,哈尔滨市诗词协会会员,哈尔滨市书法协会会员。散文、古诗词多次发表于国内报刊和网络平台,并多次获奖。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temp.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