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点击
名家散文名家小说名家诗歌签约作家作家档案文坛资讯
散文天地
生活美文往事回忆亲情友情博文选登东方散文西部散文
生活随笔
情感驿站生活空间人在旅途灯下漫笔报告文学百家悦读时事要闻征文选登文学采风
诗歌星空
现代诗歌古韵新声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诗歌赏析谈诗论道散文诗页原创歌词
小说方阵
国外小说现代小说都市言情微型小说故事新编讽刺小说
文学评论
小说评论散文评论诗歌评论新书快递文化时评作家访谈
文艺荟萃
网络文学文化遗产作家信札书画世界美术周刊人文关注时事要闻文史博览
校园文学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蒲公英文学大学作文

凌建华:临河一条街

发表时间:2022-05-30  热度:

“豫宛香杯“全国散文大赛征文 选登

 

在南太湖之滨,有一颗美丽的明珠,她就是湖州;在湖州北门之外,有一条清澈的河流,她就是苕溪河;有一条与河并行的小街,她就是田盛街;在田盛街之岸,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从小就生活在苕溪北岸、嘉亭桥畔,72年过去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湖州地处太湖南岸,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也就与水有着不解的缘分。小时候,听妈妈说:“我就在老屋里呱呱落地”。居住在湖州北门外田盛街42号(电厂门口旁),“文革”时期,改为大庆路41号,改革开放后,又恢复了田盛街地名。一楼一底木结构砖瓦独门的老屋(约40平方米),居住一家7人(爷爷、父母、姐弟)。临街有一排房屋共有12户人家,据父亲说:“老屋是民国初年建造的”……

儿时,田盛街东起潘公桥桥墩,西至城北水闸殳家湾,东西长约3000米。街与河平行,临河边有众多的低矮平房,街上另一边有丝厂、发电厂、印染厂、电瓷厂、龙泉小学、面粉厂,现存只有龙泉小学,其他厂都已搬迁或消失了。街路面中央有一条约2米宽水泥路、石板路和泥土路,有一座连接田盛街的半圆形古老小桥“嘉亭桥”,还有横跨苕溪河通往城里的5孔石拱桥“大通桥”、“潘公桥”和城北水闸。水闸下,有一个堆积如山黄沙、石子等建材的庞大集散地。

田盛街是一段往事,一抹记忆,生命历程里的一个足迹;田盛街是一条生命根系、一脉亲情血缘,又是生命养育的源泉;老屋是我的心灵港湾,又是我人生成长的起点……忆往昔,对田盛街景有一种熟悉的真情感;对街坊邻居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在岁月的留痕中,那老屋的一砖一瓦,街坊的一桥一路,小桥、流水、人家,令我梦萦魂牵……

我家在街面上,居住一楼一底房屋,老屋一家一户紧挨着。老屋的厨房光线又暗,父亲又在厨房屋顶瓦披上,掏了一个四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四周用砖瓦砌上、水泥糊上,就成了一扇天窗。下雨时,我看见雨点儿在那方小小的玻璃上面,噼里啪啦地跳跃着。晴天有一束阳光,透过那方小小的玻璃,照射在屋内各个角落。父亲又在厨房屋顶瓦披上,搭建了一个小平台,种点花草,月季花四时常开,我站在楼上窗户前,欣赏那嫣红的大丽花、玫瑰花,那鲜艳的花朵,成为邻居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楼下白色墙壁,因年久无粉刷而剥落,裸露出原始的灰色砖块。烧饭洗菜的厨房,阴暗潮湿不通风,屋顶有一扇天窗,光线穿过玻璃投射下来,在地上照出斑驳的纹路。地面是泥地,又不平整,常常随着天气干燥或潮湿。上楼木梯较陡,楼梯下还安置爷爷的床铺。

楼上木板铺面,与邻居用木板隔离,每当过年前夕,用旧报纸糊上木板,清洁又美观。楼上有父母亲的大木床,还有我与姐姐们紧挨木壁安放的2张小床,四周塞满了家具等物件,使本来就狭小的空间,显得更加拥挤。打开窗户,一目了然大通桥上的行人,飞英塔的雄姿,城中一棵古老而高大的银杏树,苕溪河中来往的船只,真是“远处青峦淡抹,对岸丛树残塔”。如今,美景已被高楼大厦所遮挡,只有看到飞英塔的塔顶了。

我从小生长在苕溪河畔,苕溪河的水养育了我,对水有一种特殊感情。那时候,交通不发达,主要运输靠水运。苕溪河面宽近百米,是一条黄金水道,运输万分繁忙,常年有送粮的木船、卖菜的小船,运煤的铁驳船和满载石头黄沙的拖船,来来往往,好不热闹,大上海的建筑材料,多半是从这条水道运出去的,俗称“中国的小莱茵河”。

临河人家依水而居,枕水而憩。人们吃的、用的,都是苕溪河的水,挑着水桶、卷起裤子,到河中提水,存放在家中水缸里,再往水缸里放点明矾沉淀一下,水就可以食用了,家家户户烧饭、沏茶等生活用水都用上它。上世纪60年代,人们的洗洗涮涮仍是挎着竹篮、提着水桶,到河边的石头上用手搓洗,轮船开过后掀起的水浪,打湿洗刷人群的裤鞋,长年累月,将石头被磨得光滑而干净。有时,河埠洗涮的人多了,还排起了长队。

夕阳西下,炎热酷暑,家家户户的小孩拿着水桶,从河中提水,在自家门口洒水降温。在夜幕降临时,屋内闷热,又不透风,卸着门板、拿着竹床和竹椅放置门口,点着蚊香,喝着凉茶,谈天说地,乘凉睡觉。老屋门前旁有一盏路灯,引来不少的飞蛾、蚊子和昆虫,绕着灯光飞舞。在灯光下,我与小伙伴们下军棋、打扑克,那时没有电视,更没有娱乐消闲的去处,引来众多歇凉的大人、小孩和过路人,围着观战、出谋、助威。有时,丝厂拉蚕蛹车经过时,淋下了臭水,晒在余热的水泥地上真难闻……

夜深人静,我躺在屋外竹床上,仰望天空,点数着闪闪发光的星星,一颗颗星星炫耀着光泽,一串串群星闪烁着光芒,点缀着璀璨的天空。月光倾泻在我的光膀身子,母亲摇着蒲扇,赶走我身边的蚊子,又带来丝丝凉爽。父亲指点着漫天的星光,宽广的银河,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星,精心编织的绮梦,叙说着一个个美好的神话传说,我听着听着,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不知不觉中长大……

如今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变迁,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随着城市建设规划的实施,田盛街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河中筑建了高耸的水闸,河面架起了宽平的新桥,潘公桥失去了昔日的雄姿,成为古迹保存下来了,大通桥拆改建成廊桥,站在桥上眺望田盛街两岸的风景,矗立了一排排、一幢幢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田盛园、佳园、河畔居等新住宅,旧貌变新颜……

在新世纪之际,我也乔迁了新居,要比老屋好得多、大得多、高得多,老屋已拆除,也不见踪影。小区环境优美,一幢幢住宅、高层楼房,拔地而起,鳞次栉比,排列整齐,道路整洁,交通便利,功能齐全,漂亮美观。那高楼之间宽阔的绿化带,碧茵如毯,绿树成荫,千枝竞秀。鸟儿“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婉转动听的“咕咕、唧唧、啾啾”的清脆悦耳声,群鸟雀欢,似天籁之音把我从睡梦中唤醒……

早晨,走出家门,昔日的田盛街已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昔日的低矮平房已变成了一栋栋的高楼住宅。现街道路面拓宽了,又新增了大东路、市陌路、紫云路等支路,两旁一棵棵的香樟、银杏等众多的行道树、庭荫树,一棵接着一棵,笑盈盈夹道欢迎。那茂密的树木,汲取阳光雨露,卯足劲,一个劲的往上长,枝叶茂密,遮住了天空,一条绿荫映着一片树影,笼罩着一条柏油马路。那新鲜的空气、清洁的街面,令我神清气爽;那醉人的花香、绿色的植物,令我心旷神怡。花草植物接地气,给了人们有一种清新,一种清凉的感觉。散步其间,吮吸新鲜的空气,看看深绿,瞧瞧浅绿,觉得有养眼、养心之怡情,缓解视觉疲劳,提神醒脑之功效。

行走在苕溪河畔,那清粼粼的流水,仿佛是一条悠长的缎带,紧紧披在湖城的容貌,牢牢系在太湖的水域。那碧绿绿的河水,荡起了碧绿的涟漪,飘浮一丝清凉、温柔,静静地、缓缓地向前流淌,炎热消失的无影无踪。皓月当空,漫天繁星,倒映在清澈的碧水之中,如水晶般透亮,波光粼粼,沁人心脾,好不惬意。那郁郁葱葱的柳树,一排排的柳带,一条条柳丝,柔柔的、绿绿的;那大大小小的草坪,给了人们一片绿荫、一个休憩的空间。在河边的楼亭榭阁,寻一处幽静,聆听此起彼伏的蛙声,不停不息不疲惫,如沸如腾、如鼓角齐唱、如风潮迸涌。河堤边,凉风习习,垂柳依依,小鱼儿时不时浮上水面透凉换气,探出头来深吸一口,又“卟通”窜下水去,击起圆晕,一圈又一圈扩散开去……

盛夏,一条古典文明与现代气息相交融,整条街有四座不同风格、时代的桥,河岸堤边,桥与桥间隔处,有一段段河边栈道,河面上漂浮着翠绿的水草,凉风送爽,河水静静流淌,整条街便灵动起来。街面房子建造得颇具特色,临水而建几座仿明清建筑,小巧玲珑的平房,砖木结构的楼房,黑瓦白墙木窗,飞檐挑角,镂花窗棂,别具匠心,古朴典雅的外表里,驻着一个个充满现代激情的灵魂。店铺林立,店家连小小的招牌,也十分讲究,令人感受到时代的召唤。姑娘小伙换上了薄且短的时装,人变得漂亮英俊了,那青春的少女,撑着花凉伞,穿着T恤情侣衫,收腰连衣裙,轻盈地行走在路人的眼目中,有一种别样的风情。静坐在河堤边的椅子上,随微风拂、碧水盈,令我沉醉其中。惬意无比,一身疲惫,淡然无存,什么烦躁、烦恼、烦心,烟消云散,整条街上古朴与现代共存,宁静与激情碰撞,却是那样的和谐……

夏夜,华灯初上,遥望田盛街的繁华,纵横交错的街道上,霓虹闪烁,灯光明亮,人头攒动,汽车风驰电掣,摩托车、自助车、自行车川流不息,行人来往如梭、井然有序,好似流淌着一串串耀眼的珍珠,又像是一行行闪烁的星火在移动,给了大街小巷一道亮丽的风景。茶室、咖啡屋、酒吧,各种美食,吸引了无数男男女女,结伴而来,除却了白天的工作压力、紧张匆忙,散开所有牵绊,卸掉红尘浓妆,放纵着欢乐和欲望,上演着暧昧与狂欢,尽情享受青春的美好时光……

凝望苕溪河,孕育着生命,滋润着万物。湖州因苕溪而妩媚,苕溪因水而灵秀,美景更离不开秀水的点缀。河流碧波、河水清澈、小桥流水、廊檐人家、临水映人,看那小桥、看那流水、看那人家,总是离不开水的身影,是水拴住了苕溪……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文化之源,直接触及人们的灵魂,浸润着人们的心田。江南水乡的自然之美,苕溪河的生态之美,湖州的环境之美,人们的生活美满、和谐幸福,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湖州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人文荟萃,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清丽之地、文化之邦”之美誉。“苏湖熟,天下足”,印证了物质充裕、衣食无忧的湖州人,注重追求精神生活。水是湖州的精灵,水一般的恬静悠然、清新滋润,好像在诉说着湖州的清秀,水乡的恬静,街坊的幽深,文杰的灵韵……“行遍河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山水的秀丽清远,人文的浅唱低吟,演绎了寻梦湖州的赞美诗,山水与人文的相映生辉,造就了湖州的人文思想和精神面貌……

随着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党中央重视环保、治理污染的决心。“五水共治”抓生态环境,既优景色、更惠民生,是一举多得的举措。在这一号召下,浙江省委提出了“五水共治”战略,以治水促发展。湖州人很关注母亲河,美不美,家乡水,现逐年完善了水路交通,规划了市内区域,运输船只现已改道,内航道只剩下游览用船、清理河面的小船,回归了原生态环境,依旧把清婉的身影,绣在一幅丝绸般的苕溪水上,保存了苕溪河的原貌。我又见到了苕溪河从前那样水清河秀,我又看到了清澈的河水和垂钓的人们……

湖州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也是最具魅力的符号。是水,滋润了古往今来文人豪杰的心灵;是桥,连接起水乡的千家万户;是人,构筑起了安居乐业的湖州“百坦”,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我从呱呱落地来到人间,居住在三代同堂不足40平方米的老宅,现一家三口住上了一套150多平方米的新居,离原址不足100米。那明亮的窗户、宽敞的客厅、舒适的卧室、温馨的书房,各色灯具光彩夺目,屋顶上安装太阳能,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格外耀眼。室内大理石地砖,旋转的楼梯、多彩的石板、光滑的地板,雪白的墙体,大方、明亮、美观。城市环境面貌的变化,一座座高楼大厦、一条条碧绿河水、一排排茂盛树木,路宽了、地洁了、树多了、水清了、城靓了,点缀湖州的美丽风景……

72年的峥嵘岁月,沧桑巨变。亲身体验的经历、记录田盛街的变迁、聆听长者的述说,感受到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来之不易,见证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作为亲历者、见证者、受益者,让我们一起拂春风、沐夏阳、迎秋雨、傲冬雪,感受着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发展,发展才能和谐,和谐才能幸福,人人都生活在幸福之中,讴歌我的祖国发展的辉煌成就……

 

作者简介:凌建华, 男, 浙江湖州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文史基础专修》《人事管理》专业,双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电力作协会员、浙江省杂文学会会员、湖州市作协会员。曾下过乡、当过兵、读过书等经历,供职于浙江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浙江省能源集团公司文学协会理事;《浙江能源报》特约评论员、签约作者;《浙能文艺》杂志责任编辑;《管理观察》杂志社特约编辑;《经济师》杂志特邀编辑;《中国电力教育》杂志特邀记者、通讯员;《社会心理服务》杂志编辑。散文集《嘉亭桥畔》由《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公开发行。200多篇散文发表于报刊杂志上,论文发表于《瞭望》《人民日报》《中国发电》《当代电力文化》;散文发表于《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湖州日报》《当代电力文化》等报刊杂志上,多篇论文被评上奖。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
[!--temp.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