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流传千古的这句诗至今都能倒背如流。“出淤泥而不染”,曾一度被我作为人生的座右铭谨记于心。
夏日炎炎,正是莲花盛开的季节。我梦想着能与莲有一次亲密的接触。正巧有机会与友相约驱车同往修水黄港镇月山村,观看一场莲花的盛宴。清晨的路上,一阵阵夏日里的微风轻柔地拂过面颊,一缕缕金丝般的阳光从车窗外斜照过来,一曲曲缠绵动人的音律于耳畔袅袅萦绕,我的心湖激荡不已,迫不及待地期望近距离细赏莲花的秀丽清姿。
来到了月山村,瞬间被眼前青山如黛、碧水潺潺、荷塘纷繁的莲花深深吸引。“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我踩着小步走在田间,仿佛挣脱了浮华红尘的怀抱,感觉万物已在此刻放下,尽情地让身心游走于青山绿水间,享受此刻的宁静与快乐。
田田的荷塘,那绵延的绿色似是一幅豪迈的泼墨画映入眼帘,那层层叠叠、挤挤挨挨的莲叶碧绿又可爱,犹如一把把典雅精致的圆伞撑开在水面上,又似一个个碧玉盘安静地托在水面,一阵微风拂过,满塘莲叶莲花随风舞动,一波又一波的绿浪翻滚而来,茎秆托着花朵高贵地挺立于水面,在风中摇曳着美丽的身姿,点点粉白点缀于碧绿中,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莲的幽幽清香缓缓地沁入心脾,盎然的景象充满了诗情画意。
因是雨后放晴,那环绕荷塘的田间小径很湿润,荷塘里的莲花疯狂地盛开着,艳丽着,令人目不暇接。粉色的,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轻柔地从仙境中飘来,巧笑盈盈;白色的,似玉如瓷般纯净的肌肤,在碧绿莲叶的衬托下,更显她的玉质冰肌,犹如降临人间的迤逦仙子,清丽脱俗,一尘不染。再靠近些观看,那莲花花瓣的脉络清晰可见,细致流畅的线条让我想起工笔画中画莲花染色时,要用淡曙红或钛白在每一片莲花花瓣上勾勒出一条条细丝般的花脉。那坠落于莲叶上的花瓣,晶莹透亮,恍若一个个精美的小汤匙。还有一些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像一个个羞涩的小姑娘悄悄地露出脸庞在静待她的花期。
一友人兴许是被莲花惊世骇俗的美所震撼,为了更贴近莲花,不自禁地用手触摸着莲花的花瓣,我一怔,惊呼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友人连忙转过头来,与我相视一笑。
此时,风中又传来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和甜美的歌声,一回首,见几位青春妙龄女子面若桃花,发梢如墨,身姿窈窕,在田间小径嬉笑打闹,一齐放声歌唱: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出自汉乐府《相和歌辞。相和曲》中的这首民歌,一瞬间让我的思绪跌入一个幻境中,遥想起那古时水墨江南温婉的女子在盛夏的荷塘里,携一叶扁舟,在粼粼的波光上穿行,采莲、嬉戏、放歌……如此美丽的画面不知摇曳了多少文人雅士的心池,泼墨谱写出无数美妙的诗篇,描绘出无数动人的画卷。
我在她们的歌声中边欣赏边拍照,满塘莲花婀娜多姿,妖娆妩媚,正当我沉醉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一朵衰败的残荷,不由地心底一阵疼痛,顿生怜惜之情,那枯黄的花瓣已是皱褶累累,疲惫零乱地垂落着,像一个谙熟世事的老人沧老的面容,斑驳点点,冷眼静观世间的沧桑变幻,洞悉万物的瞬息即逝。她虽已过盛放的时节,却依然凛凛地、洁净傲然地挺立在荷塘间,予人一种苍凉而悲壮的凄美。她,在繁华褪尽的萧索里,坦对枯荣,依然保持生命与生俱来的不屈和圣洁;她,在凄风冷雨的逆境中,无惧萎谢,依然保持灵魂的那份纯真与高贵。
看到莲花,自然而然又让我联想起佛,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从四十二章》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为莲花,不为污染。”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皆是端坐于莲花之上,或是手执莲花,意喻佛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崇高境界。而我们虽是凡夫俗子,亦应在万丈红尘中静修一颗佛心,在青灯黄卷下参禅悟道,远离那些繁杂和虚妄,在心灵的城池上精心地种植一株绝世的莲花,怡养性情,修身立德,在面对形形色色的金钱、权利、美色的诱惑时保持理性不为所动,如一朵绽放在淤泥中依然圣洁的莲花傲立于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