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那时父亲才十七八岁,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本想投考名牌大学,无奈身无分文,只好向祖父的一位老友求助,此人在当时社会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同年夏天,父亲考上了协和医学院,这令他万分兴奋,而筹措学费成了当务之急。
那位名人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万千地说我祖父这人性格真够特别,竟可抛下家小一个人远走高飞!又说我后祖母实在不像话,祖父寄回的钱居然一个字儿也不给我父亲,书香门第的后裔沦落成了流浪青年!
父亲听了非常感动,过了一会儿,有电话打进来,名人便和蔼可亲地对父亲说:“中午有个饭局,无妨一同去,席间可以继续聊。”父亲就跟着那位名人,乘坐当时仍颇时髦的弹簧马车到了前门外的撷英番菜馆,这是当时显贵名流们才有财力与雅兴去消费的一家最着名的西餐馆。
那天在席间出现的,几乎都是后来进入历史的人物,有的是社会活动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学者、教授。刚进入餐厅时父亲惶恐不安,非常自卑。但那位名人牵着他的手引他入席,并向大家介绍说他是祖父的公子,显然祖父在众人心目中也是有相当分量的,父亲发现席间的名流们对他都很友善,于是也就慢慢放松下来。
父亲没有详细地向我讲述这顿免费午餐的结局,但有一点是交代得很清楚的:他没能从那位名流伯伯那里得到另外的帮助。
我问父亲:“您饭都吃了,为什么不能要求他借给您钱呢?”
父亲说:“他们一直聊得很欢,我简直没有办法插进话去。”
我再问:“吃完饭,您可以单独向他提呀!”
父亲说:“饭局一散,我发现他们都忙极了,各人都有自己的‘下一站’……我实际上也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单独的机会……人们都纷纷礼貌地,甚至可以说是带有爱怜之情地跟我握手告别……”
我还问:“那么,您可以再到他家里找他呀!”
父亲说:“也曾有过那样的念头,不过,没有去……”
我说:“是因为觉得他太虚伪了吧?”
父亲正色道:“不!怎么能怪人家虚伪呢?那顿午餐,人家让我一起去,是出于真心真意的!”
我说:“可是,他到头来没有借给您钱呀!”
父亲说:“我讲这件事给你听,要你悟出来的,别人本来就不该你不欠你的!在你一生中,你应该尽量去帮助别人,可是却一定不要有依赖别人的想法!别人可能会向你提供一顿免费午餐,但你自己一生的餐饭事业,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挣出来!”
作者简介:刘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全国青联委员等,并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以《班主任》而闻名文坛,其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得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