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击
名家散文名家小说名家诗歌签约作家作家档案文坛资讯
散文天地
生活美文往事回忆亲情友情博文选登东方散文西部散文
生活随笔
情感驿站生活空间人在旅途灯下漫笔报告文学百家悦读时事要闻征文选登文学采风
诗歌星空
现代诗歌古韵新声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诗歌赏析谈诗论道散文诗页原创歌词
小说方阵
国外小说现代小说都市言情微型小说故事新编讽刺小说
文学评论
小说评论散文评论诗歌评论新书快递文化时评作家访谈
文艺荟萃
网络文学文化遗产作家信札书画世界美术周刊人文关注文娱生活文史博览
校园文学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蒲公英文学大学作文

陈 平:三进杨桥老街

发表时间:2022-11-11  热度:

 

  在延陵季子故里宗亲联谊年会上,听到武进前黄镇南杨桥古文化研究会会长邵竞梅女士的发言,得知她是原武进运村乡的老干部,我立刻想起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未,七十年代初,曾两次在当时的运村公社胥家塘村,陈家灞村插过队——前者纯粹种地,后者在运村玻璃钢厂当供销,所以将户口从金坛农村又迁到陈家灞,屈指一算,距今已有五十多年矣。
  农业学大寨的时代,杨桥属本公社的一个大队,但我首次来到这条老街上时,看到这条由东向西的青砖小路齐整狭长看不到头,继续向前探索的同时,心中不禁流露出咱常州人的女婿,著名诗人余光中乡愁诗中而未来,乡愁是一道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去那头!的复杂情感。
  是的,淅沥沥秋雨,冲涮着小街两旁低矮老屋的瓦面,石砌码头周围的河面上,水珠涟漪星星点点,一位穿着蓑衣的男子正弯腰系着罱河泥小木船,寂静的十字路口,行走着匆忙回家烧饭的男女社员,这时正是农村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
  冒雨往前继续走去,突然发现小街分成了三条小弄,西去的前面是一座石板古桥,桥面上深陷的辙痕里,雨水正在漫溢,南北两条小弄的周围,虽然店面毗邻但全是破旧不堪,惟有一家老剃头店的生意不错;物资供应相当紧张,但男人们的头发胡子到时还是要修理修理的。
  对雨中的杨桥我印象模糊,但心里却感到这里隐藏着一股神秘的气势,何因,我说不清,因为我对杨桥的历史不清楚;尤其在农业学大寨时期, 传统历史文化研究这八个字,让人忌讳远离,但老街到处溢出的传统气息,还是让人遐想万千的。
  办完事的我往回走去,忽然想到城里的老邻居陈浩涌老师,记得他就是运村杨桥街上人,每当夏天晚上大家都在外面乘凉时,已有六个孩子的他,讲起自己的家乡杨桥总是滔滔不绝;我20岁结婚,家乡杨桥的娘家泼水、撒五谷跨火盆过秤杆等传统婚礼,让我终生难忘。接着又讲起许多的家乡趣事,而坐在他边上,同是杨桥人的陈师母红着脸频频点头,我们全听得津津有味。
  印象最深的,还是在逢年过节,虽在经济最困难时期,可这位手脚麻利的陈师母,总能把日子搞的相当隆重;包粽子,做馒头,蒸团子等,虽说材料都是代用品,但她的行动总是最早;粳米掺在糯米裹粽子,粳米粉代替糯米粉包团子,里面以咸菜为主等等,每看到她忙碌的身影与粽叶的清香,蒸笼热腾景象就让人陶醉。此刻她家有八口人生活,全靠陈老师及大女儿的工资维持,细想还真不容易。这位陈师母还是咱院里的居民小组长,要知道,在这座大院里住的家长们,不是本市各中、小学的校长们,就是市级局长和部长们啊。
  记得下乡插队后的首个春节前,我拎了一小袋山芋从乡下回来;六毛四分买张长途汽车票,一个多小时就到城里。但此刻我们的身份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插队知青,城乡革委会对我们的监管很严,所以我平常很少回城,除了有几次摇了队里的水泥船来城里偷粪。
  此时的我,闷了头朝自家那幢楼走去,刚走到大楼的门口抬头就看到抱着外甥女的陈师母,此时她的大女儿已结婚生女,二女儿去了金坛农村,老五儿子去了苏北农场。所以她一见到我就很关心地问,老虎,你好佬番,习惯佬番?弄清我在运村胥家塘插队,她连说,好佬,好佬,老虎,那地方蛮好格,胥家塘离我们杨桥不远。可我知道,其实杨桥离开我队还有八里多路呢。
  不过心中很纳闷;为何她不让女儿和儿子回杨桥老家插队呢,毕竟是自己的老家嘛,后来弄清她娘家的成份太高,他们当然不愿让自己的子女去承受这种莫须有的精神压力。
  而且第二年的年底,我便离开了运村,来到金坛县登冠农村继续插队;此时父母亲巳在此一边劳动,一边交代自己的历史问题, 但病入膏肓的母亲须人照顾,五年后,我的这位1937年就入党的母亲还是含冤而去了,享年仅55岁。
  母亲去世不久,父亲被省教育厅任命为省属师范学校的校长,而我在离开运村五年后又来到这里,身份是每月有18元收入的公社玻璃钢厂供销员。陈平啊,希望你为公社玻璃钢厂多搞点电动机,钢材、水泥,化工材料,我们要你来,就是……那天去杨桥见到公社钱副书记{分管乡镇企业的他正在此地蹲点},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与钱副书记告别后,我来到这条古色古香的杨桥老街上;哟,供销社,饭店,老理发店,老石板桥……清沏的河里游着一群鸭子老鹅,码头旁边的那口古井依然忙碌……好一派江南古镇风光——随着乡镇企业的堀起,杨桥古镇正往繁荣发展。但是看到十字路口那些栉比的老屋,我依然感慨;可惜,这些建筑全陈旧不堪,听老理发店年过七旬的老师傅对我念叨,这些房子至少有二百年历史,此地的过去,那可热闹着呢,有……可我没心思再听他讲下去;因为当天下午,我就要为公社玻璃钢厂出差淮阴去搞没计划供应的苯酐了。
  时光似箭,转眼到了一九九八年,看见报上老在宣传武进古镇杨桥如今已经如何如何,出于好奇,我决定再去看看。交通已很方便,这年春天某个上午我上了68路公交车。上车不久就弄清此行不用到运村,只要在前黄下来换直达公交车就行了。下车后方知,前黄镇去杨桥的公交车一小时一班,为不浪费时间,我就与周围的几位摩托车主探讨捷径。五块钱,我送你去!听一位瘦巴巴中年人信誓旦旦。四块行吗?在与他讨价还价的同时,我抬腿跨上后面的车座,摩托车立刻啪啪啪,啪啪啪抄小路狂奔,不久就到了目的地。
  下了车的我,一边打量周围:好像……因为在我的印象中,这里好像没这么多的楼房啊,一边掏出五块钱递给摩托车主,不料这位刚才还笑呵呵的中年人,面孔却板了起来,没搞错吧,你,我说的是十五块钱好伐!这下子轮到我傻眼了!明明是……怎么会?我据理力争他寸步不让。路边有个水果摊,周围站了几位外地人,见我俩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他们全都乐得哈哈大笑。
  好了,好了,就算我白送你一趟,现在我把你再带回去吧!见毫无商量余地,车主只好给自找坡下,上来我莫明其妙;再带回去?分文不取?看他非常肯定我不再犹豫,立刻又跨上摩托车的后座,就就这样,我又回到了前黄镇,想起刚才的一幕,恰如公费旅游了一趟,不知这位老兄究竟是咋想的,哈哈哈,反复想想,我还是忍俊不住。
  接着我乘公交班车又到此地,车费只要一块钱。
  下车已是午饭时,见宽阔的柏油马路周围空荡荡,在一位老人的指点下,我朝北走了进去,一直走到周围全是一簇簇油茶花的田埂上。感到无路可走的我,抬头东瞻西望,看见田埂旁边有一座不大的庙宇,迈步进去一看,里面除了两尊慈眉善目的高大泥菩萨,还要几位老婆婆在喃喃念经外,不见僧人的影子,一回头方见对面屋墙上贴了个展示牌:去杨桥老街请朝这边拐
  原来到此要来个大S弯呢!恍然大悟的我,急忙按照指示路线拐了进去一看;哇噻,一条不足两米宽的青砖路,两边新装饰的老屋房檐上挂着各种旗帜,一条老街蓦示眼前。定晴细看不远处还是那家老理发店,再过去,就是那座清中期的石板桥与气派的十字路口:呀,这才是我到过的杨桥老街呢。
  事隔二十五年后的今天,听到气质非凡的邵竞梅会长热情介绍如今杨桥古镇的变化,以及未来发展的愿景,我心中突然涌出一股冲动;看来,四进杨桥老街已经势在必行了呢。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temp.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