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过一部美国电影,刚开始没看到名字,只记得几个零星的镜头:黑人被掳到一个地方,生活非常艰苦,他们总是想着逃出这个地方,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去。然而,每次逃出去,不是转着转着又回到了那些人的包围圈,就是迷路。他们最终明白:自己是逃不出去的,再也回不到自己的故乡了。那种失望,甚至绝望的心境,不是我一个小孩子能够理解的。
后来,年纪稍大,我不知什么时候,又看到了这部电影,而且还读到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个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利所写的一部家史:《根》。作者自称他经过十二年的考证研究,追溯到他的六代以上的祖先昆塔·肯特,一个从非洲西海岸被白人奴贩子掳到北美当奴隶的黑人,描述他在非洲的自由人生活,他和他的子孙在美国奴隶制度下的苦难历程,以及这个家庭获得自由后的经历。
不少学者认为:美国是没有历史的;也有历史学家认为,每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意味着诸多民族的灭亡。因此,《根》这部小说的出现,在当时引发了不少争议,可很明显,《根》就是一部历史小说。大多的时候,一个家族的兴衰,就代表着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兴衰。每个时代有代表性的作品都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根》无疑是研究美国历史,特别是黑人的屈辱史与奋斗史的最好见证。
经历这些之后,在我国20世纪八十年代,文坛曾兴起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以贾平凹、阿城、韩少功等为代表的知青作家们,利用自己曾下乡、接近农民日常生活的经验,并透过这种生活 经验进一步寻找散失在民间的传统文化价值,并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也被称为“寻根文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不少人以为,当时中国文坛受到世界“寻根”潮流的影响,以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关于印第安古老文化的阐扬为代表,还有苏联一些民族作家对异域民风的描写,以及日本川端康成的具有东方风味的现代小说。许多年轻作家从马尔克斯充满拉美地域色彩的作品中看到了第三世界国家文学走向世界的希望,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强烈的“文化寻根”意识。这些作家坚信“越是民族的,就是越是世界的”,他们的“寻根”是为了与世界对话。
贾平凹就在自己的创作谈《卧虎说》中认为,应该“以中国的传统的美的表现方法,真实地表达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另外,那些外国作品所表现出的浓厚的民族特征和民族审美方式的同时,又分明渗透了现代意识的精神,既富有文化猎物性,又整合了现代感的创作倾向。
为什么突然想到寻根和所谓的“寻根文学”?最主要的莫过于近年来盛行的寻根,也莫过于类似“寻根”的事情时有发生。
这不仅仅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扫墓之类,也不仅仅因为修族谱之类的事,而是有诸多因素影响着我们的日常。
诸如,从小与人交往,大多的人知道你的姓名后,对你的名字感兴趣的不多,而对你姓氏感兴趣的不少。特别是当你与人同姓时,就会问到是哪一支哪一派。刚开始不懂什么是支,什么派,后来才明白:所谓的支,与树枝的“枝”意思差不多,“派”自然就相当于“枝”上的叶了。原来,“树大根深”,也不是没有来历的。每个家族都是一棵大树,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树上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今,当我们说到家风,家族,牌坊,习俗时,其中应该大部分是由家风传承下来的。每个家庭有不同的家风,每个家族有不同的族规。于是,不同的家风下培育出来的孩子是不同的。
每年清明来临,是祭祖的开始。现在的祭祖与往日的祭祖又大相径庭。现在信息发达,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自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最初的时候,祖先的聚居地在哪儿,于是建群建圈子,筹备着哪一年的清明大家一起聚聚。为了寻根,大家不惜时间精力,更不在乎那几个钱财,特别是老人,看到晚辈们这么积极,还非常高兴。以前,我们常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现在很多的时候,已不需要他姓人了,大多的时候,就是一个家族一起行动。自然,一宗一族相聚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据说不少宗族动不动就几百人,今年有一支达三千多人,盛况空前。
这让我想起宋代的岳家军,岳飞带着军抗击金兵时,金兵中曾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见,一个家族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
如果是望族,望族中又人才济济的话,很有可能就会留下文字记载,从而写成小说,编成剧本。诸如义门陈,就编成了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因为义门陈不仅在历史上缔造过一个近四千人的大家庭,而且据2018年的统计,历15代,义门陈氏后裔达4000多万人,遍布海内外。被称为天下第一家族。
义门陈氏源起南北朝时期,公元557年陈霸先所建,公元589年灭亡于陈叔宝。杜牧有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是说这个陈朝的灭亡。
南朝陈在历史上知名度并不高,但因为当时皇帝姓陈,所以陈氏发展迅速,并越发强大。在江州地区陈旺陈昌两兄弟建立的政权,繁衍十分迅速,到唐朝末年,家族已有150多年发展史,连唐僖宗都御笔题写“义门陈氏”匾额相赠。
到宋代,义门陈氏家族超过4000多户,经历在17代人,这个家族全聚拢在一起,吃饭时的场景比乾隆举办千叟宴还要壮观。义门陈氏成了古代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长的家族,尤其是整个义门陈氏,非常团结,到宋仁宗时,连包拯都劝阻皇帝把义门陈氏分开。
强行分开后,义门陈氏分达200多处,遍布全国各地,但他们明白:他们大多出自江州,故有“天下陈氏出江州”的说法。
今天,人们大多分居,三室同堂,四室同堂的都很少有了。国家日益繁荣,社会迅速发展,人口流动也大,即便是家族相聚,也必是节日或喜庆的日子,很多后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来自哪里。北漂南漂,漂向国外的也不少,“寻根”也就成了大多数家族的主题。特别是清明时节,很多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根。至于落叶归根,大概是不现实的。毕竟,大多数人早已把“他乡”当成“故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