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我的记忆里有一个初始印象,老师和大人们常常对我们说: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树发芽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几十年一层不变的记忆就这样代代相传着。
步入中年后,当端起相机的我,从相机的可视窗里惊奇地发现,秋季里那随风摆动的枝条上,长出了一排排嫩芽。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由自主的观察起周围的景象。噢,原来树是在秋季落叶之时,新的嫩芽就开始萌发了,是嫩芽让树叶断了根脉,荡漾在一地金黄之中开始新的轮回,几十年的认知就这样随着阵阵秋风飘然而去。
从那以后,每到秋冬交替的季节,我都会观察树枝的变化。有杨树、有柳树、有沙果树、还有李子树等。它们都是静静的依偎在那带有油脂的包蕾里,微微的探着头,冥想着春天里的七彩阳光和色彩斑斓。那刚刚萌发出的坯芽,在随后到来的凛冽寒风吹拂下,静静的审视着雪花漫舞的冬季,每一根枝条都展示着对生命的渴望。到了春天,经过漫长的冬季储备,嫩芽里的绿叶开始吐出那一抹抹绿意,预示着春天的开始。但这嫩芽和绿叶的区别在哪?也许这就是一个概念性的问题了。
后来有一天,与一位老师聊天时谈及了此事。他说,在生活中像这样的知识性问题有很多,对与错受当下条件和环境所制约,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自然,了解自然。正如毛主席所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是人类发展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个课题。
想不到的是,日前的一次拍摄经历又一次让我哑然。那天,我与影友开车去扎龙湿地拍仙鹤,一个新的发现又一次打击了我。回来后,我问过身边很多人,你知道仙鹤的尾巴是什么颜色的吗?回答:黑色的。
仙鹤,我们从小就知道,它是一个民族长寿与健康的象征,代表着富贵、吉祥与和平。它头戴一顶小红帽,引颈高歌时姿态非常的优美,长长的脖子长长的腿,白白的羽毛黑黑的尾,飞翔起来如大雁,行走起来如天鹅。我们平时看到的仙鹤都是画面上低头觅食和昂头呼叫的仙鹤,很少看到展翅飞翔的仙鹤。没想到在这次拍摄中,望着在水塘边嬉戏玩耍和空中展翅飞舞的仙鹤时,我忽然发现,原来仙鹤的尾巴是白色的,那黑色的羽毛是长在它翅膀的底部。每当仙鹤展翅飞翔时犹如两只风筝在飘舞,翅膀落下时黑色的羽毛正好覆盖在它的尾部。所以人们有了错误的认知,仙鹤的尾巴是黑色的。
几天前,和同学们在一酒店聚会,席间有学绘画的同学因喜欢墙壁上的双鹤图壁画拿着手机在拍照。我走上前去,发现一只展翅的仙鹤居然长着黑色的尾巴,我又一次无语了,难道有些画者也有这样错误的认知吗?
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还有一个认知,那就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是白天。到了晚上,太阳公公落山的时候,月亮姐姐就来接班,它们分别在白天和夜晚值班。而现在,日月同辉,这一自然现象,现代人见的很多了。是自然界打破了常规,还是知识传承时有了错误,有待考究。
步入中年的我,最近又迷上了诵读。对于一个分不清平翘舌音的人来说,要想读好一首诗或是一篇散文,平时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们不是播音员,没有受过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纠正自己的发音谈何容易啊。
记得小时候上学,学校里的老师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支援油田建设的异乡人,口语方言极重。那些和我一同长大的同学,一起上学,一起长大,多数都分不清平翘舌音。堪至不知道自己的口语发音出现了哪些错误,导致我在当幼师时有老师指出我的发音问题。只是那时候年龄小,没把这当回事,更没有人会因为你的发音不准确而让你去学习语言的发音训练。直到有一天接触诵读后我才发现,这个错误习惯让我吃了多少的苦头啊。
尊重自然,了解自然。传播知识,传承历史,是一个民族祖祖辈辈把日积月累的经验加以总结后,传给了子孙后代。它是一个民族的精华,一种文化的延续,一种精神的传播,关键在于传承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初始认知,一些老习惯,一些我们认为司空见惯了的小事,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它受环境和条件制约,观察发现与求证才是硬道理吧。
作者简介: 王晓春,女,黑龙江省大庆市人。笔名:水墨禅心,大庆油田退休职工,大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希望用心感受世界,用文字传递爱的感悟,抒情于自娱自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