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川,1975年生,祖籍辽宁阜新。曾出版诗集《拯救火车》《大街上》《打狗棒》《刘川诗选》《西天的云彩》等。偶以粥饭为名写作旧体诗词,编著有《当代诗词三百首赏评》《近代以来五绝全读》(暂定名)等。曾获得人民文学奖、徐志摩诗歌奖、辽宁文学奖等。现居沈阳,《诗潮》杂志主编。
蚊香启示录
每盘蚊香
抻直了
都是敬神仙的
弯曲成圆盘状
就成
熏蚊子的了
因此我一直在苦苦思考
死后
进火炉子的时候
我是该挺直身体
敬一敬上帝呢
还是把死尸死死用力
蜷曲成一盘
烧出浓烟来继续对付这个世界上的
众多小人呢
蚊香为常见物象,与自身将来“死后/进火炉子的时候”链接并产生联想,既表达出刘川的一种深刻,也反映出他心理上的纠结,这种深刻与纠结均体现在“进火炉子的时候/我是该挺直身体/敬一敬上帝呢/还是把死尸死死用力/蜷曲成一盘
烧出浓烟来继续对付这个世界上的/众多小人呢”。
就形状而言,蚊香与自身“死后/进火炉子的时候”有某种类似,因此这种类比联想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而就功能而言,二者本风马牛不相及,却因想象融为一体,并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人死后根本不可能再自主,挺直或蜷曲根本不再为自身所支配,“我”在“敬一敬上帝”或“烧出浓烟来继续对付这个世界上的/众多小人”之间也根本不可能有选择,刘川却将这种选择呈现得煞有介事,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读者灵魂深处的呼应。
而就表达而言,物象之间不可思议的类比,想象荒诞却合乎情理,应是本诗最鲜明的特色。另外,以口语来精准生动地呈现意象,则是刘川诗歌创作最大的整体特色。
坟
我一出生
身上就开始
往下掉
土渣
渐渐地
全掉完了
就成了
自己的坟
刘川是当下诗坛最具想象力的诗人,而这种想象力与他对老庄的尊崇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在一般人看来,他的想象往往不可思议,乃至于惊世骇俗,比如上一首里蚊香与骨灰的联系,比如这首诗里对坟的创新演绎。
由本诗所呈现,不难发现他认定生即死之始,这才“我一出生/身上就开始/往下掉/土渣”,这才会“渐渐地/全掉完了/就成了/自己的坟”,而这“土渣”未必是土渣,至少还可以是时间,即使仅是土渣,其自我造坟的独特也让“坟”这个意象有所创新。
刘川的想象主要以老庄思想为支撑,这表现在他常于诗中将生死看透。作为一个七零后,诗人正当人生盛年,对死却毫无忌讳,倘若未将生死看透,他根本就不可能有如此的冷峻与透彻。
人们像一只只纸团经过了我
小孩子像一张洁白平整的纸
老头老太太满身皱纹
像一个个揉皱的纸团
我写下以上
这两个比喻
发现这个世界
它正忙着
把一张张平整的纸
弄成一个个破旧的纸团
仿佛根本不让我往上面
写上一首
自己的诗
刘川对历史与现实,常有一般人少见的透彻,而这透彻又往往建立在悲观与悲悯的基础上,因此,他这辈子注定不可能是歌功颂德的诗人,也不会像某些人那样一味地去追求所谓禅意,远离人间烟火。、
“小孩子像一张洁白平整的纸/老头老太太满身皱纹/像一个个揉皱的纸团”,这是他在修辞上的成功,而“发现这个世界/它正忙着/把一张张平整的纸/弄成一个个破旧的纸团”,则已经是他观察与思考的成果。“纸团”这个物象毫无疑问有其本质上的柔弱,同时又具有相当的可塑性。人们常说,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但这必须在一个好的环境下,而由诗中呈现,读者不难感到当下这个时代好像没这种环境,“仿佛根本不让我往上面/写上一首/自己的诗”的感喟便是其有力的见证。
如果说诗的前半部分还具有相当的主观性与个体意义(当然,这种个体意义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那么诗的后半部分则有相当的客观性与整体性,因为“正忙着”的是整个世界,正在被“弄成”的则为整个人类。另外,洁白、平整与揉皱、破旧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而凸显出当下这个时代里个体的渺小与环境的悲哀。
别让雨扎这个世界了
雨像一支支
针管子
在免费给世间的人治病
诊断医治他们的亿万种
疑难杂症
但这一支支
闪亮的针管子
一扎下来
地上的人群
呼啦一下就
全跑散了
雨就这样白白地下起来了
一天一天
一月一月
一年一年
一个世纪一个世纪
当它们收起来
人们才又跑了出来
就又把医院、卫生所
门诊部、疗养院、120急救中心
挤满了
就诗中现象而言,不过是人们在下雨时一般都选择躲雨,而很少有人任由雨下在自己身上。刘川的妙处在于他将人们躲雨与讳疾忌医联系起来,将老天爷当成医生,将下雨当成扎针,然而,当“这一支支/闪亮的针管子/一扎下来/地上的人群/呼啦一下就/全跑散了”,他们根本就拒绝雨的诊疗与洗礼,且并非一时一地如此,而是自古及今地球上的人都如此,既然人群“全跑散了”,“雨就这样白白地下起来了”,最终必然导致劳而无功。
而就诗末的呈现,人们并非没病,反而病人很多、病得也很重,只是不愿接受这种免费的诊断与治疗,却宁愿去“把医院、卫生所/门诊部、疗养院、120急救中心/挤满”。依我看,诗中雨只是一个例子,它代表的应该是大自然,人们对雨的躲避也就是对大自然的躲避,而对大自然的躲避,则为现代化背景下人类的通病。
太阳下山了
它是滚下去的
像一个红皮鸡蛋
霞光像蛋清蛋黄一样
流泻开来
当我写下这个比喻
我觉得还应该把黑夜比喻成
一口接纳它的铁锅
这首诗语言上完全口语化,甚至小学生都能够读懂,并且在读之后印象深刻。
有人说,口语诗应该完全放弃修辞,但完全没了修辞的口语极有可能是口水;同时,这会降低诗歌创作的门槛,仿佛人人都能写诗,这在事实上却不可能。
又有人说,口语与意象水火不容,但当你读过刘川的若干诗作之后,你是否觉得在他的很多诗里,口语与意象反而水乳交融。
而就本诗而言,如果离开“它是滚下去的/像一个红皮鸡蛋/霞光像蛋清蛋黄一样/流泻开来”,如果离开“我觉得还应该把黑夜比喻成/一口接纳它的铁锅”,这诗还有多大分量?甚至,你可质疑这首诗是否还存在,而其比喻的贴切精准与具体生动,则有让读者过目难忘的魔力。
红皮鸡蛋与太阳,黑夜与铁锅,除了修辞的效果,显然还有意象的建构。太阳与红皮鸡蛋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似,黑夜与铁锅之间也有高度的相似,而于太阳与黑夜、红皮鸡蛋与铁锅而言,则均有逻辑与情理上的链接。
此外,滚、流泻、接纳等词语除了体现出清晰的画面感,还有快慢与动静的精准呈现于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