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长衫,步履轻盈,踱过故国古道。翘首回望,背影怅惶,黯淡了花间的美貌,吟咏在晨曦古桥,唱一本“迷途人间,苏州十月”,向苏州行走,不快不缓,不急不慢。
迈下苏州,嘈杂的市井下,掩映着一种闲适与无奈。吴侬软语,鎏金溢彩,纤巧女子于溪岸嬉笑,声若银铃,雅致文客于亭台间酣畅。沏杯香茗,茶水都有了些许姿色,铺纸素扇,本是无暇的纸,也被悄然点染了市侩的矫情,宛若宋人作《清明上河图》般,缓缓铺开,看得人眼花缭乱,不明深浅, 只得庸懒于花枝招展中,听着诗画般的越调,独自游走,痴痴地踱过每个巷子、每条街道,想是在寻找,又不知所云。
游人累,苏州更累,一手提携着古典的风骨,一手萦牵着时事的熙攘。苏州,在文化的两端中摩擦、碰撞。清晨送别了唐伯虎的乖张,傍晚迎来了范文正的吟唱,在旁人无休止的争辩中,苏州露出了疾惫的笑,宽容、欣然悦纳了一切……
凡是世间博古精炼的问题大多难解,没有答案方显其开朗气蕴。苏州亦是如此,一方纤巧,一方润朗。
踱到伍庙,城市的建设者的名字时时被埋没于废石弃土下,却熠熠生辉。伍子胥,逃亡于世间沧桑,一夜间竟鬓白。伟人的铸就下,苏州的坚毅果敢霎时了然。公元前514年,其奉吴王之命,筑阖闾大城,象土尝水,象天法地,用的是龙穴宝地,纳的是兵家良策,纵横交错,疏密有致,一阵兴衰之气悠然而生,悬于苏州,连孙武亦著兵法十三篇,衬托这世间奇景。
苏州蕴有“王气”,一点不假。
踱到灵岩山,苏州于淮水南岸,棱角分明的背后,自是明镜若水的柔美。夫差胜了吴王,后人赞许他卧薪尝胆的美誉时,一位姑娘却于苏州默然垂泪,几月前,自己被当作间谍赐于阖闾,用尽了姿色,但功成名就尘埃落定后,何人在意“祸水红颜”呢?西施如残花败柳般于苏州凋零。苏州人可怜这位姑娘,便于灵岩山真真假假余下诸多遗迹,“西施迹”、“吴王井”、“玩月池”,悄然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浪漫传说,来掩饰她的寂寞.君子们挥毫撰写胜者的史诗时,苏州用自己的方式,为一位悲凉的姑娘正了名份,看似无力,又无可辩驳。
踱到虎头山,明时魏阉大肆抓捕东林党,看似柔弱的苏州人突然坚挺起来,先是织工暴动,后朝廷官员于苏州查封东林党时,竟遇全城反对。乱后,五名牺牲的普通市民被安奉在虎头山下,省去姓名,略下赞歌,唯有用吴侬软语唱出的青云评调,余音绕梁,亘古不散。
这才是苏州,一面禅意若水,清风晓月,纱罗掩映下,一幅精绝的市井画卷,伴着湖光的点缀,游若星晨;一面 千古兴亡,涂涂写写,庸散外表下,一双洞察万物的双眼,风雨过后,仍旧明鉴。
忽然记起,伍子胥曾发誓,让后人将自己的双眼置于苏州城上,冷眼看这世态炎凉。
伍子胥的双眸,不知是否尚存,是否默然凝视着世事兴衰。苏州的双眼,因为宽容,因为悠久,却不曾消却。
那双明暗交杂的眼中,没有森然殿赫,没有玉宇清河,不只诗书亭栏,不只商贾船帆。褪尽了浮华,散尽了涟漪,惟有看破山河的眼眸,于天地间游走……
(作者为大庆奥林学校初三三班 学生 指导老师 牛丽娜) 责任编辑 李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