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不是我的,湘湖是我的”朋友笑我,郑愁予的一句戏言,你也当真。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当代汉语诗歌界最具代表性诗人之一,也是大陆读者中最具知名度、广受欢迎的台湾诗人。郑愁予被称为浪子诗人,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地避难,其间由母亲教读古诗词。大陆解放后随家人去到台湾,在台湾完成学业,后又去到美国,执教于耶鲁大学。他是耶鲁大学第一位来自亚洲的终身教授,在异国他乡生活几十年,直到晚年叶落归根,回到金门定居。
大陆读者中,很多人通过郑愁予六十四年前写的《错误》知道了他。“……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更多人认识诗人是被选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诗歌《雨说》。当然,最近几年,郑老多次被邀请回到大陆参加文学活动,还被搬上央视《朗读者》等节目,人们在不同场合得以见到大诗人。
郑愁予与我亦师亦友。我有十多年写分行的经历,平时也喜欢把酒偷欢,早些年在诗友的引荐下认识老师。老师好诗亦好酒,我们痛快喝过几场后就成了朋友。老师是个温和的人,边喝边聊每次都能尽兴。记得一次在淡水,郑老从台中赶来喝金门高粱,我们入酒七分聊到各自家乡的好酒,我发出邀请,郑老来萧山,我请喝最好的女儿红。
郑愁予第一次来萧山,是来杭州参加一次文学活动的间隙,带着师母一同前来湘湖聚餐。记得那时,景区刚刚完成亮灯工程,那天的湘湖是那么美。坐在临湖的餐桌上,晚风轻拂,水天一色,待到入酒三分,华灯初上,抬头,城山有大团大团彩云翻滚。刚开始是有规则的,慢慢移动着,待到夜色渐深它们突然狂奔起来。一眼望去,山树是它们的床榻,它们时而聚拢,时而翻滚,或丝或片,美轮美奂……面对美景,是渐入佳境?是有感而发?郑老站在湖边,面湖吟唱“西湖不是我的,湘湖是我的”。
第二次来萧山是我邀老师去我的母校,给学弟学妹们讲讲诗歌和中华文化。那是个暮春时节,萧然大地,要长的草已经长绿,要开的花也已经鼓胀,去往衙前的路上,如重墨滴在宣纸上慢慢化开。当诗人走进校园,显然,孩子们很兴奋,见到教科书上的大作家也不打招呼了,直接齐刷刷的站起来,背诵老师的诗歌《雨说》;显然,老师也很兴奋,他一次次走到同学们中间,像个孩子一样开心……
这些年一直想问问老师,他走过那么多地方,见过形形色色的湖,为什么他说西湖不是他的,湘湖是他的?这次郑愁予老师从台北、武汉、杭州一路走来,离开杭州由我开车送去机场。过了钱塘江我问老师,他是否记得第一次来萧山留下的那句话,是不是一句随口的酒话?一路上老师沉默不语。去机场时间还略早,我们和老师商量,能不能再奔波一次,见缝插针般去萧山十中文学社看看,再去越风楼茶歇。
在秋天的湘湖边,长空与水天一色,泡一杯好茶,和老师在落了叶的大树旁坐下,这茶就有了人情之暖,就有了心血之暖。“在外漂泊,颠沛流离一辈子,在美国教书但我心里一直记挂着中国,我是个中国人。”老师停了停“当我思乡最不可抑制的时候,我会在平原上面朝东方跪下来,我会一遍遍背诵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我被称为浪子诗人,萧山是贺知章的故乡,或许贺知章的故乡之湖也是我这游子的故乡之湖………”
我静静的听着,和老师退出湘湖的时候,我捡起地上一块石头,掂了掂,重重的砸进湖水里。“噗通——”湖水收走了来自人间的份量。谁道空湖无我?我说空湖有心。
作者简介:蒋兴刚,浙江萧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徐小安旗袍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