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击
名家散文名家小说名家诗歌签约作家作家档案文坛资讯
散文天地
生活美文往事回忆亲情友情博文选登东方散文西部散文
生活随笔
情感驿站生活空间人在旅途灯下漫笔报告文学百家悦读时事要闻征文选登文学采风
诗歌星空
现代诗歌古韵新声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诗歌赏析谈诗论道散文诗页原创歌词
小说方阵
国外小说现代小说都市言情微型小说故事新编讽刺小说
文学评论
小说评论散文评论诗歌评论新书快递文化时评作家访谈
文艺荟萃
网络文学文化遗产作家信札书画世界美术周刊人文关注时事要闻文史博览
校园文学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蒲公英文学大学作文

蒋子龙:上善若水

发表时间:2020-09-02  热度:

         何谓“一衣带水”?深圳与香港就是。一河之隔,一桥相连。

这河,这桥,曾是内地通香港的唯一口岸。偏是内地去香港、香港回内地的人又格外多,特别是40多年前内地开放,香港人在深圳买房、结婚、工作,有些主妇甚至早晨从香港过桥来深圳买菜……内地人自然也对香港充满好奇,有人形容罗湖口岸的拥挤如“沙丁鱼罐头”。

后来由一个口岸增加到14个,手续简化到无法再简的程度,一天24小时不闭关,随时可以出入境,仍是天天人头攒动,如大潮之涌浪,一波催着一波。以新冠疫情前的2018年为例,罗湖口岸出入境2.5亿人次,平均每天69万人次……何等兴旺,一派蓬勃的烟火气。

再往前推半个多世纪,1963年,香港大旱。城市为什么还怕旱?香港三面环海,境内无湖泊、河流,淡水资源奇缺,靠老天下雨积水,人就如同庄稼一样了。香港市民每四天才供水一次,350万人的生活因缺水陷于困境,有20多万人为了能喝上水逃离香港,投奔内地。香港向广东省政府求救,广州市急送2万吨自来水过去,并允许香港派船来珠江取水……谁说“远水解不了近渴”?

可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当时西方国家正在封锁我们,内地不能眼看着香港的骨肉同胞饱受缺水之苦,恰逢内地刚刚从困难时期缓过点劲来,1963年12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特批,由中央财政拨款,引东江之水以济香港,建设“东江——深圳供水工程”。

东江发源于560公里之外的江西寻乌,由西向东越流河水越丰沛,流至东莞又吸纳一条支流白马河,河面成浩荡之势。调水济港工程就由东莞桥头镇开始,集结8000人,建六座拦河闸坝和八级抽水站,将由南向北汇入东江的白马河变为人工河,逆流而上,级级升高,最终注入深圳水库。然后全部经过生物硝站净化后,通过3.5公里长的输水涵管,送达香港的供水系统。

这是一项成功的调水工程,只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1965年3月1日正式向香港供水。此后在50多年间又经过四次升级扩建,迄今已向香港供水237亿立方米。为便于理解这237亿立方米是什么概念,其间深圳水库向距离最近的深圳市供水155亿立方米,向东莞市供水90亿立方米。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香港繁荣起来。不能说不是深圳的优质水保证了香港的繁荣,“水利万物而不争”,倘若还像半个多世纪前那样严重缺水,动不动就隔几天才能喝上一次水,香港想繁荣到成为著名的“国际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恐怕也不容易。

这至为宝贵的深圳水库,也坐落于深圳的罗湖区,正好是在深圳十座大山中最高一座——梧桐山下,正是栖凤引凰之地。我从梧桐山下来,接近黄昏才来到水库边,眼前一片湖天,山气薄而水气厚,清素幽静。水面映出梧桐山倒影,树色冥冥,青翠而温润。随后参观了生物硝化站净化库水的全过程……忽然想到,若想真正了解香港,或许先从深圳水库开始。

同时也惊奇于罗湖这个深圳“中心区”的优势:拥有一山一湖一桥。一山是深圳的制高点,一湖是香港、深圳的“大水缸”,一桥通天下,在过去的数十年间通香港就是通世界。深圳最高的、最深的和最广的,都在罗湖,何其幸哉!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temp.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