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福建安溪虎邱镇芳亭村的桂花茶。
6000多棵桂花树,对于生活在不同空间的树种有着多么不同的意义,这些花朵在短暂的暖阳里,拼着自己的全部生命力开得灿烂、开得疯狂,令人动情陶醉,桂花香香透天地。
桂花有很多别称:因叶子像圭而称“桂”;纹理如犀,又叫“木犀”;桂花通常生长在岩岭上,也叫“岩桂”;清雅高洁、香飘四溢,又被称为“仙友”“仙树”“花中月老”等等。
桂花之美,是属于内秀型的,花朵的隽秀,需要在微观视角下细细品味。桂花让你想起最明艳的往事、最美好的华年,猝不及防间美得让人伤感,香得让你黯然。中国美学的“美与悲”的逻辑,被桂花演绎得淋漓而纯粹。
桂花栽培的历史很久远,文献中最早提到是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南山经》,谓:“招摇之山……多桂多金玉。”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已成为名贵花木与上等贡品。
诞生于黄河流域的《诗经》中,并没有桂花,因为黄河流域的人见不到桂树,更见不到桂花。西汉时,汉武帝曾极力引入宫苑种植桂,“初修上林苑……其中有掏桂十株”(《西京杂记》,汉代刘歆著、后世流传本为东晋葛洪辑录)。相传汉武帝迷恋修仙,所以引入“百药之长”的桂。
不过,诞生于长江流域的《楚辞》零星提到过桂花,诗中曾歌颂桂花的香气。比如《楚辞·九歌》载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而桂花更多地开在唐诗总集《全唐诗》里。唐诗是唐朝的主流文学,是当时重要的引领者。灌木类观赏植物中,桂花以1224次曝光,仅次于花朵鲜艳的桃。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天姿并不绰约的桂花,十分努力地绽放出浓郁的芬芳,并因此得到了文人的青睐。
安溪虎邱镇芳亭村的桂花开在秋月,旧说秋之神主西方,所以也称“西香”或“秋香”。桂花树是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皆谓之“折桂”。
桂花懂得自己是秋天的最后绽放,于是,它毫不吝啬地快乐地袒露着自己最华丽、丰裕的一段青春,繁盛而热烈,全然不在意几天后是否凋零。
几天之后的打桂花,是安溪虎邱镇芳亭村传统的节令农事活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百岁以上的老桂树有160多棵。这里的风情游,年年惹得游人醉:醉一回桂园秋色,品一回乡村野趣,让人放松身心,回归自然。
桂花入药又入茶,是乌龙茶中风格别于铁观音的又一极品。黄金桂是乌龙茶品种中发芽最早的一种,制成的乌龙茶香气特别“高”,被称为“清明茶”“透天香”,有“一早二奇”之誉。
桂花茶茶汤呈黄楠色、翠黄色或黄绿色,有“黄、薄、细”之称,汤色金黄明亮或浅黄明澈。茶香芬芳幽雅,绵醇鲜爽,有回甘。
桂花香雅致、清逸,很像一种氛围,浓而不艳,悠然而充满古色,芬氲浮动,醉人心田。山间寄语,醴泉润情,行走在桂花树下,“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远远望去,桂树成行,整个人都沉浸在花香中了。轻轻触摸这些小巧的花朵,就像轻拥着朋友,仿佛是前生,又好似朦胧的梦中……
真想在风的吹拂中,看一次打桂花,想象身心浸润在桂花那甜甜的香味中,弥漫在漫山遍野的花雨下,荡漾在如诗如画的青山绿水间。“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清香压九秋”。宋韩子苍言其“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李清照称桂花树“自是花中第一流”,真个是“物之美者,招摇之桂”啊。
“人间尘外。一种寒香蕊。疑是月娥天上醉。戏把黄云挼碎。”桂花是安溪人每年秋天最期待的风物之一,小小的花朵,一簇簇开起来,整个乡村就浸在桂花香里了。只有民间才能真正封存秋天最香甜的味道。
糯米藕、云片糕、脆山药、酸梅汤、酿圆子……桂花入馔虽多为点缀,但这些餐点饮食若没了桂花,该是多么遗憾和惆怅。
战国时期就有桂花酿酒以祭祀神灵,到了宋代,用桂花制成广寒糕馈赠友人。《山家清供》曾记“采桂英去青蒂,洒以甘草水和米春粉,炊作糕”,是必不可少的那一味,更不要说桂花炖奶、桂花糖芋苗、桂花小米糕、桂花奶冻、桂花果酱、桂花秋梨膏、桂花蜜红豆、桂花乌梅汁、桂花红糖年糕、桂花紫薯粥、桂花锅盔、桂花冰粉、桂花栗子羹、桂花酿圆子、桂花杏仁豆腐……总之,桂花季若没有吃到桂花,秋天算是白过了!
有桂花盛放的村庄,在秋天总是骄傲的。行于安溪虎邱镇芳亭村的桂树下,踩一地落花,沾满身花香。如米粒般的花朵,纯净不染尘的样子、娇俏可人的样子、星星点点香气四溢的样子,那姿态、那气息,都让人不禁流连。
时间是一条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直线,秋月是开始。喝着桂花茶读书,日子变得蓬勃芬芳。遥想美丽月宫仙桂的神话,回首几多飘逝的秋,“一庭人静月当空,桂不多花细细风。香露滴衣凉似水,恍然移下广寒宫。”正是幽幽的桂花香,陪伴寂寞的嫦娥在广寒宫里守候无尽的岁月。月宫里的桂花香,飘下广漠的天宇和山村的桂香融在一起,一缕缕织成多少美丽的爱情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