炕完饼,电饼铛里热浪滚滚。我突发奇想:“好久没吃炒黄豆了,何不趁此机会炒些尝尝鲜。”于是抓了一把打豆浆刚买回来的黄豆,哗哗啦啦撒在了电饼铛里。望着那跳跃蹦跶的金黄豆子,思绪不禁回到了小时候……
大概是小学三年级吧,上晚自习。说是上自习,其实也就本村的几个孩子,邻村的同学大多路远并不来。由于没有老师辅导,我们就有了更多的调皮时间和玩耍空间。我们用铁丝弯成一个三只腿的鉄架子,罩住墨水瓶改成的煤油灯上,用捡来的罐头瓶盖做成“锅”居中平放在灯架上,再把从家里偷来的黄豆轻手轻脚地放进去。然后我们把小脑袋贴在长条木板搭建的课桌上,专注地观赏下蓝上黄的蚕状火苗柔和地舔舐着“锅”底。时不时拿起铅笔,用齐头平缓地来回翻搅。渐渐的,缕缕馋人的豆香飘散开来,撩拨得人心痒难耐、涎水泛滥。等黄豆炸裂或滋溜喷放白色细烟的时候,我们小心翼翼地把灯架子移开。没等“锅”完全冷却,几只脏兮兮的小手就争相伸了过来……那香喷喷的滋味,浓郁、悠远、芬芳、深厚,像初夏谷底的袅袅云气缭绕不绝挥之不去……
“哎,傻乎乎站在那儿,想啥呢?”妻在客厅的问话打断了我的思绪,”没事。”我一边应着一边掀起电饼铛盖子,捏起几粒送进嘴里,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怎么回事?味道淡淡的、浅浅的,远没有小时候的浓重和热烈。只是形状依旧,色彩依旧。几天前陪妻去菜市场,看到路边一中年妇女在叫卖花米团儿,就买了几颗,吃起来竟也没有当年的甘甜和清脆。“味道和原来不一样吧。”知夫莫过妻,她看出了我的疑惑,“我们小时候是什么年代?吃玉米饼,喝糊糊汤,啃生红薯;腌芥菜,烫榆叶,蒸桐花;中午黑窝头,晚上稀面条,早上有口热稀饭就不错了……缺油少盐,食不果腹,天天饿得前胸贴后背,吃啥都是香的。”妻像是竹筒倒豆子,一发而不可收,“现在呢,鸡鸭鱼肉不断,山珍海味不缺……美味食物吃多了,口味儿自然就上去了。回头再来品尝原来的炒黄豆,早已不是那份感觉了!”
几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可这短短的几十年,我们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太多、太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