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人才?我想,应该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虽然这样的人古今中外为数不少,而我要讲的这位当代戏剧杰出人才,须用首诗来开头,那就是:
古称行行出状元,梅家班出梅兰珍;
梅派唱腔冠锡剧,她是咱梅龙坝人。
旦凡老常州人都会知道,锡剧是咱苏南地区的主要剧种,起源于常州、无锡等地的“滩簧戏”,自古就有众多的戏迷。譬如“珍珠塔”“ 双推磨”“ 杨柳青”等滩簧调,随便啥人一高兴都会唱:“推也么推啊推呀,吭吭吭……吭!”可想这剧种的生命力有多强。
众所周知。锡剧以无锡方言为念白,唱腔抑扬婉转,曲调优美,富有江南吴地风韵,与越剧、沪剧有异曲同工之处,尤其是最具代表性的“梅派唱腔”,那真是声美腔圆、甜柔婉润,华丽多彩,韵味醇厚,在锡剧旦角中独树一帜受到众人热捧。
但有人还不定知道,史称“锡剧皇后”的梅兰珍大师,还就是咱常州南门外梅龙坝人!啊?这“锡剧皇后“居然还是……也许还有人会一头雾水,可是只要弄清这“梅家班”的历史,也就清楚梅派唱腔的来龙去脉了。
梅兰珍,出生在1926年腊月,当时她父母正带领梅家班在溧阳城东演出,所以她还就是在锡剧的演唱声中出生,在梅家班的漂泊生涯中成长,可说是一位根正苗红的锡剧传人。
梅兰珍的父亲梅金海,常州大南门梅龙坝人,生于1897年,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他13岁就到常州大南门外的马杭去学剃头。因为他爱好唱滩簧,所以一闲下来他就会哼,推也么推呀么推啊,昂……昂,嘿嘿,还就有那么回事。
好佬,再来段《珍珠塔》,邻人们常常鼓励他,他也就会很高兴地来句;自从姑娘襄阳来……
唉,你学剃头就学剃头力物,还……听他的师傅这么说,梅金海只能就此打住。没想到这次被来剃头的滩簧艺人王云大听见了。
哎,这孩子声音洪亮,扮相不差,是一块唱滩簧的料啊。
就悄悄问他,嗳,你愿意跟我学唱戏吗?梅金海一听就说,好佬物,我愿意佬物,于是不顾家人的反对,他就跟
王云大去唱滩簧了。不久就把滩簧唱的有滋有味起来。
梅兰珍的母亲白玉秀也是一块天生的锡剧秀,她唱念柔和,优美动听,与梅金海结合后俩人珠连璧合,不久她就成了锡剧名坤旦。
随着演艺活动的发展,梅金海收了金银生等十多位徒弟,白玉秀带了妹妹白玉芬以及滕秀英几位徒弟,自己组织了一个戏班,还买了一条鸟篷船,从此流动在城乡演出。
俗话说,有种像种,老鼠打洞,这梅兰珍从小就在这种氛围中长大,耳熏目染的她,脑中的戏剧细胞也就特别发达起来。
4岁,她就能唱出《手扶栏杆》、《杨柳青》、《梳妆台》、《十不该》等10多个小调,哟,我家小梅珍能把锡剧唱的如此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咱梅家班后继有人啊!每听见有人在夸自己的女儿,母亲白玉秀就紧搂着幼小的她,一边仔细看着她稚嫩天真的秀睑,一边悲喜交加地想,哎,我的宝贝闺女啊,你那知唱戏人的艰难啊,不说要有练功和东奔西跑之苦,有时还要受各种恶势力的气啊。
哎,你实在太小,说了你也不懂。是的,母亲的担心的确存在,在那种时代的唱戏人,除了要受到各种生活环境的制约,譬如女儿梅珍就是生在溧阳城东门一个茅草棚里的,有时还要面对地痞流氓,各种势力的敲诈勒索。是的,在那种社会,一个无依无靠的小戏班子,就如江湖上一条漂泊的小船,随时有被巨浪掀翻的可能,想起来,实在心酸,乖乖啊,你千万不要再走我们这条路啊,好好读书,将来……
可她的师公王云大却不是这么想,咱们串街走巷,到祠堂、庙会、茶楼戏园去唱滩簧,除了养活自己,但最大的愿望还不就是希望百姓能在精神上得到快乐?小梅珍有唱锡剧的天赋,这是好事啊,只要好好培养她就是我们“梅家班”的当家花旦,这样我们所受的一切苦难也就值了。
师公的想法真乃高瞻远瞩啊,是的,小孩子思维如同一张白纸,若不正确引导,就有可能扼杀在某领域大有希望的天才苗子,小梅珍能唱这么多的小调,说明她对锡剧很有天赋。
你看她爸梅金海,要不是我发现他声音洪亮,扮相不差,是块唱滩簧的料,我才引他走上这条路,要不,现在还不就是个剃头佬啊!
梅金海听了立刻说,是的,要不是师傅您的精心培养,今天的我……小梅珍才4岁唱戏潜力无限,师傅,让我们一起好好培养她吧。
王云大捋了捋额下银白色的长髯,用慈祥爱昵的眼光看看小梅珍,然后抬头对着梅金海白玉秀他俩郑重地点点。
就这样,梅兰珍自幼就随父母和师公学艺,而且进步很快,5岁的她就到茶楼唱《十不该》,七岁登台演各种角色。这期间梅金海还请琴师教她唱京剧,让她学会了《红鬓烈马》《窦娥案》《玉堂春》《游龙戏凤》《四郎探母》等十多本京戏。
8岁,她就在无锡中东大戏院与名小生俞步云同台演《唐伯虎与秋香》一戏中的小石榴。13岁就挑起梅家班大梁,与贺少夫的京剧班合作,同台客串京剧小花旦戏。
抗战期间,梅家班在与各种戏班剧种交流合演中,梅兰珍先后学会徽调、苏调、评弹等各种曲调,那真是搏采众长,吸取各种剧种曲调的精华,充分丰富了自己的锡剧唱腔。
1946年,已经结婚的梅兰珍跳出梅家班,自己来到昆山、无锡,上海等大剧场,与锡剧名艺人搭档演出,当年6月初一,刚生下孩孑17天的梅兰珍,就在无锡中央大剧院与华宝珍同台演出一举成名,轰动剧坛,被人称为“锡剧皇后”,从此这誉名一直伴随着她,先后与华宝珍、刘鸿儒、吴雅童、沈素珍等锡剧名伶搭档演出。
建国后,梅兰珍是无锡市锡剧团的主要演员,并任副团长。她先后主演了《珍珠塔》《孟丽君》《红花曲》《摘石榴》《拔兰花》等名曲。1959年,梅兰珍与王彬彬主演的《珍珠塔》《孟丽君》进北京中南海礼堂演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并接见了他们,人民日报专门发表介绍文章,还把这些剧拍成了电影,1961年,她又到中南海为毛泽东专门演出。
纵观她的锡剧花旦生涯,真谓扮相俊秀,唱腔圆润,她还反串小生、老生、武生、黑头等许多角色,她演《秦香莲》中的包公获轰动。
凡看过梅兰珍与王彬彬合作的《珍珠塔》锡剧者,无不为其扮相唱功拍案叫绝。她猎涉京、昆、评、豫、吕、沪、扬、越、淮、苏等许多剧种曲调,真的是爱好广泛,融会贯通,勤学苦练,摄取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梅派唱腔,成就了自己多才多艺的一生。
他们合作的《珍珠塔》锡剧唱片,于1989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全国首届"金唱片"奖。1987年由无锡市广播电视局、上海电视台等十一家单位,为她举办了《锡剧梅派演唱会》,1993年举办了《梅兰珍从艺六十周年戏曲什锦唱》,梅兰珍一个人从锡剧《红花曲》;苏剧《荡湖船》、京剧《霸王别姬》、评剧《刘巧儿》、淮剧《白蛇传》、豫剧《西厢记》、昆剧《痴梦》;吕剧《三看御妹》、扬剧《甘露寺》、黄梅戏《天仙配》、沪剧《为奴隶的母亲》,一直唱到评剧《情探》、京韵大鼓《四世同堂》等十四个剧种选段,充分展示了梅派唱腔调外有调,绚丽多彩,博通各剧的戏曲生腔曲,不愧“江南一枝梅”誉称,1996年,她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特殊津贴。
2012年,一代戏剧大师,中国近代著名的锡剧皇后,梅派唱腔的创始人梅兰珍女士不幸因病去世,享年85岁,真乃功德圆满。
可喜的是,她的女儿梅琪玉现在已是梅派唱腔的传承人。讲到这里,很有必要介绍一下王彬彬、梅兰珍等均以此剧而成名的锡剧《珍珠塔》的剧情。
此剧全名为《孝义真迹珍珠塔全传》,原为清代长篇弹词作品,后经周殊士、马如飞等弹词艺人增益补充,流传颇广。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清乾隆年间周殊士作序的刻本。
本剧故事的情节是,河南书生方卿家道中落,奉母命投亲借贷,因遭势利姑母羞辱,负气而回,发誓不做官不进陈家门。自幼与方卿青梅竹马的表姐陈翠娥敬佩方卿穷不失志的骨气,暗将稀世珍宝——珍珠塔赠与方卿带回,以资助他读书养亲。风雪归途中,方卿遭劫险些丧命。三年后,方卿高中头名状元,乔装改成江湖艺人,二次来到陈府,势利成性的姑母仍冷眼相待,方卿唱道情予以讽喻。
姑母为其情理所动,将失而复得的珍珠塔赠与方卿,并让方卿与翠娥完婚,因为此剧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所以经久不衰。
告诉大家一件令人欣喜的事,这位从咱常州南门梅龙坝走出去的“锡剧皇后”,一代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梅兰珍的“失传剧目”,已由她接班人之一的黄静慧女士逐步收集到。
黄女士说,恩师梅兰珍很多经典剧目唱段因为年代久远,并没有音像制品。这次与梅兰珍家人重新整理了她的演出剧目,发现共有20段左右曲目,时长从十几分钟到几分钟,其中有五六段唱段在市面上已经没有了,如《此恨绵绵》选段“杜鹃花”、《鉴湖女侠》选段“我是一个中国人”等。
我不想让恩师的经典剧目就这么失传,也不想让戏迷错过这么精彩的曲目。像《鉴湖女侠》这个剧目已经很久没有在舞台上露面了,黄女士鸣咽地说。
可以说,锡剧皇后梅兰珍和她的梅派唱腔艺术,不仅是中国锡剧界的骄傲,更是她的故乡——咱常州大南门梅龙坝的骄傲。
作者简介:陈平,江苏常州人,男,汉族。1950年1月出生。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国家文创三级,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常州散文学会副秘书长,《劲草》文学创作室总编。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遁甲地书》《网络世界》《运河两岸》;长篇纪实文学《地平线上的背影》,《勇者无惧》,时评文集《乙未倬召精粹》,散文集《逸事风闻》,《劲草丛语》。《陈平文学作品集》,中、短篇小说《十年知青路》《办厂记》《我的梁家河》《主任札记》等等。作品散见《雨花》《苏州杂志》《翠苑》《灵州文苑》《新民晚报》《扬子晚报》《上海老年报》《文学报》等报刊杂志,在各类网络发表作品500万字以上。散文集《劲草丛语》由国家全额出资出版并再版。获《新民晚报》征文一等奖,《笫十八届上海新闻奖》二等奖,《上海老年报》征文三等奖,江苏省作家协会征文优秀奖,地方征文一、二等奖,优秀奖等,作品收录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常州市志》年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