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击
名家散文名家小说名家诗歌签约作家作家档案文坛资讯
散文天地
生活美文往事回忆亲情友情博文选登东方散文西部散文
生活随笔
情感驿站生活空间人在旅途灯下漫笔报告文学百家悦读时事要闻征文选登文学采风
诗歌星空
现代诗歌古韵新声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诗歌赏析谈诗论道散文诗页原创歌词
小说方阵
国外小说现代小说都市言情微型小说故事新编讽刺小说
文学评论
小说评论散文评论诗歌评论新书快递文化时评作家访谈
文艺荟萃
网络文学文化遗产作家信札书画世界美术周刊人文关注时事要闻文史博览
校园文学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蒲公英文学大学作文

马识途:常梦到故事里的人物与我对话

发表时间:2018-07-18  热度:

 

马识途,1915年1月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鄂西特委书记、川康特委副书记、四川省建设厅厅长、四川省建委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等职。

他自少年时代起即投身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后长期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出生入死,功绩卓著。革命成功后,他在担任政务职责,繁重的工作之余,坚持文艺创作,几十年来写下了700余万字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其中多反映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是中国革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笔丰厚的宝贵财富。

《夜谭十记》

马老出席《让子弹飞》首映式

2017年,102岁的马识途被查出肺癌,但病魔没能阻挡住一颗渴望生命和文学的心,他在病房里写出了《夜谭十记》的续集《夜谭续记》。这是一本怎么样的书呢?封面新闻记者专访马识途,解读其中的幕后故事。

封面新闻:马老,您多年前写的《夜谭十记》 是以旧中国衙门里的十位穷科员为主人公,通过十人轮流讲故事的独特叙述方式。如今您的新作《夜谭续记》大概是怎样的结构和内容?续记里的讲述人所讲述的故事,发生的时代是旧社会吗,还是发生在现代?时隔多年,再叙写这个“夜谭”系列。是怎样的想法?

马识途:结构跟《夜谭十记》是一样的。还是十个人,现在叫公务员了。他们组织了一个龙门阵茶会。大家在一块喝茶,抓阄,谁捻到一个,谁就先讲一个故事。十个人讲十个故事。原来《夜谭十记》里的十个讲述人,没有女性。这次续记里的十个人,其中有两位女性。其中十个故事,前面五个发生在旧社会。后面五个讲的就是解放后的事了。写这个续记系列,并没有说一定要表达什么主题思想。主要就是摆龙门阵,讲过去的奇闻异事,算是比较耐看吧。

封面新闻:《夜谭十记》的可读性非常高。语言通俗幽默,旧社会奇闻趣事很好看。这样的创作风格,您有怎样的考虑?

马识途:我在写的时候,就想到必须要讲好故事。首先要能够吸引到人来读。思想是潜移默化传达给读者的。所以我的小说很注重传奇性,将革命的思想性和世俗的传奇性结合起来。我当然希望《夜谭续记》能够出版。却也有几分忐忑。它能侥幸获得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的青睐而出版,但能逃过文化市场里读者的白眼吗?管它的,让它去吧,只要没有一出版便遭遇被投入纸浆厂的命运,于愿足矣。

封面新闻:四川本土文化对您的文学创作,起到怎样的作用?

马识途:四川的口语非常生动。所以我这次写《夜谭续记》也是充分运用了四川的口语,比《夜谭十记》比起来更接近四川方言、本土特色。总体来说,就是四川人用四川话讲四川故事。

封面新闻:夜谭系列中有很多传奇的故事。这些故事来源于哪里?

马识途:书里面写的都是我所看到的奇闻异事,都是一般人很难想象的一些奇怪的事情。曾经身为隐蔽战线的共产党员,因为搞革命的缘故,我需要用各样的职业来掩饰真实身份,当过小公务员和行商走贩,还做过流浪汉,跟三教九流的人都有所往来。在与他们接触地过程中,我就听到了这些奇闻异事,千奇百怪的龙门阵。叫我意识到当时那个社会是多么乖谬绝伦、荒唐可笑;那些普通人的灵魂是多么高尚和纯洁,性格多么乐观,语言多么生动而富于幽默感。我简直像站在一个才打开的琳琅满目的宝石矿前一样,这是多么丰富的文学创作素材呀。我都把它记下来放脑子里。

封面新闻:那些人能给您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到底是怎样的特点吸引到你?

马识途:应该说,我所写的那些讲故事的人,他们讲故事的本事,确实是我学不到的。他们彼此之间谈论的那些东西也是我学不到的。他们表述的语言非常生动,往往是讲得大家都非常高兴。我就一直想学这种,用通俗的语言写通俗的故事,人物也是通俗的人物,并不一定是直接讲述政治或者思想上的观念。我就是讲故事,听到了一个奇奇怪怪的故事,我就记下来了。所以脑子里印象一直比较深。上世纪70年代,我被造反派批斗,汗水从我头上滴下来,好像眼泪一样。但那不是流眼泪,我从来不流眼泪。突然我小说里的人物出现在我脑海中,跟我“对话”,非常生动,我就忍不住对“他”笑一下。突然我脑袋上挨了“梆”的一下!原来是造反派打我脑壳,把我打醒了。他们说,你挨批判,还笑?!其实我不是笑他们,我的思维进入到我的小说人物里去了。可见那些故事,对我的影响非常之深。

封面新闻:这次写《夜谭续记》的契机是怎样的?

马识途:上个世纪的1982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时的总编辑韦君宜的推动下,我出版了《夜谭十记》。初版印了二十万册,随后还加印,一时颇为红火。于是韦君宜专门来成都找我——我们本就是1937年冬鄂豫皖苏区为湖北省委办的党训班的同学,以后在白区一同做过地下工作,成为朋友——她一来就对我提出一个文学创作建议。她知道我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经以各种身份为职业掩护,和社会的三教九流多有接触,亲历或见闻过许多奇人异事。她说,《夜谭十记》出版后反映很好,你不如把你脑子里还存有的那些千奇百怪的故事拿出来,就用意大利著名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那样的格式,搞一个《夜谭文学系列》。我当时就脑子发热,在我的记忆库里搜索,一口气就说出十个故事的题目和几个故事的梗概。韦君宜很高兴,我们当场商量先出一本《夜谭续记》。不久,我就动笔写故事提纲了。但是不幸的是,韦君宜突然中风,没有了人再继续督促我,加之我确实公务繁忙,就放下了这个写作计划。但这些故事本身,一直存在于我脑子中。常常在梦中还会梦到故事里的人物,与我对话。我这一放,就是三十年,前面出版的《夜谭十记》也随着岁月流逝,理所当然地逐渐淡出读者的视线。直到2010年,著名演员和导演姜文将《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改编成《让子弹飞》搬上荧幕,一上映就出人意料地大行于市,听说突破了当时电影收视率,高居榜首。各大媒体、互联网,也大加宣扬,轰动一时。于是,作为这个电影的原著小说《夜谭十记》,也附丽于《让子弹飞》而飞了起来,跟着红火起来。几个出版社争着出版,连台湾也来凑热闹,出了一版繁体字的《夜谭十记》。因此,我头脑又开始发热,想把原来和韦君宜一起计划好的《夜谭续记》重新完成,也算是纪念韦君宜吧。

封面新闻:您期待《夜谭续记》被拍成电影吗?您对电影这个载体一直很看重,认为它可以拓宽受众。

马识途:对影视这个问题,我一直是非常非常支持的。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对中国作协党组书记说:我希望有一些写雅文学的作家,转过来也可以学习通俗文学的优点,写一些更多的人喜闻乐见的作品。文艺要为更多的群众服务,影视剧是非常强的传播形式。影视这种艺术形式很重要,因为它对文化的传播功能很强大。一本书的受众,很难比得上一部影视作品。比如说100个作家出100本书,每本书如果平均卖到3000到5000册,大概总量几十万册,但一个电视剧出来就有几千万人看。顶级水平的作家可以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创作艺术精品,努力创作出传世之作。但是,现在作家这么多,不可能人人都一定能写出传世之作吧?依我看,作家拿出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影视编剧领域,值得尝试。再说,影视艺术也能出高水平的艺术精品。

封面新闻:从市场销量上来看,纯文学作品是很难与通俗作品相比的。您怎么看通俗文学与雅文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马识途: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网络文学特别是网络小说,其实是我国有长远历史、深厚影响的通俗小说的现代继承和发展。我国通俗小说发端于唐宋如《红拂传》之类的传奇,兴盛于明清勾栏瓦舍的“说话”,而以《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拔其尖。降至于清末民初以后,通俗小说寄生于时新报纸副刊,以长篇小说连载为主要形式。鸳鸯蝴蝶派、武侠小说派、社会小说派,各有千秋,出现了张恨水、金庸这样的拔尖作家,成为今日部分网络小说的精神宗师。在继承中国通俗小说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侦探、悬疑等类型化通俗小说,就形成今天各派网络小说异彩纷呈的繁荣景象。当然,有些低俗以至“三俗”作品也混迹其中。

封面新闻:您也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觉得他写得怎么样?

马识途:金庸武侠小说,我读了不少。我认识的一些很知名的大科学家,我问他们读不读金庸的小说,他们也说会读。在我看来,金庸的小说其实传播了不少中国传统的文化,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迪。并不像现在的一些网络小说,纯粹只是迎合娱乐消遣的需要。还是能得到思想的一些启迪。实际上,通俗文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成为经典文学。比如《红楼梦》。

封面新闻:您的小说是比较带有中国传统的风格的。对于文学的风格,您有怎样的想法和心得?

马识途:现在很多的纯文学或者雅小说作品,都是从五四运动以来学习西方的小说。虽然写的是中国的事情,但是不可避免在叙述风格上,模仿西方的文学风格和文学理论,没有显示出中国小说的特点。我一直都很纳闷,也曾经跟不少文学教授交流过这个问题:西方的文论美学,当然有好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中国也有自己的文学风格传统和文化基因,比如那么多的文论、诗论,却没有很好地传承和发扬。我们应该建立自己的文艺评论体系。

封面新闻:您本人也写诗。旧体诗和新诗,您都写。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旧体诗的写作要求遵循平仄押韵等格律,有些人说这种形式束缚了思想的表达,您怎么看?

马识途:确实有这种问题。但是,我想说的是,中国的传统诗歌或者旧体诗,不仅仅是格律诗,像《诗经》《楚辞》,并没有受平仄和押韵的束缚。白居易写的诗,也是用让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

封面新闻:中国新诗发展走过100年,有些人觉得中国新诗发展得很好,有些人觉得发展得不怎么样。您觉得中国新诗和中国传统诗歌该是个什么样的关系?

马识途:在最新出版的这套文集中,我谈到对诗歌相关的一些看法。当然我们现在是新的时代,新的思想,得用新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但总体来说,中国新诗是用西方的形式,写中国的人和事。我觉得中国写诗,也应该吸收中国传统几千年诗歌的精髓,把它融到新诗里。我一直主张做这个事情,但是效果并不显著。我看来看去,一百年来的新诗发展往何处去,到底要怎么写新诗,目前还是一个问题。

封面新闻:现在社会上出现了诵读古籍的所谓的“国学热”。经典到底该怎么读?

马识途:所以确实应该读一读,但是“怎么读”是个问题。现在的小学语文会让学生来读一读这些古文和诗词,这是很好的做法。我六岁启蒙的时候,读三字经,当时并不明白,但先存在脑子里,长大后,会有一天发现突然发现,自己在说话或者写文章的时候,也能讲出来一些,而且在之后,读中国的古籍也没有那么困难。当然了,古人的思想有落后的地方,我们要用现代人的思想去考虑,来加以思索和评论。现在的人读古籍,应该尽量去摸索当时人的思考,遵循当时的语义去理解,去理解它内核的东西,而不仅仅停留于语言表面。

封面新闻:您觉得传统文化,怎么跟当下图像、视频时代,更好地融合?

马识途:传统与现代是不矛盾的。我们应该用现代的载体,将中国传统文化加以发扬。当然有些东西要推陈出新。文化基因,会一直传承下来。但文学的形式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中国的小说发扬于唐代的传奇,后来演变为明清的小说。之后又放到报纸副刊上连载,还发展成以金庸为代表的武侠小说。在我看来,现在网络文学的作家,实际上是中国通俗文学现代化的一个表现。文学就是要借用现代能够迅速传播的传播工具,来写出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东西。

封面新闻:对当下出版的文学作品,您有怎样的观察和看法?

马识途:作家很多,但是写得好的人太少。我听说,国内一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有几千部。这其中又有多少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呢?在我看来,有些作家在写作之前,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而且太着急写完,太着急出版。其实,文章写好了,先放一放、看一看、改一改,会更完善。任何作品一定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封面新闻: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您一直很关心。据您的观察和实践经验,您有哪些心得或者经验,想要和年轻创作者分享?

马识途:我今年已进入104岁了,年老体衰,已无力在文学创作上再作贡献,但我和一些“心存魏阙常思国,身老江湖永矢志”的老作家一样,对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创作思想的走向,寄予深切的关注。前一段时间,《人民日报》向我约稿,希望我谈一谈对关于当下我国文学发展现状的一些看法。我就写这么一篇文章。可以代表我对当下中国文学的观感,以及我认为需要注意的问题。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temp.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