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独立着一个世界上无尚原始的生态王国;
这里,独卧着一尊娑婆中举世无双的万米睡佛;
这里,独拥着一片红尘间超尘脱俗的梵天净土。
梵净山,这座贵州第一山,武陵第一峰,为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梵净”乃“佛教净界”之意,遍及梵净山区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庞大寺庙群,奠定了它“古佛道场”的历史地位。身为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也为苍苍茫茫的梵净山披上了一层肃穆而神奇的色彩。使梵净山在这延绵数百里的武陵山脉中,独秀群峰,傲视天下。10亿年来,它用自然的伟力塑造出庞大深邃的山体,用自身的努力成长出巍峨雄奇的山峦;它用时间的绵力滋润出林木遮天的原始森林,用坚韧的毅力演化出生机勃发的灵动世界。
在这个春夏转换的季节,我陪同中国著名书法家、诗词作家范振斌先生来到贵州铜仁,有幸一同走进了它的世界。天一放亮,我们在铜仁净山酒业公司张董事长、黔东商业文化协会黄会长和玉屏房地产开发公司杨总的热情带领下,驱车前往,亲自去掀开梵净山,那古老而神秘的面纱。
来之前,净山酒业销售公司的杨小兵总经理,已经给我们宣贯了很多有关梵净山的知识。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原名为“三山谷”,位于贵州东北部铜仁地区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海拔2572米,山体庞大,东西宽约21公里,南北长约27公里,总面积567平方公里。它是中国14个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世界性自然保护区的成员之一。国务院于1978年将其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山体雄伟,山峰陡峭,人迹罕至,所以这里的山水依旧保持着古朴灵秀的纯净。
走进山门,便换上了景区的专用车,车子一直穿梭于崇山峻岭之中,透过车窗只能看到天空狭小的一角,地是一条窄窄的蜿蜒曲折的盘山路,涓涓的溪流多数时候就像个羞涩的村姑,安静地躲藏在浓密的树荫后面,有时会像一个调皮孩童,露一下头随即就消失了。触目所及的除了山,还是山,让人有种窒息和压抑的感觉。为了排遣这种感觉,我只能闭目,在脑海中勾勒出大海、草原和雪地,在海水的蔚蓝,草浪的起伏,以及雪地的清明中寻找一种舒缓和释放。可那终究是一种幻化,一睁开眼,那种压抑的感觉又接踵而来。一直等到了梵净山,坐上缆车,升上高空时,那种感觉才渐渐随烟云荡去。
随缆车在高空索道上攀行,放眼望去,真可谓“俯瞰风云变幻,尽揽气象万千”。脚下一掠而过处,有零星开放的一簇簇杜鹃花,伴有各种颜色的植物,把这片莽莽苍苍的人烟罕见之地,晕染得色彩斑斓。那大片的原始森林,将我们这些城市来客惊讶得难以合嘴,久未闭拢。隐藏在这片净土之中的是,以黑湾河、马槽河等为主的“九十九溪”,在不同的时段,从不同的源地,或叮咚滴答,或涓涓细流,或白练悬空,或激流飞下,带着晶莹透亮的水质,带着一尘不染的本色,在辽阔的森林中欢快地歌唱。
下得缆车,沿山而建的8000级台阶是“通往佛国的阶梯”,让前来此地的人情不自禁生出礼佛朝圣之心。
我们去梵净山的那天,是个少有的好天气,春夏换季的阳光如一把巨大的拂尘,拂去了春雨绵绵,也拂去了云海茫茫,天空蓝得如小鹿的清瞳,脚下的梵净山雍容而大度,满山遍野宽细的树叶是它的酡颜,并用一树的嫩绿叙说着春天的希望与奇妙。群山夹峙之间,消瘦成一脉细线的黑湾河是它欲说还休的心事,悄然流淌悄然滋润着万木。
山不用着色而娇,景不用渲染而明,春夏之交的梵净山美如赤子。梵净山的美是层叠而变幻的,真可谓步移换景。这里的草木不仅品种繁多,而且生长了上百万年的时光。沧海桑田,人世更替,后人已经忘记了它的名姓,只能从树身上挂着的一块小牌,查阅它们的芳名和出身;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有来历,金顶山脚下始建于明朝的石碑和摩崖记载着明时的过往烟云,九皇洞里皇娘的梳妆井和磨簪石盛装着一个美丽的皇家女子生活和心迹,就连上山的阶梯旁边的一块石头,也是时光和大海合力才形成的一块混凝土。如果你侧耳谛听,还能够听到小鱼在里面唱歌,穿越了上亿年的时光隧道,歌声缥缈得只剩下一些游丝般的气息,仍然听得让人心生感动。
梵净山的山,与别处的山不同,它是由一层一层的岩石,累叠而成,从远处看,更像是一本本不规整罗列起来的巨大的书。传说有一天,唐玄奘师徒四人从西天取经归来,当他们飞至梵净山的上空时,不小心将一部分经书掉落下来,便形成了现在的山体奇观,也使梵净山从此与佛结缘。
来梵净山朝圣,必蹬老金顶。据说,金顶之上的燃灯殿,黄色主调的庙宇,在阳光的照射下,似乎此物只应天上有。它与其下山路边一废弃的纯石头堆砌的古建筑,形成鲜明的反差。老金顶一侧的翻天印,是一块宽约2米,长约5米的巨石,平坦如坻,底下是深不见底的山谷,它如一块巨大的印石,斜斜地摆放在半空中,随时准备翻转过来,掀起云海怒涛;九皇洞,石门沧桑,内刻“洞天福地”四字,据说是那个李皇娘修行的地方。
我和范总、杨总走走停停,吃力地向山顶攀爬。终于到达了金顶山下,蘑菇石景区,天空却突起大雾,整个金顶被厚厚的雾气严严地罩住,什么也看不见了。我这心里刚升出一丝失望,却忽然一阵风起,正应了“峨嵋天下秀,梵净天下风”一说。也许是梵净山的佛祖显灵,不想让我们失望而归,周围的云雾顷刻被卷走,本在云端的金顶赫然立于我们的眼前。当金顶出现时,现场众多游客都不约而同的呼喊甚至尖叫起来:“太美了!”。金顶像一个巨大的石柱直立苍穹,我们放眼向金顶观望,金顶上释迦殿和弥勒殿的建筑还能依稀可见大致轮廓。
身在梵净山腹地,感受着它那迷人的曼妙,它就像变幻魔术般的向我们展示着如梦如幻的四季之景。我们刚登山顶时,这里浓雾封山,寒气逼人,如若寒冬;还没等我们来得及表示遗憾,只见云开日出,金顶鹤立,花草繁茂,正如初春;转眼间,艳阳高照,气温骤升,即使脱下外套,仍挥汗如雨,还没做好心理准备,一场火热的盛夏便劈头而来;不一会,又是丝丝细雨,继而停了,高处的山顶云雾缭绕,低处山间的云像是细密、乳白色地毯,后来又从天高云淡处投下缕缕温暖的斜阳,分明是秋天的景致。
看着高耸入云的老金顶,我已经彻底怯步了,除了这里刮着很大的风,我还听说要攀爬很长一段铁链道,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去年攀登丹东的凤凰山,至今仍心有余悸。所以,梵净山金顶就让范总和杨总他们去攀爬吧。梵净山蘑菇石这般奇幻的景致,已经足够让我如痴如醉了,我就在这里静心地欣赏,这无边的曼妙景色好了。
蘑菇石,绝对是梵净山的一张名片,上下两节,似连非连,稍有风吹,仿佛摇晃。我一个人在此流连,无比贪婪的欣赏着这里的石、树、云、风,感受着梵净山的红云金顶、高山石林、云海林涛、梵净佛光,领略着这座佛教名山所独有雄浑、博大、灵异、怪绝,于是便不得不赞叹: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像神话传说一样创造出这“独一无二、惊世骇俗”的杰作!
蘑菇石的上空像一块巨大而湛蓝的宝石,吸引着许多游客在这里拍照。站在崖边,有如“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感觉,俯瞰四周,沟壑连绵,群山低处,万山朝宗,远方是连绵不断,起伏秀丽的山峦;脚下是万仞深渊,白云飘逸,青山如黛,由浅到深的绿色植物时常又被白云覆盖。观赏一望无际的梵净山风光,看风云变换,观波诡云谲,真是游目骋怀,心旷神怡。此时此刻,我突然有一种幻觉,天一下子离地近了,仿佛我一伸手就能把蓝天抓住,蓝天像一块巨大的披风,唰地披上了我的肩膀,让我也一下子变得高大和伟岸起来。
我沿石阶而下,向下面的普济寺广场走去,对于路边的草木,我也多了一份留恋。我欢喜穿行于青青草地和郁郁黄花之间,捡拾起一些片言字语,也捡拾起一些与梵净山佛缘有关的故事。我在普济寺门前驻足,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凝视着那尊“笑口常开”的弥勒菩萨,我分明感受到他也在凝视着我。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与佛相遇了,就像那句经文“唵嘛呢叭咪吽”,我听到的不只是单调的六字真言,而是看见了一串挂在莲花上的宝珠,它不仅照亮了我因一些琐事而变得晦暗的心情,而且激起了我踟躇前行的勇气。
在返回的路上,我和范总、杨总沿着“天路”,找到了一处沿山崖而建的凉亭,遂决定在此休息小酌一下。站在亭间放眼望去,我一下子被震慑了,震慑于蓝天的纯粹,震摄于天地的博大,也震慑于造化的神奇。我不知道别处的天空是怎样的,但是我知道梵净山的天空有着它无限的包容性。刚坐定,蓝色的天空便一下子包裹住了我们,微风如轻软的绸缎,仰面迎向它时,那种轻软的感觉轻轻摩挲着我们的脸颊,摩挲着我裸露在外面的肌肤,我的心一下子变得清明澄澈起来。
在我们举杯畅饮“梵净山酒”的时候,一层层云雾又向我们袭来,将我们严严实实地吞没了,只有酒香随风雾飘向远方。“转眼风云相会处,凭空移步作神仙。”看着我们顷刻间“消失”于宇宙中的身体,我的心彻底释然了,原来“离世”也有这般的美妙啊,它代表的不再是血腥与痛苦,而是离尘与脱俗,这一刻让我深刻领悟到,真正痛苦的是生,是活着!
这次朝圣梵净山,徜徉于它的腹地,让我触摸到了每一处经典,感悟到了每一个细节,在这“梵天净土”的圣地,在这贵州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在这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区里,尽情地领略着一种纯净的状态,感受着一种季节的时态,接触着一种原始的生态。
有人说,一座山就是一尊佛。而依我看,梵净山,既是一座中国佛教名山,更是全球人类心目中的一座空灵之山、纯净之山。
作者简历:刘世胜,哈尔滨市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在线》《当代作家联盟》《作家前线》签约作家;《双馨文苑》首席作家。现任《金融文坛》杂志社副总编。
在各类杂志及地方报纸上多次发表作品。十余篇作品在国家、省举办的征文中获奖,多部作品入选国家发行出版的图书。2018年获“当代散文名家”称号;城市头条、比投网评选“中国黄金诗词文十大排行榜”金雕铜奖获得者;首届全国实力作家擂台赛获“金奖擂主”称号。个人曾先后出版随笔集《教你成为赢销高手》、散文集《灵悟拾萃》《神州走笔》《穿越红尘》等著作。与他人合编《魂牵梦绕顾乡情》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