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击
名家散文名家小说名家诗歌签约作家作家档案文坛资讯
散文天地
生活美文往事回忆亲情友情博文选登东方散文西部散文
生活随笔
情感驿站生活空间人在旅途灯下漫笔报告文学百家悦读时事要闻征文选登文学采风
诗歌星空
现代诗歌古韵新声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诗歌赏析谈诗论道散文诗页原创歌词
小说方阵
国外小说现代小说都市言情微型小说故事新编讽刺小说
文学评论
小说评论散文评论诗歌评论新书快递文化时评作家访谈
文艺荟萃
网络文学文化遗产作家信札书画世界美术周刊人文关注时事要闻文史博览
校园文学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蒲公英文学大学作文

甫跃辉:山河文章

发表时间:2019-03-07  热度:

中国几千年来,文学大家灿若繁星,哪几位是云南人?恐怕很多人都没法立马说出来。云南尚且如此,保山更不用说。保山地处云南西南,在中国历代版图上,显得异常僻远。然而,保山很早便有先民繁衍:以九隆为首领的哀牢夷至迟在2300多年前的战国中后期,便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奴隶制部落联盟哀牢国,王都勐掌即位于保山盆地。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于保山金鸡村设“不韦县”,属益州郡。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王柳貌内附东汉,“汉德广,开不宾,渡博南,越兰津。渡兰沧,为它人”(《兰沧歌》)。东汉政权将益州郡不韦等六县及哀牢国故地新设的哀牢、博南二县,合并设立永昌郡。自此,保山融入汉文化版图。

据《三国志·蜀书》载,蜀汉昭烈帝刘备薨,益州郡豪强雍闿叛归东吴,兵临永昌郡东北,永昌郡功曹吕凯率众坚守十年之久,写下著名的《答雍闿书》:“天降丧乱,奸雄乘衅,天下切齿,万国悲悼,臣妾大小,莫不思竭筋力,肝脑涂地,以除国难。伏惟将军世受汉恩,以为当躬聚党众,率先启行,以上报国家,下不负先人,书功竹帛,遗名千载。何期臣仆吴越,背本就末乎?”吕凯此文,情感深挚,辞采斐然,是保山文学第一文。

建兴三年(225年)三月,诸葛亮征伐南中四郡。雍闿被同样叛变的高定部下杀死,孟获“代闿为主”。诸葛亮斩高定,擒孟获,四郡皆平。诸葛亮给后主的荐表中说:“永昌郡吏吕凯,府臣王伉等,执忠绝域,十有余年。雍闿、高定逼其东北,而凯等守义,不与交通。臣不意永昌风俗,敦直乃尔。”(《三国志·蜀书·吕凯传》)

这之后,许多有关诸葛亮的传说、掌故在保山流传,保山更深地为汉文化浸润。千年以后,时间来到明中。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状元杨慎,于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仪”受廷杖,贬戍永昌卫。此后,杨慎偶尔也往返于老家四川和云南他处,但最终终老于永昌。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享年七十二岁。

杨慎有一半的人生是在保山和云南各地度过的,按现在的话说,算是“新保山人”。这个新保山人,是保山迄今为止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为耀眼的文学之星。他以一己之力,让永昌文学,进入了从未有过的高光时刻。

翻检《永昌府文征》诗录部分收录的诗词,多有杨慎和保山本地文人张含等相互唱酬之作。张含,字愈光,号禺山外史、禺同山人等,当时被永昌百姓誉为“小杜甫”。杨慎有很多首诗是写给张含的,譬如《重寄张愈光》:海裔江湄独倚楼,瑟居匏系又惊秋。菊花黄处回青眼,枫叶红时对白头。少日声名追杜甫,暮途羁绊脱庄周。九龙尚有临池兴,一雁能忘远札投。相应的,张含也有多首诗是写给杨慎的,譬如这首“字字句句工致沉郁”的《对雪怀升庵》:孔明庙前松柏苍,相伴放臣凌雪霜。龙蛇白昼远山泽,鹅鸭黑夜惊池塘。寒欺貂裘积趸毒,冻缩马毛含蝟芒。老夫肺病拥炉坐,乘兴舟航非所忘。

永昌文人在与杨慎的交往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提升了自己的文学素养,他们对杨慎的厚待,让杨慎在人生的大悲剧里,找到一个足以安身的温暖角落。无论是杨慎,还是张含们,用文字为自己的生命留下印迹的同时,也用文字为这片僻远的土地发出声音。怒江、澜沧江、高黎贡、兰津渡……这些高山大河,千百年来,在汉文化的文字世界里是沉默的,此时它们找到了自己的代言人。

不仅止于诗词歌咏,杨慎还编撰《南诏野史》《云南通志》等著作,系统梳理云南的历史地理。杨慎没让自己的人生走向昏暗的死地,反倒用一支笔点亮了一片陌生的土地。

数十年后,万历十一年(1585年)二月,缅军侵犯云南,万历皇帝派邓子龙驰援永昌。邓子龙击退缅军后,在施甸姚关驻扎六年。这期间,他留下不少吟咏施甸风光的诗作。譬如,在姚关清平洞内所刻的两首诗,一首是《清平洞》:洞里神仙洞外村,清平不问旧将军。静观杨柳依依绿,满笑桃花灼灼春。醉向几杯销白日,闲拖一帚看浮云。围棋未了千年局,倦展诸夷纳贡文。还有一首《别清平洞》:开尔清平记六年,许多盘错破中坚。梅根挂壁全无土,石乳为门别有天。释子好看池上树,莽生休据洞前田。我去莫教棋石烂,看山亭上月常圆。

201810月,我往韩国参加第四届东亚文学论坛,刚到首尔,走出下榻的宾馆没多远,眼前一座雕像,是朝鲜名将李舜臣,瞬间让我想到邓子龙。邓子龙离开施甸后,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在釜山海面上迎战日军,年过七十,勇猛无比,力战而亡。李舜臣正是在救援邓子龙时战死的。这便是著名的露梁海战。

千百年以来,保山文人辈出,他们可能不再有杨慎、张含、邓子龙那样的名声和成就,但他们并未让保山的文脉中断,尤其腾冲,文化更是灿烂夺目。前面提到的《永昌府文征》,其编撰者,正是腾冲人李根源。李根源是辛亥革命元老,曾任国民政府代总理。抗日战争时期,李根源请任云贵监察使赴滇西协助抗战。为了弘扬乡邦文化和保存文献,在当时外部环境和物质条件极具艰苦的情况下,他凭借自己的威望,集周钟岳、秦光玉、由云龙等学者,对散落各处的与保山有关的文史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本着“不接客、不待客、不访客”的态度潜心学术,耗时两年编撰出这部五百万字的皇皇巨制。

现在,这部大书就在我的桌上。依靠它,我才有可能深入了解故乡的文明,才有可能重新认识那些自以为熟悉的山河。不说别的,单说我的老家施甸吧——

《永昌府文征》里收录了施甸团树人徐崇岳诗二百五十首、文三篇、词二阕。“徐崇岳,字石公,保山施甸人。康熙癸卯举人,赴公车未第,以所业一编投尚书龚鼎孳拂袖而归,龚遣人追赆之,且致书有‘吾子未易才也’之语。归后决意林泉,平生孝友温恭,文词博雅。”徐崇岳这名字,在此之前我从没听说过,但他确实诞生在了老家那片土地上,活在那儿,也死在那儿。徐崇岳写就的诗篇里,有好几首是吟咏摩苍山的。比如《摩苍山次韵答施静文先生》,“石能生月寒如雪,松欲孥空韵在风”。还有一首《摩苍山歌寄施陈二公》,“即今摩苍松子熟,顺风五里稻花香”。摩苍山是我熟悉的,读这些诗句,自然让我想起摩苍来了。就是读那些并未点名具体地名的诗句,也容易让我想起故乡的风景。譬如这首《看雨》:清晨栉沐余,端坐惟看雨。畅哉十日霖,既酣犹新怒。云颓树已失,密影纷群缕。久玩机豁如,迷濛亦娟妩。白借窗纸生,暖依炉火拄。是中有冥搜,耳目寂如睹。蚁垤感沧桑,春秋不自数。在施甸,在许多个久雨的日子里,我又何尝不是这样看雨的?

徐崇岳之后几百年,我在施甸人李俊玲的散文集后记里,又看到关于摩苍的文字。她去探访摩苍山上的摩苍寺后,心有所感,这才开启写作生涯:“在一个深秋的傍晚我特意跑去了摩苍寺,……佛教与儒家的文脉,依稀在那些雕梁画栋中固执地呈现出微弱的呼吸,古道不见僧挑水,荒刹无闻响磬钟,世事沧桑,唯江山依然,独立石阶,我内心被一种莫名的东西击了一下。”

面对同样的山河景物,不同时间里的人们,内心有着同样的柔软。

想起十多年前,我到蒋家寨水库边做客,见一位老人在画“财门布”,和他攀谈起来,得知他搜集了很多本地民歌,遂走了不少路去他家看。路上遇到一棵酸木瓜树,果实累累,枝沉欲坠。在他家里,我看到老人清秀的字填满了好几本笔记本。一首首民歌,不用唱,只用读,便觉新鲜,俏皮,爽直。可惜那时候手机还没拍照功能,我没能记下什么。这些年,我时常想起这个阳光灿烂的上午。老人叫什么名字呢?竟然忘了问。前年,和县里写作的朋友说起这事,他们说,哦,老人叫蒋在凡,几年前过世了。我忍不住叹息。平凡的名字,平凡的人生,和一个平凡的地方血脉相连。可是,再平凡的人生,也值得活过;再平凡的地方,也值得歌吟。他的那些笔记本,不知道还在不在?那里,有一个地方独特的的山河秘密。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temp.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