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百川: 一条玉带腾空起
一条玉带腾空起
【黑龙江】于百川
九月仲秋,天高云淡,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新建立交桥竣工通车,桥上彩虹门高悬着桦南县平改立工程竣工通车的巨幅标语,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格外醒目,桥头两侧等待通车的车辆和期盼已久的人们,终于等到这一天的到来。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历经两年的施工,桦南县马道口铁路跨线立交桥建成通车,缓解了铁路道口交通紧张压力,保障了行车安全快捷,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是桦南县国家级文明县建设聚民心、顺民意的一件盛事。
马道口的由来
图佳铁路牡佳线由北向南穿越桦南县域,1945年8月,这条铁路回到人民的怀抱。在桦南站不远的地方设立一个道口,承担起火车安全行驶、公路各种车辆有序通过,成为连接县城与东郊地区的交通要道。建国初期,公路的客货运输主要是马车,一个口语式的名字,未经商量由此产生,“马道口”这个名字一叫就是近百年的历史。
上个世纪50年代,农村生产队春季起垄趟地、秋收拉地、场院打场、送公粮、搞运输,样样离不开马。到了冬季,农民把丰收的粮食送到粮库、马道口是必经之路。赶车的老板子手持扎有红缨的大鞭子,时不时抡圆了鞭子,用力一甩,发出清脆的响声,几匹身强力壮的高头大马,头和脖子上佩戴着红布条和铜铃儿,走起路来瑝瑝作响,马道口成了检阅农村生产队经济实力的平台。
进入六七十年代,七台河煤矿建成投产,铁路的煤炭运输和客运增加了车次,县25万吨水泥厂建成投产,地方铁路桦南线的机车在桦南站编组始发,客运加开佳木斯至桦南的短途列车、桦南站内货运车辆装车编组和机车调头等因素增加了马道口闭塞的次数。
随着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机具逐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马车运输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改革开放后,硬化路面村村通、高速公路网络化,路宽道平。也抵不上汽车种类和数量翻倍增长。重型大吨位汽车上路,县城内公交车开往周边村庄的线车增加,出租车在路上川流不息,私家车与日俱增,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一所知名的小学校,中午和午后放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私家车得需要民警疏导。一个楼盘工程开工,楼还没盖起来,可私家车已把周围的栏杆包围,曾几何时,拎大铲子上工的瓦工,开着轿车进工地已是平常事。到了夜晚,小区里的停车位也是车满为患,晚归的车主不得把车停在马路停车线上,路边的监控器也就派上用场。当年赶马车的老板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孙女儿,如今开上“宝马”了。
平改立交桥最抚百姓心
马道口要改建立交桥这一消息从县政府大院传出,很快全县人民都知道了,最高兴的人要数出租车司机了。再也不用担心必经的马路口来回赶上堵车了。为了缓解铁路道口交通紧张的压力,保证铁路车辆安全正点通行和公路车流有序安全通过,畅通桦南城区与东郊地区大动脉,解决多年来老百姓的心中夙愿,桦南县政府与哈尔滨铁路局协商,共同投资建设胜利路平改立移位建铁路立交桥。选址于胜利路与水泥南路相交处(粮库北围墙外)为起点,依次跨越紫薇公园、原木材公司和煤建公司,石油岔线、水泥厂岔线、林业局岔线及桦南站内干、岔线25条。设计终点与桦石公路起点相交。桥身主长度390延长米,双侧引桥500延长米,立交桥全长共计890延长米。桥宽17米,双向4车道,共计12跨,58个基础灌桩,桥身东侧单设阶梯式步行跨桥,双侧路灯照明,桥身呈曲线形,桥头路面开阔,公交指示灯自动化控制,立交桥工程设计合理,优质施工、造型优美。
该桥建设单位桦南县人民政府和哈尔滨铁路局,设计单位为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9月26日进场作业,前期场地平整、材料进场加工、钻孔打桩作业,2022年10月前期工程完工,2023年5月24日桥体胜利合拢,2013年9月4日跨线立交桥竣工通车,马道口原址动工修建钢架结构防雨台阶式跨铁路人行桥,2024年9月投入使用。马道口平改立跨线桥全面竣工后,与城南跨铁路立交桥南北相呼应,县城内铁路道口实现全封闭管理。
区域经济发展搭上快车道
马道口平改立交桥工程竣工通车,保障了“交通兴国、铁路先行”的规则,改善了公路交通安全有序通行。使桦南县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搭上了快车道,汽车从县城出发,驶下立交桥即是桦石公路的起点,向东行驶就是桦南县的东部地区了,境内有柳毛河、驼腰子、石头河三个主要乡镇,47个行政村,66个自然屯。桦南林业局是国家大二型非围墙式的森林工业企业,1952年建局,24万公顷施业区,18个林场所有下桦、种子园、长青、永青、大肚川、先锋、七星、红光在桦南境内。建局史上年木材产量达40万立方米,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林业局的部分经营管理权归地方,加大了桦南县工作力度。国家级七星峰东北虎自然保护区和七星峰森林公园,百年工业革命遗产森林小火车旅游,森工大院和长青孔雀谷生态旅游,工业园区紫苏产业园,为桦南县经济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向阳山水库与八虎力河编织了农田灌溉的枢纽。向阳山水库是小八虎力河、南柳树河和铁岭河蓄水成湖,集防洪蓄水、农田灌溉、水产养殖、水力发电、观光旅游为一体。八虎力河发源于桦南县境内永青经营所大砬子山,流出山区后与向阳山水库的水源在东华村北汇聚成坝,灌溉全县境内8个乡镇、54个村屯、25万亩水田,6万人口受益。
驼腰子镇是祁致中领导矿工武装暴动打响抗日第一枪的地方,七星峰是祁致中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的根据地。
东华村(范家屯)是全国文明示范村,是桦南县国家级文明县建设的典范。桦石公路是县城与乡村连接的纽带,承担着粮食、农副产品、山副产品、建筑材料和客运运输的大通道,东部地区是桦南县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半壁江山。
清晨,站在刚刚落成的马道口原址处钢架结构台阶式人行立交桥上向北望去,雄伟的立交桥似五色彩虹、腾飞的玉带,立交桥上来往的车辆川流不息。想起前些年春节,一些资深的新闻媒体记者走上街头采访来往行人,问什么是幸福?年轻人、老人和孩子们答法不一。此时此刻的桦南人会说,马道口立交桥建成通车,久违的期待成为现实,桦南人顺心顺意就是幸福。
作者简介:于百川,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和佳木斯市作家协会会员,桦南县作家协会副主席。2018年12月散文集《在路上》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2021年7月,参加黑龙江省文学院骨干作家培训班学习。作品《远山的呼唤》《山中有条林中路》《留守的童谣》等在报纸期刊网络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