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击
名家散文名家小说名家诗歌签约作家作家档案文坛资讯
散文天地
生活美文往事回忆亲情友情博文选登东方散文西部散文
生活随笔
情感驿站生活空间人在旅途灯下漫笔报告文学百家悦读时事要闻征文选登文学采风
诗歌星空
现代诗歌古韵新声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诗歌赏析谈诗论道散文诗页原创歌词
小说方阵
国外小说现代小说都市言情微型小说故事新编讽刺小说
文学评论
小说评论散文评论诗歌评论新书快递文化时评作家访谈
文艺荟萃
网络文学文化遗产作家信札书画世界美术周刊人文关注时事要闻文史博览
校园文学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蒲公英文学大学作文

杨盛龙:找个凉快地方

发表时间:2019-07-09  热度:

阿弈,你的数学是外语老师教的吧?什么十日并出!你射掉九个太阳?吹牛逼吧!哪里是数字问题?明明是距离问题!你看阿基米德那厮,找一个支点,把地球撬得离太阳远点儿,就不会焦禾稼,杀草木啦!就凉快啦!

华北大地这个时候为什么这么热?并不是太阳个数多了,而是靠太阳近了,阳光直射,热死人!

我坐在长河畔草坡树阴下,摇着扇子冒着汗,思考着遥远而又古老且很现实的问题,想找个凉快地方。

正想着呢,思路被朋友打断。

一艘游船徐徐开行,船上很多游客在拍照。

我对朋友说:坐会儿游船吧!到水上漂漂,找点儿凉快。

朋友一脸的不屑:那也叫河啊?那也叫游船啊?那是我们家乡插秧装粪肥的捋秧盆。

我说:那游船是开往颐和园的。外国人将其翻译成夏宫呢,那是皇帝夏天避暑办公的地方。那河,那船,是皇帝从皇宫出行,顺水去夏宫的路。去颐和园凉快凉快吧,沐浴着皇城夏宫凉爽的风。还有承德的避暑山庄,皇帝夏天在那里避暑办公,多惬意啊!

暑热天,太闷热,光想凉快地儿。

想起我们家乡,村寨所在地海拔700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每年夏天,大队干部最惧怕到县城开会,参加那三级扩干会什么的,害怕县城的暑热。县城海拔200米。要不是看到当干部在其他诸多方面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开后门、占便宜,可以贪污受贿,想到县城那暑热,不想当那鸟大队干部!县革命委员会父母官就不如皇帝老子那样高瞻远瞩,大队干部怕热想逃会,你县干部不怕热吗?你把县革命委员会搬到我们后山坳上办公啊!那里海拔一千多米,多么凉快啊,早晚还有点冷呢,盖棉被睡觉。听那高坡上夏天的民歌对唱:什么睡觉喊脚酸?/什么睡觉喊脚冷?/两口子睡觉喊脚酸,/单身睡觉喊脚冷。

小时候以为北京凉快。老班辈人说,在北方,冬天撒尿时手里得拿一根木棍,一边撒尿一边敲打,要不然会冻成冰树的!北京么,夏天能有多热!读了老舍的《骆驼祥子》,才领略到,北京夏天竟然那么热!再后来,就是亲身体验,比我江南家乡水杉坪热多了,有的日子是全国气温最高的城市。

进而认识到,皇帝怕热,特别是长城外的马背民族皇帝更怕热。佩服皇帝会选地方,清朝有夏宫,有避暑山庄。元朝皇帝每年大部分时间在元大都办公,夏天在元上都办公。那时候,元大都是世界最大城市,人口密度最大,那么多人拥挤在一起,想想都冒汗。

我在正蓝旗茫茫草原驱车劲驰,在元上都遗址残垣断壁间草丛逡巡。想到,夏天来了,天气热了,一行大雁往北飞,一会儿排成个字,一会儿排成个字。元朝皇帝的公务员队伍从炎热的元大都向凉爽的元上都迁居,旗帜招展,车马逶迤,马蹄得得响,车轱辘悠悠转,浩浩荡荡,尘土飞扬。前不见队伍的头,后不见队伍的尾。勒勒车,木轱辘车,小车有多小,像当今小轿车;大车有多大,一个数百员工的部委的多功能厅般宽阔。飞奔的骏马,长途跋涉的路途有多远?从元大都走到元上都,从夏季到秋季,然后又到元大都,穿越时空。骏马奔腾有多快?比那给杨贵妃送荔枝的快马还要快许多。吐蕃那边的急件,西域那边的战事,东北那嘎哒你干哈你干哈你说干哈呀!都报告到皇帝那儿。皇帝行走在路途,沿途办公,现场办公。皇帝要有一台手提电脑就好啦,御批快捷。全国地盘,九州大事,有多急迫?有多忙碌?有多凉爽?有多惬意?瞧瞧,皇上的奏章批阅!皇上的办公效率!

如同很多名胜园林的标牌写着的那样,皇家园林颐和园回到了人民手中。普通老百姓,我们这等居民,可以经常出入颐和园。揣一张年票,冬季,在昆明湖冰面上数自己踏雪的步子,看小娃儿坐小冰车划开的圈圈儿;夏天,看荷花,数垂柳,前山看石坊,后山听松涛。

要说避暑,北戴河无疑是不错的选择。今年暑热天,我被中国作家协会安排在北戴河创作之家休创作假,更加觉得那是个好地方。二十几个作家为一期,携带家属,围坐吃团餐,饭后坐在那棵歪脖子核桃树下聊天,累累核桃果差不多要匍匐到地面上。每天,上午写稿,下午下海游泳,晚上改稿。天上一个太阳圆圈,水里一个浮游橡胶圆圈,深夜在稿子页面最后点划一个小圆圈,伸一个懒腰,什么样的感觉,如何的惬意!只是,海边人太多,煮饺子似的。而且,什么人无端地把海滩围起来,卖门票,收钱。有人说,北戴河十个月磨刀,两个月宰客。不宰你宰谁!

避暑最佳,莫过于西宁。那么雄才大略,藐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朝廷怎么没在西宁修建避暑山庄之类的啊!有别墅。你见过?回忆起自己的几次西宁之行。冬天坐在北京家中看电视里的天气预报,西宁的气温很低,其实并不怎么冷。那年正月我去西宁住了两个多月,感觉气温与北京差不多。最热天到西宁出差,得带上毛背心,以防变天降温。7月西宁,盖棉被睡觉,脚冷,对比京城的暑热难耐,睡梦中笑醒。8月西宁,雪花漫卷,京城里满身热起痱子的你,到这里来吧!西宁号称夏都,名副其实。

北京的三伏天,暑热闷人,大汗淋漓。写下这样的文字,写着凉爽,看着清新。

 

 

 

作者简介:杨盛龙,湘西人,土家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文学作品千多篇,出版散文集《西湘记忆》《二酉散简》等十多种,《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等十多种文学史论著专节专题评介。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temp.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