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击
名家散文名家小说名家诗歌签约作家作家档案文坛资讯
散文天地
生活美文往事回忆亲情友情博文选登东方散文西部散文
生活随笔
情感驿站生活空间人在旅途灯下漫笔报告文学百家悦读心灵鸡汤征文选登文学赛事
诗歌星空
现代诗歌古韵新声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诗歌赏析谈诗论道散文诗页原创歌词
小说方阵
国外小说现代小说都市言情微型小说故事新编讽刺小说
文学评论
小说评论散文评论诗歌评论新书快递文化时评作家访谈
文艺荟萃
网络文学文化遗产作家信札书画世界美术周刊人文关注文娱生活文史博览
校园文学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蒲公英文学大学作文

张 旭: 怀 想 旧 居

发表时间:2018-03-15  热度:


      在人的一生中,无法预料自己的居住条件有多大变化,有时你觉得居住的房子很好了,再也不用折腾搬家了,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经济的充裕,工作变动等原因,又让你乔迁之喜。 
       改革开放30多年,是我国历史上人民居住条件和环境改善最快的时期,我们生活在县城的居民也从祖辈居住的平房逐渐地搬进了楼房。小时候,母亲带我到省城亲戚家串门,见城市高楼林立,市民住在层层高楼里,羡慕极了,觉得自己生活在县城永远也住不上楼房。几年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栋栋住宅楼在县城拔地而起,现在不但县城大部分居民住进楼房,农民住进别墅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住楼生活确实方便,垃圾有人收,脏水从下水道走了,冬季再也不用动手烧土暖气,夏天也不用担心房盖漏雨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怀旧心里逐渐隐现,住了十几年楼房,又时常想起住平房时那段生活。去年初夏的一天,我和儿子出去散步,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市郊,来到旧居之前,在早已不属于我的房屋前徘徊许久,勾起我缕缕思绪,回忆起和妻子携手创建家业的艰辛,在这里度过的美好时光和难忘岁月……
       在没住楼房之前,我家在市郊有三间砖房,是我婚后第七年建的,房屋面积100多平方米,房前有500多平方米的小庭院,四周是砖院墙。我在院子东侧栽一排柳树,西侧栽一排榆树,房前栽上几棵果树。春天在屋前种上鲜花,在院子里种上蔬菜,当吃上丰收的水果和蔬菜时,觉得格外的鲜、特别的甜。闲暇的早晚,我在院子里一边打太极拳一边听小鸟在树上欢叫,呼吸着清爽的新鲜空气,妻子在拔小苗中间的杂草,多么美好的田园生活呀!我们俩结婚那年,与亲属合住一栋房子,生活很不方便。我同妻子规划自己的小日子时,第一件事就是要有一栋独门独院的房子,我们把一个人的工资攒起来,另一个人的工资用于生活,当存款差不多够建房时,我在市郊申请了一块房基地,承包给一个小建房施工队,开始建房了。房子建完四框,上完房盖,钱就花光了。我和妻子商量不能借钱装修室内,也不能向父母伸手要钱。先搬进去住上,再一点点攒钱装修,就这样我租了一辆车,装上家具,妻子抱着女儿,搬进新居了。从外表上看,三间砖房很别致,一进屋就不行了,墙没刷白灰,地面还是土地,棚还露着檩子。虽然室内没有装修,心里也是热乎乎的。我高兴地躺在床上喊,今后再也不用搬家了,我终于有自己的房子了。当时我在企业当个小头头儿,可以说,单位仓库什么东西都有,少花点钱或者不花钱拿公家东西装修房子是能办到的,有的职工主动要帮我装修。我不标榜自己多么清廉,我的思想境界有多么高尚,但母亲常说“喝凉酒花赃钱早晚是病”这句古训,在我心灵上打下深刻的烙印,我不能也不敢拿公家的东西;再说了,如果我带头拿集体财产,别人要拿我怎么说服,还怎样管理企业。父亲常说,过日子要勤俭持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下,我养成了自己动手做家务的习惯。首先自己动手吊棚,我到别人家建房处看木工是怎样吊棚,回家后自己动手干,有时间就钉几根木方,用一个多月时间把棚吊完了,虽然没有专业木工做的好,也受到妻子的称赞。地面还没处理,地面要垫起一尺多厚才能铺地板砖,没有土怎么办?如果我让单位出一趟车,安排几名工人到市郊拉一车土就解决了。可是我没这样做,星期天我租辆车从市郊往回运土,逐渐把屋地垫平了。这时妻子怀孕了,我不让她干重活,她看我家里外头忙,很劳累,我不在家时,她干重活累流产了。当时家庭财政已经拮据,妻子没休息一天,也没吃什么营养品补身体,仍坚持上班,坚持做家务,现在我想起此事,心里还是很欠疚的。屋子装修完后,我又买回砖、沙子、水泥,自己动手建仓房。我早上干一点,晚上干一点,星期天多干点,和泥、垒砖、抹灰都自己干,妻子有时间就帮我搬砖,功到自然成,利用半年多时间,一栋20多平方米的仓房盖完了。我自己动手盖仓房,有的邻居说,你在企业当头头,找几个工人干算了,何苦自己受累;还有的人说,你是木工、瓦工、铁匠样样通呀。听了别人的话,我一笑了之。我和妻子象燕子累窝一样,把仓房盖完了。没过几年,妻子下岗了,为谋生计,她开店干个体,由于资金不足,隐痛把房子卖掉了,把钱用在了买卖上,我们开始住进店铺,资金充裕后,买了现在居住的楼房。
       县城和农村居民住上楼房,是居住条件和环境的历史性飞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棚户区改造、土地的集约使用,将有更多的农民成为市民,住进一栋栋拔地而起的住宅楼,中国人传统的四合院将给越来越多的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作者简介:张    旭,黑龙江青冈县政协退休公务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temp.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