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
再往前走,就是悬崖了;再往前走
就是沼泽了
再往前走,似乎就是穷途和末路了……
他们一再提醒着我
仿佛一群善意的飞蛾。
我懂。孔丘周游列国的时候
老子出函谷关的时候,庄周鼓盆而歌的时候
都有过火一样的镇定。
我懂。我只是想飞翔在人间的上空
俯视一下生活的浩渺无边……
我与李白
像父子
像兄弟
像逝水边的友人。
这一世,举头即是举杯
饮泪即是饮酒。
我们慢走片刻,让浮云先过
我们疾行片刻
让浮名先留。
让白发长够三千丈,让轻舟先过万重山。
还有什么遗憾呢?
我们造了天堂,又造了地狱
却认定人间才是故乡。
白花花的
不是月光
不是冷霜
不是芦花
是母亲不惧年高体衰
顶着镜中的白发,告诉我们
每一首诗的来历,告诉你:李白
我:韩玉光
生与活像父子,像兄弟,像友人。
惭愧啊
我们一直以为是仇人
是敌人
是沉舟侧畔那不断破碎的浪花。
我想把人间搬到天上
这是我遇到的第46个春天了
在满足与不足之间,我
一直活得像个梦想家,夜晚做不够
白天继续做,只要活着
我就乐于对生活保持深刻的警醒。
但是昨天,我突然想实实在在
做一件大事,像一个梦醒者
款待着春风的来访。
——我想把人间搬到天上去
让习惯于低处的事物在高处
重活一遍,我想
把天上的事物赶到人间来。
那时候,花朵、树木、群峰、河流
都成了闪烁的星辰,那时候
所有的尘世大事
都化成了浮云,我们有的
成了雨,故地重游
有的成了雪,白了岁月的头。
我想把天空的辽阔
都归还给生活,我想用人心之暖
治愈高处之寒,偶尔
俯视天下的芸芸众星,它们
应该都已化为了摩肩接踵的灯火
亲自为我们守着
犹如半首诗的故乡。
惊蛰日,想起许多人
猛然听见
春风像个疯子,按响了门铃。
多日不见客
我已疏于迎来送往。
还有很多人
会纷纷涌现,他们死了很多年
却活得逍遥自在,像吓哭孔子的老子
像渐渐苏醒的雷声和云杉。
沐浴
更衣
读《捕光者》,为龙须树浇水。
我深知他们会来,我要利用
这上午的好光阴
好好想一想,那些令我迷惑的
被我比喻为山峰的事物。
想一想诗
为何物。想想
那位林泉僧,我还需要为他找一座寺庙。
还有很多人
在惊蛰日的路上走来,我得好好
想一想,春光太亮
正照着桌子上
母亲端来的几只酥梨,我坐在光线里
光线如解冻的滹沱河水,渡我的人
犹如花朵,从窗台上落了下来。
冬至诗篇
落雪了。
其时,我正读诗人伊蕾
写于1986年的《情舞》
其时,正读到最后一句:我这样悲伤
我感到一生过于漫长。
雪越来越大了,这是人生的
第46个冬至日
其间,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
问她太原下雪了没。
日子已越来越真相大白了,感谢
今冬的第二场雪
隔窗送来
时间的真理,雪往低处落
像顿悟的秋叶。
冬至快乐啊,祝诸雪如愿以偿
而我还是老样子
我将继续保持老样子,在观雪的时候
观心,在赞美的时候
为美俯首称臣。
羊皮书
母亲说,我是喝着羊奶
长出了1970年代的灵与肉。
这就意味着:我曾做过一只跪乳的小羊
曾把一碗羊奶视为黄河
或长江的支流。
一直以为,我做不了一只羊
仅仅是因为缺少一张羊皮。
有一次,我竟然找到了它
在山西的乡下,某个清晨。
在一张漆皮褪去的老方桌上
一只老绵羊的四只蹄子
牢牢缩在四根细麻绳结成的索扣里。
我还是第一次听见羊在院子里
哭。 有点像婴儿
找不到奶瓶的声音,连续,沙哑。
我无法形容一把刀的速度:像一只羊的余生
那样快。血都来不及流。
我想要的那张羊皮,就颤抖着
披在挂霜的老墙上。
我与它之间
仅仅隔着一只草料笸箩。
我想抓住那张羊皮,寒风中
试探了几次
都没有跨过去。
诗人简介:韩玉光,1970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红门书院创建人。出版个人诗集《1970年的月亮》《捕光者》,主编《2008中国诗歌档案》《年度诗人》《21种光芒》《超超主义诗歌》(下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