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并且仅读过四年多书,能进入雷州市文联主管文艺创作,在当地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无不感激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湛江市委原副书记郑流同志。
郑流同志是从公社基层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早已退休。他也是雷州半岛红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一位诗人、作家。他在从政中,经常写作公文,政论文、经验总结。同时,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然与缪斯结缘,写了不少诗歌、散文,不但出版有个人专著《燃烧的人生》《生命的选择》《斑斓时空》《远方无涯》等,银河出版社还为他出版有中英文对照版的《中外现代诗名家集萃•郑流短诗选》向外国推介。他的诗歌注入散文的潇洒与舒放,而散文又把诗的热烈激情和精警融进其中。作品格调高昂,充满激情,深蕴人生哲理。以此反衬折射现实人生,褒扬生命的强韧和伟大,在读者中产生较大的反响。著名作家陈国凯、梁羽仪、左夫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对他的作品都曾给以很高评价。
我对郑流这一名字,最初,是在收看新闻报道和品读他的文学作品知道。我跟他的相遇相交之缘,是源于一本文学作品,始于1996年。那时,我在纪家镇党政办任资料员兼报道员,是一个拿着聘干证书,领镇供工资的干部。由于我爱好文学,在工作之余写了一些文章在报刊发表,当年7月,在雷州市文联主席吴茂义同志的鼓励和帮助下,出版了个人文学作品集《情悠悠》。书出版后,我想起时任市委副秘书长的郑耀同志在《湛江日报》任总编时,出版他的作品集《万花丛间》给我送了一本,我便也给他送上一本我的书,同时托他转一本给时任中共湛江市委常委、秘书长的郑流同志。郑流同志从主政的廉江县委提任为湛江市市委常委后,曾暂管过宣传文化工作,他对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及其作者很关注。书寄出不到半个月,为我出书写序的《湛江晚报》总编辑何银华老师就来电话对我说:“蒋生,市委常委、秘书长郑流同志看了你的书后,给我打电话了解你的情况,他对我说,这位作者是不是真的只读过四年书,我在报刊上经常看到他的通讯报道和文章。他的作品反映出红土地上生活深处的重点热点问题,贴近生活,传递着一股正能量,对推动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蒋生的文学作品也写得很不错,尤其是《情悠悠》这本书写得挺好。这是他人生情怀的一种外化与呈现,充满生活气息,有个性、有特点。我读后很感动。蒋生是个土生土长的人才。像他这样扎根基层,刻苦耐劳,奋力笔耕的同志,我们要多些了解和认识他们,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工作,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过了几天,时任徐闻县文联主席陈堪进老师也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蒋生,恭贺你了。你的《情悠悠》出版后,比我的书影响还好。”我说:“陈主席,您给我闹笑话了。在湛江的文坛上,您是人人皆知的红土代表作家,我连个小字辈都排不上呢。我的书怎敢与你的相比?”他说:“这是真的。昨天,湛江市委常委、秘书长郑流同志在文艺工作会议上说,雷州市纪家镇有个作者叫蒋生,仅读过小学四年书,他写了不少报道和文章发表,最近又出了一本书《情悠悠》,我看后很感动。他不但表扬你,而且寄予希望。这是对我们文艺工作者的关爱和支持,我也很受鼓舞。”
当得知领导对我的鼓励和寄予的希望,我很是激动。尤其让我想不到的是,在何银华老总告知我的第六天,也就是当年12月9日,我就接到郑流常委的信。他在来信中写道:“蒋生同志,您好。刚从德国学习考察回来,收到您的大作《情悠悠》,在百忙的公务中拜读。您在人生道路上的艰难以及文学上的成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人启示着,有志者事竟成。愿您不懈努力,无论在工作上或文学创作上取得更大进步。我们都是同道中人,有机会见面畅谈!”。信里还放着一张名片。一位素不相识的市领导,看了一个基层作者的作品,能引起如此热情关注,这在我的人生世界里是破天荒的。当时,我感动得流下了温热的泪水,期盼着有一天能与他见面。
接到信后的一个星期天早上,刚好我有公干要到湛江,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郑流常委去了一个电话,说我已收到他的信准备前来拜见。他听了欣然答应。他说,他要回办公室加班,处理一些要务,约在11时有空见我。我听了既高兴却又担忧起来。高兴的是,他是个文学造诣很深的领导,有机会相见既可向他请教,又可将一些基层情况向他反映;担忧的是,拜见一个素不相识的领导,该怎么个去法?按人之常情,第一次去拜见别人,总得买点儿东西带去作为见面礼,何况他还是一位地级市领导呢。但是,我当时作为镇供干部,每月的工资仅300元,养家糊口已非常艰难,能买些什么东西带去?我与妻子商量说:“买钱少的东西带去没意思,要买些像样的东西又没有钱,你看怎么办?”妻子说:“谁叫你这么穷?既然穷到没办法出手了,还说什么面子?你干脆就空手拜见吧。他一个这么大的官跟你素不相识,答应与你相见,我想,他一定是个很好的人,不会计较你有没有礼物的。”我没别的办法,便决定按照妻子的话而行。
那天,我两手空空的应约到了他的办公室。初次见面,我有些拘谨。而他很随和、热情,没有架子。我心里便有了亲切感,跟着愉快地畅谈起来。他向我了解了一下基层干部工作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后,接着说:“蒋生,你在基层工作,深入生活,写了很多报道宣传好人好事,对推动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很好。你写的文章也很切实感人,乡土气息很浓,我看后很感动也很受益。”他说,我们雷州深蕴着厚重的历史氤氲,有着太多的故事,改革开放涌现出太多的新生事物,这些都是来自红土地上生活深处,飘逸着生活气息和泥土的芬芳,也是创作的源泉和题材。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要有人文情怀,蘸着生命的墨汁抒写和讴歌我们伟大的时代。我听着很受鼓舞。其时,我鼓起勇气把心事向他倾诉:“如果有机会让我去深造一下多好啊。”他说:“这是好事,可以向有关方面转达,关注此事。”我说:“非常感谢您的关爱。但我现在是镇供给干部,连转干都难,哪能去深造?”他听着,沉思了一阵才说:“你现在面临的是人生去向问题,在这个时期,也是组织在培养考验你的时候。”并再叮嘱我,要自觉努力工作,经受组织的考验和选择,相信组织会根据工作的需要解决你的问题的。这是一次愉快的会面。他朴实、热忱、真诚待人。最使我触动的是,他从政为官,还舍得在宝贵的工余时间里,不知累地在文学的高坡上跋渉追求的精神。自此,我们成为相知交往的文友。
郑流同志日常政务繁忙,但依然萦心于社会生活问题。因此,他经常要走基层,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为市委决策当好参谋。后来,他到雷州调研督查工作。临走时,他跟时任雷州市委书记陈华江同志提及我说,你们雷州的纪家镇有个镇供干部叫蒋生,他虽然仅读过四年多书,但他的新闻报道和文章都写得很好,发表了不少作品,近来又出了一本书,在社会有一定影响。据宣传部门反映,他勤学、刻苦,是个有情怀,有追求的人。是个人才,就值得组织关心,培养,发挥他的作用。这些话,过后我才知道,令人难忘。
晚上,我与文友黄新依约而去。陈书记住在市委小招,我们一进门他就向我打招呼让座。他说:“蒋生同志,你很不错。你写了不少报道和文章发表,湛江市委常委郑流同志看了都很表扬你。”随之,他向我了解了一下纪家镇的有关情况后,说:“你送的书我看了,写得很好。据了解,你在工作上也很扎实,但还是一个镇供干部。你可写个报告来,让我转交组织人事部门办理。”当晚,虽然是初次见面,但由于他也钟爱文学,我们一起聊得很开心。
我回到纪家镇,就根据实际情况写了一份报告。由于我在新闻和文学创作上有所成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心,当时,纪家镇党委、政府和雷州市文化局、文联、电视局、作协等单位与时任雷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竹西同志都为我在报告上签了相关意见。我将报告送陈华江书记后,第二年终于得以转为国家干部,安排在文化站当文化干事。我一转干,雷州市信访办、文化局、文联、雷州报等单位的主要领导都要求我调到他们那里工作,但是,我哪有意思向领导要求调动?只好婉谢了。不久,我被任为文化站副站长。
郑流同志很平易近人,对记者和文艺作者有爱护之心。他担任湛江市委副书记后,依然把我当文友看待,对我很关心。我到湛公干,有时到他家小坐,品茗论道,执手谈文,让我受益匪浅。他很关心我的工作和文学创作,诚恳地对我说:“蒋生,我知道你很有志气,很勤奋,也很诚实,是个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人。你转干了,这是党组织和领导对你工作和能力的肯定。无论你是新闻工作者或是作家,都是时代的发言人,一定要关注国家大事,关注民生,关注群众的喜怒哀乐。作品的发表,会产生影响的。因此,写作一定要真实反映出时代的痕迹。保证作品的导向,能给别人的工作生活或情绪产生积极向上作用的能量。”在他的启迪下,我不仅在工作上坚持做到尽职尽责,在做人方面保持谦虚低调,在学习上不懈努力,在创作上也运笔慎行。
2003年7月初旬,我在郑流同志的关注下,在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同志,以及雷州市委前两任常委、宣传部长张竹西、张鼎同志,雷州市政协冯伟、卢彦培、莫廉三位副主席和雷州市文化局、文联的推荐下,经雷州市委讨论,组织部把我作为文联副主席人选突然到纪家镇来进行考察。据说考察时,镇全体干部几乎都给我填上优秀两字,并说了许多赞颂的话。但是,组织部考虑到我学历低,担心文艺界不服,为慎重起见,便又召开文联常委会议,以无记名推荐的方式投票推荐。当时,我在纪家镇毫无所知,想不到,文联到会的15名常委都给我投了票。于是,在
我到文联工作后,遵循郑流同志的谆谆教导,在文联主要领导的指导下,跟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互相学习,共同奋进,各项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尤其可喜的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都很高,大家不断地深入生活,在不同时期创作出不少优秀作品,如2007年湛江市“新农村建设征文”,总评出获奖作品12篇,雷州获得7篇,并且仅有的1篇一等奖也被雷州作者王宇夺取。同时,也让我在创作上取得一定成就——在有关报刊发表了百多万字作品,其中有的散文、小说分别转载于《西部散文选刊》《小说选刊》和收入《散文家力作选》《文学经典·诗文精选》《中国小说家代表作集》等书。
我由一个小学没有念完的农村小子,能在文学上闯出一条人生道路,取得以上成绩,为社会做出一些应有贡献,应该说是与郑流同志分不开的。虽说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但是依依往事,弥足珍贵。
郑流同志,感谢您。您可亲、可敬、可师,既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时代的温暖,又学会了许多知识,我很有幸认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