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西双版纳返回昆明的途中,参观访问了一座傣族村寨,那里是现代文明中保存不多的母系社会。 这个寨子离西双版纳景洪市不远,半小时的车程。
景洪汉化严重,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被汉化。而这个最本质的傣家村寨还保持原有的风貌。傣族人信奉佛教。下车前我们被告知要尊重民族信仰,不可随意采摘果树,不被允许不可随便乱闯,不可随意拍照。
还未下车,远远地听到锣鼓喧天,村民载歌载舞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一个身材娇小,轮廊鲜明身穿民族服装的傣族女子,双手合十,放于胸前,向我们问候"苏早梨(您好)”。她介绍自己是玉香汉。西双版纳的傣族一般就男的两个姓:岩(ai)和刀。一般来说刀都是以前的贵族后代,而岩就是一般百姓。而女的不管什么父亲姓什么都叫 玉或者 依居多,应该说不算姓。
小玉带着我们参观她的家。房子是砖木结构,木梁木柱木地板,沿用傣族的吊脚楼建筑。她事先交待我们进了傣族民居,要一脱二摸三不看,一是脱鞋,二是摸二楼最粗的柱子,三是不看卧室。沿着木楼梯走上二楼,她细心的为我们准备了鞋套。走进客厅,面积很大,足有几百平米,几根粗木大柱撑起房梁。其中一根裹了红布。据小玉说这根木头是建房时立的第一根,请寺庙和尚开过光(当时仪式很隆重),顶棚采用坡式结构,便于雨水迅速流走。屋角黑乎乎的,堆满了柴。木质的房屋不密闭,随处可见室外光景。屋里的家具以木和竹为主。我们坐在木头凳子上围着竹子编的茶几喝香面叶茶。茶壶是一个雕刻精美文饰的银钵,上面采用浮雕繁饰,荷花支茎轻盈修长,花瓣娇俏,叶片舒展。小玉说五十年前她的外公为走茶马古道防备马匪花了二十八块钱买的银子,亲手打制的传家宝,现在传到自己手里。这儿家家户户都喜欢银器,银筷子银碗银盆银手饰银梳子银腰带。傣族婚俗男嫁女娶,婚前男方需到女方家干三年活,接受考验。男嫁时要准备四斤的银子做陪嫁,衣服20~200套,还要有家用电器及摩托车自行车等。小玉的银镯子闪闪发亮,宽四指的银腰带更如白练环于纤细的腰上,穿着色彩缤纷的土布裹裙,加上她天生舞蹈的身材真是美极了!
云南十八怪“和尚可以谈恋爱"。傣族是母系社会,男卑女尊。女孩是骚多利,男孩叫猫多利。一个小姑娘被“骚骚”的叫着脸都红了。傣家重女轻男,谁家里生了姑娘就敲锣打鼓放鞭炮,生了男孩叫赔钱货,屋门紧闭唯恐别人知道。通过介绍,我们知道小玉是个深受长辈喜欢的姑娘,去城里上学回来被公社分到宣传组,旅游旺季时被派来接待游客介绍傣族文化挣工分。傣族男孩八岁时要被送到寺庙学文化,学做人的道理,学各种手艺,有学银器制作的,有学木匠的等等,做了8~9年和尚之后就可以还俗了,这时候就可以谈恋爱、找对象,然后给女方做3年苦力,然后就嫁出去了。在寺庙里最重要的是修行佛教最看重的品德。不经过寺庙学习的男孩是不被认可的,将来也嫁不出去。
傣族重视传统习俗。每一民居都是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卧室是一大通间,各个辈分的成员用不同的帐子隔开,老人用黑色帐子,年轻夫妻用红色帐子,未婚的用白色帐子。傣族的卧室是不允许参观的,在他们看来,居住的卧室里,每一个帐子里,都是有神灵的。家人重生薄死,相信魂灵。据小玉说法,傣族人是主张把钱花完的,老一辈的人只要有钱,就让她(他)尽量的花完,不必留给后代子孙。如果把钱留给了下一代,那么下一代就不勤劳了。要让子孙们自己去赚钱。老一辈的人如果生前没有把钱花完,那么这留下的钱就捐给寺庙里做公德金。老人过世,用白布包裹,送到山上,火化后不留墓地,遇花撒花,遇田肥田,来于自然,归于自然。我们听着频频点头,这样的生死观很洒脱啊。
这里空气优质,泉水井水甘冽,雨水充足,四季如春,目前村里有13位百岁老人,九十岁以上五十多人,是真正的长寿之乡。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也在相互学习,不断影响。走一段历史,听一段故事。不虚此行。
作者简介:魏静,洛阳理工学院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共党员,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洛阳文学院特约创作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