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娇:生死搭档
和妻子重归于好是一个月以前的事,这之前他们正处于紧锣密鼓地离婚当中。妻子在婚外恋中是个生手,发个短信都手忙脚乱,神色慌张。他就是在妻子发短信时看出破绽,才一把抢过后看到其中的内容决定离婚的。
离婚对他们俩来说都无伤大雅,因为平时感情也不是太深厚,可就是苦了他们七岁的儿子。为了不使儿子受伤害,他们想了个万全之策,把他送到了好久都不见一面的奶奶家。
妻子见他去意已决,有点儿不甘,极力挽留他。妻子承认道,我是常给他发短信,但是我们什么事也没有,至于离婚我更是没想过。
他很生气,他觉得妻子是在蒙骗他,就反驳,你把我当小孩儿看是不是?那点儿事早晚还不是有?
妻子不吭声了,并认为他说得对,女人和男人,只要有那个萌芽,就等于烈火遇干柴,燃烧在即。无奈,妻子找到她的意中人,想让他帮她出出主意,更想让他承诺,他们只有感情,永远不会有那种有关肌肤的事。
可当她刚把丈夫要与她离婚的事说出后,他俨然成为一个严谨又严肃的人。他说,要说我们的往来是过了一些,但也决不像你丈夫想的那样,好像我们就成了情人了。情人是什么样?肯定不是我们这样,情人一个个都爱得死去活来,不管天和地,你说我们是这样的吗?
她听了他的话,吃惊他抹杀了他们的情意。什么也没说,掉过头,捂着脸跑走了,她明白他们的关系已经不可挽回地结束了。
和情人的关系已然如此,和丈夫的关系她就更不想结束了。但是她又没有太好的办法,为此她很痛苦,以至到了绝食的程度。早晨在家空腹上班,中午拒绝去食堂吃饭,晚上回家倒头就睡。三天下来,她已经饿得直不起腰了,全身虚汗淋淋,大有晕倒的架势。
她办公室对桌的小八平时和她相处不错,看她这样就想帮她一把。小八是个男孩,比她小许多岁,她平时像待弟弟一样待他。有时从家里带来水饺与糖醋排骨,她都要给小八带上一份。小八还没有女朋友,吃饭有一搭没一搭不应时,对她的照顾自然有发自内心的感激。
小八就给她出了一个主意,她听了模棱两可,不知到底做不做。方法是让她继续在他丈夫面前发短信,而且要接连不断地发,还要躲躲闪闪地发,还要怎么亲切怎么发。但是接收短信的人变了,不是原来她朝思暮想的那个人了,而是换成了舍生取义的小八。
小八的主意看来可试,她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只有照着去做了。做后效果及佳,愿望的达成几乎和小八预想的丝毫不差。短信首先引起丈夫醋意的嫉妒,连续的频率更是让丈夫闹心。她和丈夫早已分居住了,她一个屋,丈夫一个屋。她发完短信后,总是把手机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以便丈夫能发现它。
丈夫果然把注意力集中在短信的跟踪上,而放松了让她签署离婚协议的逼迫,一切应该说正往好的方面发展,一切都按照小八的计策适时地进行。
这天小八又给她发了短信,内容如下:没有月亮的夜晚,我万分思念你,让风捎去我的情意如酒如歌。按照事前的约定,她给小八回了短信,依旧暧昧深情,指代不清。
发完短信后,她去另一间屋子给儿子准备书包。儿子已从奶奶家回来,要成为小学生了。昨天他还扯着她的手问她,她和爸爸什么时候能不打架,他说冷战也是打架,他说他既想要爸爸又想要妈妈,既不想离开爸爸也不想离开妈妈。想起儿子惨兮兮的小脸儿,她的心里一紧一酸,想,就看小八的这一手了,能不能挽救这个家了。小八若做得好,儿子有爹有妈的愿望就能实现;小八若做得不好,儿子掏心扒肝的愿望就遥遥无期了。
她万万没想到,她这么想时,一场战争已经风雨欲来。半小时以后,在西郊的人民广场上,一个刚满十八岁的男孩正被一个成年男子拳脚相加。那个成年男子一边踢那男孩一边骂,你他妈的,你才多大,家伙还没长硬呢就想搞娘们儿了?你搞也不看看她的年龄,她都快成你妈了!
那男孩仿佛没有多少反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根本不想反抗,只见他在剧痛中努力地抬起头来,像检阅一样想看清他的模样。他的嘴角流着血,一滴一滴地垂到地上。可是他却分明在笑,不止一次在笑,那男人越加重脚上的份量他越笑,就在成年男子猛地踹上最致命一脚,想转身离去时,他游丝般颤动的嗓音才发出一句含糊不清的话,他说,那是我们文工团的台词,总共十五句呢,你还没看全呢。接着费力地从怀里掏出一团东西撇给了眼前的男人。
成年男子怔了怔,没去捡地上的剧本,却狠命地向倒在地上的他唾了口唾沫,骂道,妈的,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数典忘祖的臭戏子!之后扬长而去。
风吹动着那几页稿纸,嘻嘻哈哈地追了他好远。
作者简介:陈力娇,女,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和复旦大学中文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清明》《芙蓉》《北京文学》《长江文艺》等全国文学期刊发表作品300余万字。已出版长篇小说《草本爱情》,中短篇小说集《青花瓷碗》《非常邻里》《平民百姓》等,小小说集《米桥的王国》《我们爱狼》《赢你一生》等。作品入选各种精华选本和年度小说选及全国排行榜,或被文学选刊转载。短篇小说《青花瓷碗》《草原》《南磨房》《紫河殇》等分别转载于《小说月报》,部分作品在国外发表。荣获第七、八、九届黑龙江省文艺奖,全国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文艺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等奖,荣获黑龙江省第八届十佳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短篇小说《1960年的米》荣获第二届《飞天》十年文学奖。