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写东西,总要给人一些,哪怕是一点儿新奇的感受。那么,我刚刚结束的台湾旅游有何新奇的感受呢?待我慢慢道来。
一般说,旅游的关注点大体有以下几处:该地的风貌;山水风光;民风民俗;相关历史。
论城市的风貌:台湾与大陆相比,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也没有那么多新建筑,老建筑的粉刷也很少。当然101大楼和85大楼还是很高的,但这样的高楼凤毛麟角,其余楼房大多为二层至五、六层的样子。城市面貌算不上新奇。 论山水风光:我游过黄山、泰山,渡过长江、黄河,去过青岛和无锡的水乡,因此,对于台湾的阿里山、淡水河、基隆河以及日月潭等处的风光,虽然觉得很美,却也难引起新奇之感。
论民风民俗:福建、广东等地的人口,从上几代就大量的流入台湾,再加上蒋介石带过去的军队,大量大陆根脉的人与当地人渐渐融为一体。台湾人讲普通话,我们都能听得懂。台湾的民风民俗和大陆差异极小,甚至渔民供奉的妈祖、商界供奉的关公,文化教育界供奉的孔子,也和大陆毫无二致。
至于台湾的历史,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大陆游客也不必特意去了解。
那么这次去台湾旅游岂非少有意趣?
不,那里的环境给了我强烈的新奇感。
台湾的天空蓝的出奇,不是淡蓝,而是深蓝。你看过开国大典那幅油画吗?台湾的天空就像画上的天那样蓝,甚至比画上的天空蓝得还要深。偶尔天空中有几朵白云,白得也像一尘不染的棉花。白兰相映,显得云更白,天更蓝。
台湾的海,远看一片碧色。近看,海涛拍岸,泛起白色的浪花。海的岸边,找不到一个垃圾袋,更没有烂草朽木。沙滩上也没有垃圾袋、果皮之类,甚至看不到一个烟头。
台湾的山,远望一片淡蓝,走近去看,却是绿油油的树木深林,几乎找不到一点点空荒之地。
台湾的空气是清新湿润的,带着一丝淡淡的甘甜。我是个七十五岁的老翁,颈动脉和颈椎动脉都中度狭窄,由坐姿换立姿时难免会头晕,须静立一会儿才敢迈步。可我在台湾的八天旅游中,说站起来就站起来,说走就走,从未眩晕过。是不是与空气质量好有关我不敢肯定,但,这确是我经历的事实。
台湾的环境好,不仅依靠山多水多,更依赖保护的力度。
那里的环境保护有长远的目标和规划。
山上的树,有空地就及时补栽,不拖延时日,长年如此。开矿的地方,不管谁家地域,一律不准多处同时开工,必须先从一处开采。开采之后,要及时栽树绿化。绿化成功才准许换开采点开工。这样,开采完毕也绿化完毕,山仍然是绿的。
那里的人民懂得失与得的辩证关系,具有一种甘愿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从白沙滩去绮丽度假村的途中,汽车沿着太平洋东岸行驶了好长一段路程。车左侧是群峰叠嶂,右侧是浩瀚的太平洋,中间是仅供双向单车行驶的道路。我不禁脱口说道:“在这一带开发景点,准能吸引大量的游客,收入一定可观”。坐在我前面的导游笑了。她说:“真那样,太平洋就要遭受污染了。所以,我们不在这里建旅馆、饭店,宁可少收入也不开发旅游景点”。停一会,她又接着说:“我们保护了太平洋,太平洋也回报了我们。目前,太平洋80%的水产资源都集中在台湾”。她的话让我十分感动。
台湾有严厉的环境保护制度。
在那里,随处吐痰和扔垃圾,都要被罚款。一视同仁,不讲情面。
那里允许吸烟的地方,必须符合三个条件:脚能踏到地;抬头能见到天;旁边有垃圾桶。尽管台湾人都严守这三个条件,可烟民们还是自带一个大约三指宽、四指长的硬纸袋。如果垃圾桶边吸烟的人多,就先把烟灰和烟头装进硬纸袋,再倒进垃圾桶。台湾人的环保意识强得令人吃惊。一天,我在旅游大巴上吃释迦(一种水果)。虽然用塑料盒接着,还是有几滴果汁落到地上。我赶忙用餐纸擦掉。可导游还是走过来,又掏出餐纸擦了又擦,蹭了又蹭,直到认为净了,干了才收手。弄得我有点脸红,连忙道歉。
台湾很重视人的文明素质教育,使民众形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