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过“流苏”与“青芒”的北方四月,枝头的颜色逐渐被墨绿替代。骑着摩托车,来给学生送书。网课上的正酣,这名学生的资源评价不知丢在哪了。只能费劲淘来一本,亲自送到家中。
进入小院,忽听到叽叽喳喳的声响。循声望去,学生家的院墙边,生长着2棵大榆树,扭曲着身子,像上了岁数的老翁,紧紧依靠着砖墙。有几株‘恼人’的枝条伸展筋骨,水嫩嫩的,伸进墙缝,逗引着这些馋嘴的“猫咪”。只见,泥裤子们踮起脚尖,一只小手牵住枝丫的一头,另一只小手使劲的一撸,青草香的钱串丢进嘴中,惹得小辫子们叫哥哥,伸出活泼的小手接住钱串,塞进嘴中,共同分享着饭桌上没有的佳肴。淘气的小孩竟然猴跃式爬上墙头,尽力地向高的、有多的榆树钱的枝条够去。一位家长见到了,烟嗓子发出制止的命令,孩子忽做“鸟兽般”散开,身后散落下飘飞的榆树钱儿,和着暖热的春风,牵动着我杳杳的思绪……
小小的榆树钱,勾起我童年的梦。曾记否,独榆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忙碌人在田家。出自农村的我,每逢春风化雨之际,看着后院的老榆树结出那葳蕤的钱儿,偷偷溜到树下,撸上几把沁人心脾的“早点”,满足一下贪吃的小嘴,真是解馋。经年几许,步入学堂,难以忘怀的是那榆荚的芬芳,巧手的母亲曾摘下满满一筐榆树钱,淘洗干净后,和着小米一起下锅,几分钟后,独特的饭香从木质的锅盖缝隙中挤出来,沁人心脾。待熟了之后,迫不及待地乘上一碗,送进嘴里,感觉是世界上最美味的珍馐。翻看网络帖子,忽然见到这样的博客:“春风四月曳花枝,榆树生钱迎节时,恰似玲儿摇绿色,犹如琼蕊绽芳姿,团团鲜嫩融情愫,串串清香入旧词,回顾经年尝五味,青青一捧度饥荒”。小小的榆树钱在此人心中好似相约的故友,每年四月,不见不散。榆树钱贯满枝头,等待着他人的摘取,帮人度过饥荒的岁月。这难道不是奉献精神的例子吗?
而今,榆树因为没有太多的经济价值,已远离了人们的视野。这两棵榆树,也证明主人家是念旧的性格。而榆树的果实,或许能成为居家孩子的念想,满足一下外来客人的口齿之贪。学生收到书后,也撸了几把榆树钱,让我在回家的路上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