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巫山云雨仙
——游惠州西湖感怀苏轼王朝云的千古绝恋
对于惠州,脑海中仅存的一抹印象是,苏轼曾在这里生活过。这次《金融文坛》在广东河源组织的文学讲座会,特意安排了半天时间赴惠州采风,亲身去抚摸一代文豪苏东坡生活过的痕迹。
一大早,卜桂梅副总编亲自驾车载我们上路。初到惠州,西湖是一定要去的,因为苏轼再次被贬后,随其前去的侍妾仅有王朝云。可惜的很,王朝云落得客死惠州,葬于西湖。明知当时的岭南是瘴疬蛮荒之地,仍决然随东坡前往,正如先生所言:敏而好义,忠敬若一。我想,此去西湖必访朝云墓。
惠州西湖,原名丰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颖州西湖齐名。宋朝诗人杨万里曾有诗曰:“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颖水与罗浮”,说的就是这三大西湖。史载有“海内奇观,称西湖者三,惠州其一也”。当然,这三个西湖的出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都曾经是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被贬到过的地方。正所谓“东坡到处有西湖”,苏东坡给西湖留下胜迹,而胜迹更因东坡而倍添风采。
东坡到惠不久,即被幽深、曲折、秀丽的西湖所倾倒,不仅常在白天游览,而且连夜里也在游览,甚至通宵达旦。他说:“予尝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最早将丰湖称为西湖也是苏东坡。到了绍圣二年(1095年)九月,东坡《赠昙秀》一诗,头一回将丰湖称作西湖。南宋后,人们逐渐将丰湖称作西湖。因此,明代较早编辑《东坡寓惠集》的大学者张萱,在《惠州西湖歌》中写道:“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
位于惠州西湖西山的泗州塔,又称玉塔。是湖上最早的建筑,始建于唐中宗年间,为纪念泗州大圣僧而筑。明代嘉靖42年塔毁,万历初改建为亭,万历46年又重建为塔。每当夕阳西下,“倒影入湖塔影长,湖光袅袅动斜阳,不知自起浮图日,几度金乌下复翔”,故又称做“雁塔斜晖”。
当明月升起,凉风拂湖而过,湖光灿闪,屹立在西山的泗州塔,倒影入湖,诱得苏东坡颂出:“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冰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停鞭切莫上,照我一杯残。”的佳句,构成西湖游客赞不绝口的“玉塔微澜”。
苏东坡与王朝云的凄美爱情故事,象雨打花落,侵湿了我的心,荡漾了一湖深情。怀着寂寂的心境,我们走进了惠州西湖。五胡相连,碧波荡漾,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容树成荫,山色如黛,亭台楼阁掩映在湖光山色之间,白鹭飞碧霄,翠鸟鸣苏堤,南苑绿柳絮,丹霞点翠云,孤山蒙烟云,玉塔临湖宾。有诗云:“西湖西子比相当,浓抹杭州惠淡妆。”惠州西湖似淡妆素裹的清丽女子,不施粉黛,在淡雅中尽显丽质,给人如梦如幻的感觉。
我们漫步在苏堤,默默地感怀苏东坡与王朝云生活的足迹。三三两两的游人从身边缓缓而过,这不免让我想起了游人如织的杭州西湖苏堤。想想也很有意思,有苏轼的地方就有西湖,有西湖的地方就有苏堤,有了苏堤便有了儿女情长和凄婉的爱情故事。这里的苏堤,其前身叫“长桥”,由于长桥“屡建屡坏”,给两岸通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东坡先生倡议在西村与西山之间筑堤建桥。他带头“助施犀带”,还动员弟妇史氏捐出“黄金钱数千助施”。工程由栖禅院僧希固主持,先“筑进两岸”为堤,再用“坚若铁石”的石盐木在堤上建桥,取名西新桥。绍圣三年(1096年)六月,堤桥落成,东坡写诗描述了营造过程,还与百姓共同庆祝:“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后人为了纪念东坡的功绩,命名为苏公堤,简称苏堤。于是才有了西湖八景之一的“苏堤玩月”。
在惠州西湖,感受一代文豪苏东坡鲜活气息的同时,也被他与王朝云的千古绝恋深深打动。王朝云,字子霞,钱塘人。因家境清寒,虽自幼沦为歌妓,却独具一种清新、高雅的气质。宋神宗熙宁4年,苏轼被贬为杭州通判,在一次偶然的宴会上,苏轼看到了轻盈曼舞的王朝云,即被她的气质所打动,遂纳为妾,倍加宠爱。苏轼有一首著名的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词明写西湖旖旎风光,而实际上寄寓了苏轼初遇王朝云时为之心动的感觉。
苏轼在杭州四年,之后官迁密州、徐州、湖州,又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副使。这期间,王朝云始终相随,陪伴东坡身边,并与他一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也成为苏东坡艰难中最大的精神安慰。东坡性情豪爽、了无城府,常常诗词中畅议政见,数度因得罪当朝权贵而遭贬,而在东坡的妻妾中,王朝云最解其心意。一次东坡指着自己的腹部问侍妾:“你们谁知道我这里面是什么?”一个答道:“文章。”另一个答道:“见识。”东坡频频摇头。此时,王朝云笑答:“你满肚子都是不合时宜。”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唯朝云也。”
王朝云随苏轼到惠州时,才30岁,而当时东坡已年近花甲。眼看主人再无东山再起的机会,他身边的侍儿姬妾也都相继离去,只有朝云始终追随着东坡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来到惠州。东坡十分感动,刚到惠州不久,便为朝云赋诗一首:“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元;阿奴络秀不同老,无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姻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这首诗还有个序言:“予家有数妾,四五年间相继辞去,独朝云随予南迁,因读乐天诗,戏作此赠之。”
苏轼在这首诗用了很多典故。“不似杨枝别乐天”一句典故是,白居易的樊素能歌善舞,特别以唱杨枝著名,所以朋友们都叫她杨枝,白居易年老体衰时,深受其宠的美妾樊素便溜走了,白居易因而有诗句“春随樊子一时归。”王朝云与樊素同为舞妓出身,然而性情迥然相异,王朝云愿意跟着到当时还比较落后的惠州,这种坚贞相随、患难与共,怎不令垂暮之年的苏东坡感激涕零呢!所以先生用不似杨枝别乐天来赞她。“恰如通德伴伶元”典故是,晋朝人刘伶元老年的时候得了个小妾叫范通德,两个人感情很好,还经常在一起探讨文学问题。后来还有“刘樊双修”这个词,用来称赞美满姻缘。所以苏东坡用他们的故事来形容自己和王朝云。“阿奴络秀不同老”典故出自《晋书•列女传》,络秀姓李,阿奴是她的儿子。络秀不顾阻力嫁给心上人周浚,周浚后来以功封侯,生子有三:凯、嵩、谟,这个小儿子周谟小名就叫阿奴,三兄弟后来都做了大官,并居显位。 有一年的冬至,一家人聚在一起欢饮。李络秀举起酒杯,对3个儿子说道:“我们当初从北方渡江而来,缺少根基,本以为无所寄托,没想到你们居然都取得了富贵。你们有了今天的成就,我还有什么需要担忧的呢?”周嵩站起来说道:“恐怕以后的情形不会像您所说的那样。伯仁(周)顗志大而才疏,名气虽重,见识却很短浅,而且喜欢捕捉他人的过错。这样做很难保全自身。我生性耿直,也会为世所不容。只有阿奴(周谟)平淡冲和,碌碌无为,以后应当守在您的身边。”苏东坡在这里反用其义,用阿奴比如王朝云为他生而夭折的儿子,用络秀比作王朝云,阿奴络秀不同老就是说阿奴(周谟)平淡冲和,碌碌无为,守在母亲的身边,但王朝云却命苦,生了儿子却夭折了。颇以朝云的孩子夭折为恨。“天女维摩总解禅”一句,苏东坡把王朝云比做天女维摩,说她学佛粗通佛学大义,象天女维摩。“经卷药炉新活计”是说,王朝云到惠州后,可能是水土不服,经常生病,平时不是念佛就是熬药,经卷药炉新活计说的就是她到惠州后的生活。“舞衫歌板旧姻缘”一句是,回忆从前,说她抛却了长袖的舞衫,专心念经礼佛,不离丹灶。秦观曾经用巫山神女来比喻早上的云气(即朝云),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就反用秦观之意,说一旦仙丹炼就,王朝云将随他一起到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去,那时她不会再如巫山神女那样为尘缘所羁绊了。通过这首诗中的典故,我们也能深刻感受到,王朝云的忠贞相随,让老年的苏东坡倍感安慰,并十分珍惜这份情缘。
但没有想到的是,造化弄人。这样一位善解人意的年轻女子并没有陪伴老迈的苏轼走完他的人生之路,反而先于苏轼离开尘世的喧嚣。绍圣二年七月五日,朝云突然得了一种瘟疫,不治身亡。朝云是虔诚的佛教徒,她在咽气之前握着苏东坡的手,念着《金刚经》上的谒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意思是:“世上一切都为命定,人生就像梦、幻、泡、影,又像露水,像闪电,转眼之间就永远消逝了,因此没必要过于在意。”这番话不只是朝云对禅道的彻悟,其中也隐含着她临终时对东坡的无尽牵挂。
苏东坡按照朝云的心愿,把她安葬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朝云安息之所是一个僻静的地方,黄昏时分可以听到阵阵松涛和禅寺的钟声。附近寺院的僧人筹款在墓上修了一座亭子,用以纪念朝云。亭柱上镌有苏东坡亲自撰写的一副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这副亭联不仅透射出苏东坡对一生坎坷际遇的感叹,更饱含着他对一位红颜知己的无限深情。清代道光年一位文士林兆龙依朝云临终所念的“六如”写了一副亭联:“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故朝云亭后来被人们改称为“六如亭”。
现存的朝云墓和六如亭是清朝伊秉绶任惠州知府时重修的,亭柱的石刻楹联是陈维所书:“从南海来时,经卷药炉,百尺江楼飞柳絮;自东坡去后,夜灯仙塔,一亭湖月冷梅花”楹联,形象、真切地概括了东坡与朝云当年贬谪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反映出千百年来朝云墓带给后人的阴冷、凄清的感觉。
因该说,苏东坡是个至情至爱之人,他对王朝云赋予了真情实感。很难想象,这个吟诵“大江东去”的豪放诗人,竟有那么多的柔情爱意。在惠州的日子里,东坡在苏堤上建塔、植树、种柳,以物托梦,以景思人,写下了大量的诗篇,深切表达和倾诉了对王朝云的爱恋之情。
惠州的湖光山色,月白清风浸润了苏东坡对王朝云无尽的深情。当晚雨飘飞,雾霭又起,东坡凝望孤山,写下了“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蓊郁的烟霞中,那个淡妆素面的清丽女子,翩翩而来,笑靥如花,只是晓云以空,佳人已逝,倩影犹在,朝云只能从东坡的梦中来。徘徊苏堤的东坡又吟道:“长堤达孤山,夜夜相与亲,两岸相思柳,拂拂泪满襟。”相思柳絮如飞雪,长堤孤寂梦难圆,诗人泪潸然。
如今的朝云墓,枕孤山,归平湖,依“六如”。孤山松柏寂寂如碧玉,平湖悠悠似明镜,六如亭清幽寄深情,王朝运能葬于此,也应无悔了。朝云墓前游人如织,人们在此凭吊东坡与朝云的凄婉爱情,也为他们的故事唏嘘不已。
昨日历史,岁月留痕,千古绝恋地凄婉爱情已成过去。正如栖霞祠成鹫法师所云:“苏堤留恨处,荒冢对苍冥,流水空千古,香魂依一亭,波涵三岛绿,柳锁六桥情,寂寞栖霞寺,金刚何处听?”宋朝的那个时代,诗人的那些事,还有他留下的那些浓墨重彩的宋词华章,时时感动着我们,去追似朝云暮雨的绵绵情怀……
作者简历:刘世胜,哈尔滨市人,现供职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哈尔滨市分行。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在线》《当代作家联盟》《作家前线》签约作家;《作家文苑》首席作家。在各类杂志及地方报纸上多次发表作品。长篇报告文学《以共产党员的名义》获《金融文坛》2017年度一等奖,散文《儿时的年味》获中国香港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2018年春节征文金奖,随笔《你凭什么抱怨加班》获《辽宁文学》“三春晖”写作大赛三等奖;散文《顾乡往事之爸爸带我去洗澡》获《才子》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散文《我站在华夏文明的源头》获首届全国实力作家擂台赛金奖擂主;散文《顾乡往事之童年趣事》载入国家发行的《2018当代作家作品精选》一书,另有两篇散文收录当代作家联盟出版的《时光的记忆》一书。个人曾先后出版随笔集《教你成为赢销高手》、散文集《灵悟拾萃》《神州走笔》《穿越红尘》等著作。与人合编《魂牵梦绕顾乡情》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